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守望、自觉、比较:少数民族原住民教育研究

守望、自觉、比较:少数民族原住民教育研究

作者:陈·巴特尔 著

出版社: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1-01

ISBN:9787811086164

定价:¥2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是美国夏威夷大学资助的“21世纪初中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实践与政策”课题的成果之一。全书按照宏观、微观和比较这样的逻辑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共有6篇论文,从21世纪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宏观背景出发,对中国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战略、民族院校研究生教育思想的转变、民族学院的组织特性进行了探讨。尤为重要的是对民族教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主张在民族教育研究中关照民族教育实践的多民族、多语言、多文化等特性,体现文化公平的原则;中篇共有7篇论文,以蒙古民族作为个案,把蒙古民族教育的演变置于历史发展、文化变迁和族际交往的时空中进行了梳理。对学术界有所争议的元代书院官学化、科举考试的时断时续等问题进行了文化阐释。此外还对蒙古族贫困大学生的助学贷款、蒙古族学生双语、三语学习态度等问题进行了分析;下篇共有6篇论文,把研究视野扩展到国外,对于与中国世居少数民族具有很多共同性的加拿大印第安人和新西兰毛利人的教育自治与语言复兴运动进行了论述,还对中国与加拿大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发展模式进行了比较,以期为中国少数民族教育研究开辟一个新的领域。此外,对教育人类学中学校民族志的“文化中断论”、“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论”、“文化一生态理论”、“民间成功理论”等观点进行了评述。
作者简介
  陈·巴特尔,蒙古族,1964年3月生于内蒙古乌拉特中旗。1983年至1990年在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系学习,先后获得教育学学士和硕士学位。2003年在华中科技大学获得教育学博士学位。现为南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加拿大研究会会员,获得2007年度加拿大研究特别奖。访问加拿大、美国,并与美加多所大学建立学术联系。担任2008年“亚太地区原住民及少数民族高等教育论坛”秘书长和2009年国际人类学、民族学大会“原住民及少数民族教育与人类文化多样性”专题会议主席。长期以来从事高等教育、少数民族教育研究。参与国家级课题两项,主持省部级科研课题两项,负责与国外大学的横向研究课题一项,组织校内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一个。出版专著一部、主编两部、参编多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主要研究方向为多元文化高等教育,主要学术兴趣涉及少数民族教育、原住民教育、教育人类学、文化人类学等。Peter Englert博士,德裔美国人,1949年出生于德国科隆。曾任美国夏威夷大学校长和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副校长。现为美国夏威夷大学地球物理和天文学院教授、亚太研究所中国研究中心常务委员。还担任美国教育委员会国际教育分会成员和国际大学校长协会董事等职。近几年,与中国备高校的交往密切,“北京论坛”和“中国高等教育论坛”的特邀代表,是南京大学、南开大学、云南大学和云南民族大学兼职教授。曾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做了多场有关高等教育全球化,美国高等教育改革、夏威夷原住民高等教育的学术报告。担任2008年“亚太地区原住民及少数民族高等教育论坛”主席,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开展关于中国、印度高等教育比较以及21世纪初中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实践与政策等横向合作课题研究。
目录
上篇 朦胧守望:中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
 关于21世纪初我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发展的若干思考
 民族教育研究中的跨文化因素与心理测量
 民族院校研究生教育的思想和观念
 关于我国民族高等教育研究的思考
 历史与比较中的我国民族高等教育研究
 中国民族学院的历史演变及其组织特性
中篇 文化自觉:蒙古民族文化与教育
 关于蒙古族儿童双语及三语学习态度的调查研究
 高校收费条件下蒙古族贫困生助学贷款的调查研究
 试论蒙古民族传统文化的形成、变迁及其特点
 元代书院官学化的历史文化解释
 试论蒙古民族传统游牧文化知识形态及其教育形式
 蒙古民族高等教育演变的历史轨迹
 元代科举考试时断时续的文化解释
下篇 比较借鉴:国外原住民及少数民族教育
 试论自治领成立前加拿大土著人的教育——以印第安人为例
 加拿大土著民族文化的人类学反思
 从民族大学的建立看中加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发展模式的异同——以中国中央民族大学和加拿大第一民族大学为例
 加拿大印第安人控制印第安人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新西兰毛利语言复兴与原住民教育
 论学校民族志的研究取向——对少数民族儿童学业成功与失败原因的理论探讨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