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理性、偏好、意识形态与社会演化:转型期中国制度变迁的经济史解释
作者:邓宏图 著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12-01
ISBN:9787505877382
定价:¥36.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在《理性、偏好、意识形态与社会深化:转型期中国制度变迁的经济史解》里,我的所有工作都是建立在人是“历史理性”的基本假设的基础之上的,为此,我发展出了一种新的分析逻辑,即“新的历史主义的理论框架”,以便对中国的制度变迁和社会转型提出一整套的合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理论解释”。显然,“历史理性”是一种符合人性本质的“逻辑设定”,它意味着人的行动或选择不仅取决于他(她)的“寻利算计”,而且受道德、伦理、习俗等规范性约束,重要的是,这些约束不单纯是外生约束,它们甚至成了人类动机的一部分,而且是不可忽略的重要部分。由此,我们可以顺理成章地得到一个“逻辑推论”,即制度变迁和社会转型将不仅仅是“效率取向”的,而且同时还是“意识形态取向”的。在我看来,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
作者简介
暂缺《理性、偏好、意识形态与社会演化:转型期中国制度变迁的经济史解释》作者简介
目录
自序
第一章 历史主义经济学分析方法的重建:经济学解释的“范式困境”与“范式转换”
一、回归古典:理论上的可能性与现实上的可能性或必要性:一个导论
二、历史视角下的经济分析:以马克思经济学的逻辑结构为例
(一)马克思经济学分析基础
(二)历史与逻辑:历史唯物主义经济分析的
“总原理”
(三)对波普尔的“反讽”:目的论
三、转型的含义
四、意识形态与社会正义
五、制度与制度变迁
六、经济学的范式危机与范式转换
(一)范式和范式危机的“注解”
(二)历史视角下的集体经济、社队企业与农村市场化
(三)范式转换:历史主义的经济分析框架
七、历史逻辑的可验证性:民营经济的由来与演进的历史视角
八、本章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历史理性:“新历史主义分析方法”的基础重构
一、本章开篇:理性范式的质疑
二、“理性”考:它的内涵与外延
三、哲学与经济学的“理性”:一个简约的比较
四、鲁宾逊孤岛“理性模型”与西蒙的“有限理性”
(一)一般性理论说明
(二)鲁宾逊“孤岛理性模型”与“有限理性”
五、马克思与阿玛蒂亚·森:考虑权力配置的“理性”
(一)马克思的“类”与“异化”
(二)阿玛蒂亚·森的“可供交换的权利”与“同情”和“承诺”
六、森的“故事”与社会化了的“鲁宾逊孤岛模型”的讨论
(一)用故事表达的模型
(二)加进社会因素的鲁宾逊模型的讨论
(三)信念体系与历史理性:概述与理论总结
七、历史理性的经验证据:以企业家为例
(一)企业家理性与历史理性
(二)理性、信念或意识形态决定下的企业家选择和企业家精神
八、组织的历史理性:一个简单的推论
九、基本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历史分析:“体制困局”与改革的内生性
一、历史逻辑起点与体制困局:一个历史主义的解释框架
二、“体制困局”与改革的内生性和过渡性
(一)“体制困局”与政治路线的“二元取向”:向左转还是向右转
(二)饥荒问题:事变、转向与古典的“仁政”
(三)经济压力与实践(现实)主义路线
(四)“体制困局”与改革的内生性、渐进性和过渡性
三、生产率竞赛与对“体制困局”的超越:历史背景与历史经验
……
第四章 意识形态偏好、地方政府政策与制度演化分岔:一个民营经济的制度变迁的分析框架
第五章 历史逻辑起点给定下的生产率竞赛与意识形态竞赛:中国制度变迁与社会转型的经济解释
第六章 转轨中农地租约的政治经济学:合约选择与制度变迁的历史逻辑分析
附录一 历史视角下的企业集群
附录二 制度与贫困:以中国农村贫困的制度成因为例
后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