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
-
跨越时代的百位中国科学家张藜 著作为老科学家学术资料采集工程的成果之一,自2014年10月起,采集工程在《中国科学报》上策划和组织开设了“印刻”专版,每期用一个整版的篇幅介绍一位接受采集的科学家,并配以相关史料或采集工作心得,既展现了老科学家曲折丰富的人生故事和科研经历,又提供了一些珍贵的历史资料,同时也成为采集工作经验总结和交流的平台。截至2016年9月,专栏已刊载130期,即刊出了130位老科学家的科研人生故事。本套丛书即为上述“印刻”专版130期的合辑。第四册为女科学家专辑,收入了22位女性科技专家的故事——既有出生于江南名门却“不爱红妆爱武装”的中国位女核物理学家何泽慧院士,也有人如其名般清丽、一生在企业从事药物研究开发的安静娴院士,还有风华正茂时放弃联合国WHO职位回国、后半生脚印遍及中国麻风病现场的李桓英研究员,等等。她们的人生之路不尽相同,她们从事不同领域的科学研究,她们的生活品味或雅致或极简,但有一点于她们是共通的,那就是对科学研究的爱与执着。希望这一册对女科学家科研人生的集中讲述,能够丰富读者对中国女科学家这一群体的认识和理解,能够领略女科学家的别样风华,能够唤起读者对女性科学家成长特征的更多思考。
-
跨越时代的百位中国科学家张藜,罗兴波 著作为老科学家学术资料采集工程的成果之一,自2014年10月起,采集工程在《中国科学报》上策划和组织开设了“印刻”专版,每期用一个整版的篇幅介绍一位接受采集的科学家,并配以相关史料或采集工作心得,既展现了老科学家曲折丰富的人生故事和科研经历,又提供了一些珍贵的历史资料,同时也成为采集工作经验总结和交流的平台。截至2016年9月,专栏已刊载130期,即刊出了130位老科学家的科研人生故事。本套丛书即为上述“印刻”专版130期的合辑。第三册收入技术科学、工程技术领域的42位科学技术专家。其中,有为了国家战略需要而不计个人名利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陈能宽院士,也有数十年隐姓埋名从事我国自主核潜艇研发而“忘家”但终“感动中国”的黄旭华院士、矢志为解决中国人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而不断攻关的纺织机械专家梅自强院士、为解决农业病虫害而终身研究农药的李正名院士、为提高中国蒸馏酒酿造水平而不懈努力的百岁老人秦含章先生……等等。在他们看来,个人的科研追求,与国家利益、人民需要是时时刻刻联系在一起的。
-
妙手握奇珠王传超,陈丽娟本书以时间顺序为经线来组织章节,顺叙张教授学术成长和科研事业开展的过程,主要分为如下阶段:中小学教育时期、抗战(大学)时期、海外游学时期、北医一院时期、北医三院创建之初、“文化大革命”时期、改革开放之初、投身“试管婴儿”事业。将学习科研、社会背景、师生亲友、思想转变等各方面的内容分别插入各时期中,尽量灵活组织。
-
跨越时代的百位中国科学家中国科协调宣部 著作为老科学家学术资料采集工程的成果之一,自2014年10月起,采集工程在《中国科学报》上策划和组织开设了“印刻”专版,每期用一个整版的篇幅介绍一位接受采集的科学家,并配以相关史料或采集工作心得,既展现了老科学家曲折丰富的人生故事和科研经历,又提供了一些珍贵的历史资料,同时也成为采集工作经验总结和交流的平台。截至2016年9月,专栏已刊载130期,即刊出了130位老科学家的科研人生故事。本套丛书即为上述“印刻”专版130期的合辑。第二册收入生命科学、医药卫生、农业等领域的28位科学家。其中,有自称为“泥腿子”的小麦育种专家庄巧生院士,有致力于农业技术推广、将论文写在大地上的药用植物学家徐锦堂研究员,有将一生心血奉献在肝胆外科上的国家高科技奖得主吴孟超院士,有幼年便立志研究昆虫而在日军侵华的国难当头投笔从戎的昆虫学家周尧先生……他们在自己的研究领域,认准一个目标,奋斗终身成大器。从他们身上,我们不仅可以看到老一代科技工作者持续、专注的精神,也能感受到他们的赤诚爱国心,为年轻的科技工作者树立起榜样。
-
绚丽多彩的光谱人生杨聪凤黄本立先生是我国原子光谱分析学科领域的首位院士,为新中国光谱学科的开拓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本书以科学史专业研究的视角和严谨态度,通过大量人物访谈、实地考察、查阅档案、实物采集和史学考证,比较完整地描绘出黄本立的学术成长经历,真实地展现黄本立紧跟学科前沿,始终髙擎光谱大旗,为发展新中国光谱分析事业辛勤耕耘六十多年而又家庭和美温馨、业余爱好兴趣无穷的诗意人生历程。
-
居里夫人自传(法)玛丽·居里 李千驹 译《居里夫人自传》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居里夫人自传,居里夫人真实地记述了她作为一个普通女孩坎坷的求学经历,战争带来的灾难,她在追求科学道路上的顽强坚持,及她对伴侣、孩子、家庭生活的爱。她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对美国之行记忆犹新,在战争中她采用镭射气治病救人。第二部分是皮埃尔传,是居里夫人为丈夫所写。居里夫人用真诚而坦率的语言,通过对两人共同追求的科学事业的记叙、两人的书信来往的回忆,及他人对皮埃尔居里的评价等,展现了皮埃尔?居里对科学的崇高追求和无私高尚的人格魅力。
-
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彭位权 著暂缺简介...
-
根深方叶茂朱晶,叶青 著《根深方叶茂:唐有祺传》是第四批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简称采集工程)丛书之一。唐有祺,中国科学院院士。1942年毕业于同济大学理学院化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50年毕业于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师从化学界泰斗L。Pauling,获博士学位。1950年5月至1951年5月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为博士后研究员,1951年8月在清华大学化学系任教,在院系调整中转入北京大学化学系至今。现为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本书向读者系统呈现了唐有祺院士的学术成长过程与思想脉络。
-
少年钱学森魏丛暂缺简介...
-
那一条天路石玉林贯穿于京张两地的有一条重要的铁路——京张铁路。它是在中国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时期,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这一创举在当时的旧中国为中国人民大大地长了一口气。也向全世界宣明,中国人的聪明才智是可以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京张铁路穿行了*名的居庸关所在的关沟段,不仅创举了攀上千分之三十三点三三坡度的地段,还创造了“人字道岔”的奇迹。*由于火车穿行的关沟段,这里曾经是太行山脉八个通道之一军都径,沿途地势险要且处处美景,有*名的八达岭展示在世人面前,*有壮丽雄伟的长城古建筑名扬世界。 京张铁路越过八达岭进入河北境界后,会穿越*名的官厅水库,经过明代的“土木之役”的古战场、盛产葡萄和葡萄酒的怀来、解放战争时期*名的“新保安战役”所在地新保安、元代时设立并至今保存完好的“鸡鸣驿”古驿站、以及*名的古城宣化和张家口……所经过的沿途有说不尽的历史故事和丰富的地方特产。石玉林*的《那一条天路(詹天佑与京张铁路的故事)》即是介绍了这些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