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
-
人间重晚情潘国驹 等编杨振宁先生是举世公认的华人科学大师,因提出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理论于1954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2004年12月24日,82岁的杨振宁先生与28岁的翁帆女士结婚,在整个华人世界引发了一场不小的“地震”。“杨翁忘年之恋”随即成为各类媒体争相报道的焦点,也给大众带来了各式各样的谈论与思考。以杨振宁的特殊身份,做出如此惊世骇俗的决定,其背后一定有着不为一般人了解的故事。本书是二人结婚后在国内出版的第一本书,精选了19篇专访和评论,从各个角度真实记述了他们结婚前后的生活,并对杨振宁真诚的人生选择与坚守进行了回顾与评价。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杨翁忘年之恋”的真挚与幸福,体会到杨振宁独特的科学思想与人文关怀,并了解到其最新的想法与动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全书收有近50张珍贵的照片,充分展现了不同时期这位科学大师及其两任妻子的独特风采。
-
华益慰故事北京军区政治部宣传部 编著北京军区总医院原外一_科主任、主任医师华益慰同志,湖北浠水人,一九三三年三月生于天津,一九五三年三月入伍,一九五六年十月入党,一九九八年一月退休后返聘为医院专家组成员。二○○六年八月十二日因积劳成疾在北京病逝。华益慰同志从医五十多年来,忠诚实践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本宗旨,坚持为广大官兵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曾被北京军区评为“育才有功专家”,先后荣立三等功两次,并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学雷锋标兵”和“医德医风先进个人”等。在身患胃癌生命垂危之际,他毅然立下“自愿捐献遗体”的遗嘱,为祖国的医学事业作最后的贡献。华益慰同志把毕生的智慧和精力都奉献给党和军队建设事业,用实际行动履行了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神圣职责。二○○六年六月二十四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一份介绍华益慰先进事迹的内部材料上作出重要批示,对华益慰同志的先进事迹给予高度赞扬,中央军委副主席郭伯雄、曹刚川、徐才厚和中央军委委员、总政治部主任李继耐等领导也分别作出批示。七月二十一日,胡主席亲临北京军区总医院,亲切看望病危中的华益慰同志,听取医院救治情况汇报,接见华益慰同志的亲属,并作了重要讲话。胡主席指出,华益慰同志的先进事迹公开报道以后,在全军、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他在五十多年的军医生涯中,以高尚的医德和高超的医术救治了众多的患者,温暖了千万人的心,赢得了广大群众的衷心赞誉,被称为值得托付生命的人。华益慰同志不愧是共产党员的优秀楷模,是广大医务工作者的杰出代表。号召全国、全军医疗卫生战线深入开展向华益慰同志学习的活动,不断加强医德医风建设,不断提高医疗水平,更好地为部队服务,为广大群众服务。
-
红白世界的无畏勇士周游 主编亲爱的读者朋友,你想成为科学家吗?你知道科学家是怎样生活和进行研究工作的吗?当一年一度的诺贝尔科学大奖宣布开奖之日,当无数世人把敬佩的目光投向那些获奖科学家时,你是否对这些科学巨匠的成长经历、成就以及他们的研究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有所了解?如果你有兴趣,那么就请仔细阅读这套丛书吧! 本书以大量生动有趣的故事,科学严谨的编年体例,全面详细介绍了历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的情况,揭开了蒙在大奖得主们身上的神秘面纱,展示了一幅幅生理学或医学世界绚丽多姿、波澜起伏的科学画卷。本书可供大中小学学生、广大社会各界人士阅读,也可为各图书馆及各类读书活动的推荐书籍。本书以大量生动有趣的故事,科学严谨的编年体例,全面详细介绍了历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的情况,揭开了蒙在大奖得主们身上的神秘面纱,展示了一幅幅生理学或医学世界绚丽多姿、波澜起伏的科学画卷。书中不仅有丰富多彩的物理学知识,更有那些伟大生理学或医学家们背后的有趣故事,从中,读者既可以充分了解这个领域不凡的发展历程,领略科学进步的永无止境的魅力,又能够激励大家热爱科学、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这一点,将对成长中的青少年读者产生深远的影响。借助这本书,对于正在学校学习相关课程的青少年学生来说,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
中国古算家的成就与治学思想陈德华,徐品方 著中国的数学研究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世界数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取得了许多杰出的成就,在世界上长期处于领先地位,风格独特,影响深远。本书从我国古今浩繁的数学典籍卷帙中,精选不同历史时期的杰出古算家,按历史发展的顺序,介绍他们的生平、数学成就和严谨的治学态度、闪光的数学思想。借以鸟瞰中国数学发展的历史概貌,了解我国古代数学的伟大成就,熟悉古代数学家的光辉业绩。历史是一面镜子,数学家又是一面面的“人镜”,我们可以从他们的创造发现、高尚品行和他们所经历的挫折中受到启迪、激励、鞭策和鼓舞,为中华民族的数学文化史的昌盛繁荣,踏着前辈们科学奋斗的足迹前进。
-
国士无双伍连德王哲伍连德是中国卫生防疫事业的奠基人,中国现人科学家中第一位为世界所推崇者。自1907年从南洋归国服务,30年间始终为中国现代医学的领军人物。其一生丰富多彩、曲折坎坷,是从晚清到民国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亲历者和见证人。尤其是在1911年东三省大鼠疫流行时,伍连德临危受命,领导了一场由中国人主导的国际防疫行动,成功地扑灭了数百年不遇的大瘟疫。《国士无双伍连德》试图从大历史的角度,通过伍连德这个人物来展现现代医学在中国的传奇进程。
-
对生命的敬畏(法)阿尔贝特·施韦泽这是一本从几千页的出版物中选编而成的施韦泽自述(施韦泽的大部分自述写于20世纪的20年代,即他46岁至57岁之间),它在逻辑上是按其经历和发生的时间编排的。除了丰富多彩的生平资料之外,施韦泽的专业的和通俗的学术著作的介绍、关于他生活转折点的私人信件、系列布道、来自非洲的叙述、关于歌德的第一次讲话等使其自述的内容更为完整。 施韦泽自述的核心是清新、青春的,是多方面、可信和丰富的,绝不是多愁善感,而是理想主义的,同时是绝对客观的。 在关于21世纪的民意调查中,施韦泽的名字一直列于伟大榜样的顶端或前列。我们大家日益发现,对人道的向往不断增长。这本书也许能够有助于我们再次了解人道的伟大体现之一。
-
守护生命卫生部新闻办公室 编《守护生命——讲述健康卫士的故事》一书由卫生部新闻办公室编,告诉世人的正是这样一种品德和力量,传承弘扬的正是这样一种奉献和大爱,感召同道的正是这样一种共勉和奋进。在获得“五一劳动奖状”的医疗机构中.在全国先进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机构中,在荣获科学技术奖的医学大家中,在奏响“劳动者之歌”的优秀乡村医生中,在“值得病人托付生命”的白求恩奖章和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中,在“时代先锋”和“人民健康好卫士”中,大家会领略到无数优秀医疗卫生工作者的卓越品质和时代风采.感受模范人物的坚强意志和人格力量,显示大医精诚的历史积淀和现实意义。我坚信,这本书的出版发行,一定能够为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激发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为忠诚践行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促进医患和谐友善,注入一份强劲的精神动力。
-
达尔文回忆录达尔文本书是作者的遗稿,书中叙述了作者思想和性格的发展过程,讲述了自己在宗教迷信的包围中,在论敌猛烈的进攻下,坚定不移地追求真理,终于有所创造,因而对人类作出了重大贡献。在这篇回忆录中,他对自己能力的评价,对自己审美品位丧失的遗憾之情等,都值得我们回味和深思。本书为达尔文于1876年亲自撰写的的回忆录,细致入微地叙述了自己作为一个个体的生命的人的思想和性格发展过程。它告诉人们:达尔文是如何把自己作为已经去世的人来批判和展露性格的优缺点,又是怎样在茫茫的世界上,在宗教迷信的包围中,在论敌的猛烈进攻下,迂回曲折,开辟道路,坚定不移地追求真理。这部回忆录,使我们看到一位伟大的科学家的成长历程,可以具体了解达尔文进化思想是如何日臻完善,最后提出以自然选择为核心的进化学说,对科学作出了重大贡献。
-
丁文江图传宋广波丁文江是在很多学术领域做出过开拓性贡献、在科学史和学术史上有相当重要地位的人物。作为中国地质学的开山大师,丁文江和他的团队使中国地质学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获得了世界声誉。地质学以外,丁文江在地理学、古生物学、历史学、教研学、少数民族语言学等领域也有独特贡献,是一位典型的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作为欧化最深、科学化最深的中国人,丁文江在提倡科学研究方面不遗余力。在朋友的眼中,丁文江既是“最良善最有用的中国人”,又是“天生能办事、能领导人、能训练人才、能建立学术的大人物”,还是精于科学、长于办事的“现代稀有的人物”。本书作者宋广波是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助理研究员,近年来 专力从事丁文江研究,目的在还丁文江的本来面目,恢复他在科学、学术史上应有的地位。
-
冯泽芳先生图存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编冯泽芳先生是我国现代棉产改进事业的伟大先驱者,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的第一任所长。适逢2007年棉花研究所成立50周年,冯先生诞辰108周年,印刷此书,以资纪念。《冯泽芳先生图存》刊登的60张照片,从1913年至1959年,跨越46年,反映了现代中国农业教育和棉花改良机构与事业的发展变迁历程,记录了冯先生不同时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情形。《冯泽芳先生图存》所列55篇文章、8《冯泽芳先生图存》(讲义)和4篇手稿,是从冯先生的百余篇论著中选出来的,虽仅影印了第一页或封面,然均为鸿篇巨制,使读者对冯先生的工作领域、学问精深过程和学术造诣有基本了解。这些历经沧桑的照片和文章,非常直观地展示了冯先生在棉花科学研究、棉种繁殖推广和培育植棉人才等方面做出的辉煌业绩。尤其是在中棉形态与遗传、中美棉杂交、棉花区域试验、棉花生态适应性、棉种繁育推广、木棉研究与推广、植棉人才训练等方面的研究结论,以及这些研究结论对增加棉花产量、改善棉花品质和培养棉业人才的效果,凸现了冯先生的学术大家风范,令后学仰视这位棉业巨擘。这些研究结论,仍指导着今日的棉花科研和良种猿产,先生以“科学救国”为己任,在纱厂倒闭、农村凋敝的时代,从事棉业改良的教育、推广、研究工作,为振兴农村经济,复兴中华棉产业贡献了毕生才华。冯先生是棉花研究所创立者,以严谨治学的学风和崇尚科学的作风为棉花研究所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建所50年来,棉花研究所自育的“中棉所”系列棉花品种已达59个,种植面积独揽全国植棉面积的“半壁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