人文学家、社会学家
-
博物馆里的文字学家许进雄 著许进雄喜欢研究文字,几近“天生自然”;他非常焕发非常畅快的岁月,是他在加拿大多伦多皇家安大略博物馆服务并整理甲骨收藏那二十几年。他的文字学研究蜚声甲骨学界,诸多学术创见与论证,使他被列于殷墟博物馆二十五名家之一。他在博物馆远东部主任任上的工作使他对古器物了如指掌。他更以本业文字学为主,融合器物学和民俗学,写成一部极其厚实且被译成多国文字的经典之作《中国古代社会》。许进雄的学术为世人所仰望,却无人想到他会写“自传”。其理由他在《自序》里说得很清楚,非常重要的是他心存感恩,借此表达他对所怀念的亲人、师长和朋友的感激。这是多么可感可爱的“理由”,进雄为人就是如此的“简单朴质”,也由于这样的气质,使他锲而不舍地沉潜于甲骨文字与古器物的钻研。而即使他兴到笔随,写作长篇的自传体散文,也能如数家珍,娓娓道来,不矫揉不造作,朴素自然,如行云流水般地舒展其雅趣天机。我想那是繁华落尽的真淳,也是进雄人格的总体呈现。
-
孔子传鲍鹏山 著《孔子传》为鲍鹏山经典作品。本书精装本由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年1月出版,自出版后每年加印。为满足不同读者需求,现推出平装本。 《孔子传》以“十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为题,分析六章,为孔子作传。其宗旨是为非专业人士,即普通读者,提供一部精当、博约、生动活泼、有价值的孔子传,叙述其一生行迹、事迹、心迹的同时,阐发作为思想家孔子的现代价值与当下意义。 本书由中国孔子基金会授权,首次du家连载明代名臣张楷手绘原本《孔子圣迹图》17幅。这是目前新发现的、中国zui早描绘孔子生平故事的连环画长卷。
-
文徵明小楷老子列传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华夏万卷 编文微明(1470-1559),明代著名的画家、书法家、文学家,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原名壁(或作璧),字微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微仲。因先世为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文徵明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四绝”,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文徽明在书法史上以兼善诸体闻名,尤擅行书与小楷。他的小楷师法晋唐名家,复参元代赵孟颊等,笔意温润秀劲,法度规矩谨严,意态自然生动,流露出温文儒雅之风。王世贞曾以“楷法绝精工,有《黄庭》《遗教》笔意”赞之。《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共37行,书于明世宗嘉靖十六年(1537年)。《老子列传》共行,书于明世宗嘉靖十七年(年)。两件均钤有“微”“明”朱文连珠小印。这两件是合册,纸本藏于天津市艺术博物馆。此两件作品笔墨娴熟,结字精美,点画精妙,气韵生动。
-
陈立群陈立群陈立群,新时代“四有”好老师的杰出代表,曾荣获首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杰出校长奖,2019年中宣部授予其“时代楷模”称号,2021年,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躬耕教坛40余载,当校长30余年,在退休之际,陈立群婉拒东部学校百万年薪聘请,远赴贵州贫困县义务支教,让一所“垫底”的民族中学完美“逆袭”: 学校辍学人数从每年的100多人变成了现在的实况“净流入”;高考本科以上录取的指标完成率已连续多年排名全州。陈立群将奇迹发生的原因都写入新书《陈立群:我在苗乡当校长》,用朴实的语言和心中的大爱,首次全方位记录支教之间的工作和探索,记录为贫困地区学生、教师、社会层层立志的故事,为贫困地区的教育发展、扶贫扶志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范本,并启发读者站在更高角度,把少数民族地区的未来发展置于更长的时间维度中进行更深刻的思考,探索更多符合当地实际的发展之策,确保脱贫不返贫。
-
王阳明心学思想研究张海涛 著阳明心学是高尚醇美之学,是对儒学的继承和创新,是宋明理学的核心要素之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把阳明文化渊源、王阳明先生的生平、《传习录》及阳明先生的其他著作融合在一起,就是想让对阳明心学思想感兴趣的朋友能系统地了解阳明先生,能够真切地体味到先生倡导的“知行合一”“致良知”思想的深意。
-
刘大年往来书札墨迹选赵庆云,马忠文 著刘大年先生(1915-1999)是著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始终坚持唯物史观,终生不渝,是中国近代史学科的拓荒者;他在近代史园地筚路蓝缕,开拓耕耘,孜孜不倦,老而弥笃,成就斐然。刘大年先生长期主持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工作,是近代史所的开创者之一;还参与组织并主导了诸多全国性的史学活动,是新中国成立后史学界重要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在马克思主义史 学发展历程中居于关键位置,发挥出重要作用。 刘大年先生史料意识很强,精心保存跨越半个多世纪的近千件信函手迹,这批书信涉及不少学界和思想文化界的著名人物,也反映出1949年后史学界重要学术活动的历史踪迹。时值近代史研究所建所70周年之际,在大年先生亲属的热心支持下,我们精心挑选部分信函,编辑《刘大年往来书札墨迹选》一书,作为*有意义的纪念。
-
潮落潮生陈铭 著王国维是浙江省嘉兴市海宁人,是中国近、现代拥有国际声誉的学者、驰名中外的大学问家。他的大批著述,不仅是中国文化的宝典,而且早已走向了世界学术之林。本书以严谨细致但不失激情飞扬的文字,对伟大的国学巨人王国维的短暂人生进行了理性而客观的记述和解析,帮助读者进一步认识、理解王国维的生平及思想。
-
名医良师花海兵 著袁士良先生是江苏省名中医、江阴市中医院原院长,至今从医五十周年。本书稿由袁士良先生的学生和弟子们总结,回望袁先生的成长历程,特别是从医成长为名医的历程,分:授课集锦、师恩难忘、传承脉络、经验集萃、清化学术、验案点评、师道传承等诸多方面,总结其临床经验、临证思想,尤其是袁师结合地方气候、居民生活方式及地理环境特点等总结的人们的致病规律,并在治疗中提出他所创立的清化论的思想,同时学生和子弟们的文章及述说中透出浓厚的师生深情。
-
回忆鲁迅先生萧红 著《回忆鲁迅先生》自一九三九年发表以来,震憾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在萧红的描述中,我们看到了一九三四年前后上海大陆新村鲁迅一家的家庭生活,同所有的家庭一样,既有温馨一面,也有山雨欲来的担忧,生活中的鲁迅褪去了战斗身份,原来只是一个气息宁静待人温和的老头。萧红近距离的观察使我们得以走近这位平凡的男主人。书中图文展示了《回忆鲁迅先生》在当年各报刊发表的轨迹。萧红在战火中病逝香港,引发无数读者痛惜。带病的萧红在香港创作了哑剧《民族魂鲁迅》。多年来,此手稿和剧本一直没有公开,本书编者袁权历尽周折,终于找到了手稿和剧本,在书中得以呈现。
-
竺可桢校长和浙江大学蔡恒胜本书作者汇编摘取竺可桢担任浙江大学校长期间(1936-1949年)的日记史料和讲演文章,并撰写札记,添加注释,表达了作者对这段历史深切的追怀与敬意,对研究竺可桢和浙江大学校史皆有重要价值。本书分“竺可桢初掌浙大”“浙大西迁之路”“浙大的遵湄办学”“做浙大校长的最后三年”四部分,归纳梳理了竺可桢担任浙江大学校长13年的历史。既深度挖掘了历史,又充满对浙江大学的深情。作者在编著此书的过程中,采用词频—逆文本频率技术,根据词语的重要程度与独特性,获得竺可桢在日记中关注的重点内容,从而对这一段历史做出了新颖而深入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