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
-
奥本海默传凯·伯德 马丁·J.舍温这本书是关于“美国原子弹之父”罗伯特·奥本海默的最为完整的一部传记,也是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的电影《奥本海默》的灵感来源。奥本海默是美籍犹太裔物理学家,曾被三次提名诺贝尔奖。他是美国的普罗米修斯,在他的带领下,科学家们为自己的国家从自然手中夺取了令人惊叹的太阳之火。在这之后,他不仅睿智地申明了核弹的危害,也充满希望地提及了核能的潜在益处。奥本海默成为同代人中最zhu名的科学家,同时也是20世纪最具争议性的人物之一。在1954年的听证会上,奥本海默的反对者们对他的政治倾向和专业判断进行了抨击,但实际上他们是在诋毁他的人品和价值观,这一过程也暴露了奥本海默个性的诸多方面:他野心勃勃又没有安全感,他才智超群又幼稚可笑,他果断坚决又惶恐不安,他坚忍淡泊又充满困惑。作为一个个性复杂的人,他早年间就打造了一副内心的铠甲。从20世纪初奥本海默在纽约上西区度过的童年时光到1967年他离开人世,本书追溯了奥本海默的一生,探究了这副盔甲背后奥本海默谜一般的个性。这是一部深入内心的传记,无论在研究资料还是撰写过程中,作者都秉持一个观点,那些终生难忘的人生经历会影响一个人的言行和决策,在奥本海默身上甚至可能还影响到了他的科学研究事业。奥本海默曾是释放核威胁的推手,但后来他致力于遏制核威胁,奋勇地将我们从核弹文化的歧途上引开。他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贡献是一份国际原子能管制计划,迄今为止,这仍是核能时代保持理性的杰出范式。在本书长达25年的写作过程中,作者参考了成千上万份文献记录,它们来自国内外的档案资料和个人收藏。本书还参考了国会图书馆中奥本海默自己留存的大量文件,以及联邦调查局在超过25年的对奥本海默的监视活动中积累的数千页记录,作者还采访了奥本海默的近百名密友、亲人和同事。这本书让奥本海默的形象跃然纸上,他带领我们进入核时代,又步履维艰地寻找着消除核战争威胁的方法,虽然他没有成功,但是我们的努力还在继续。
-
大科学家薛晓源 绘,杨富斌 著作者根据国内外的科学家评选榜单,并根据中国科学院相关专家的建议,遴选了古今中外100位著名的科学家,涉及物理、化学、生物、医学以及数学等学科,以出生年份进行了排序,并用简练的文字介绍了各位科学家的生平、重大发现、主要研究成果以及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贡献。每一位科学家均配以中国传统绘画技巧创作的肖像画。读者可以从这本书中了解到人类历史上各位伟大的科学家的重要研究成果以及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推动作用,同时也能够欣赏到这些科学家的风采。
-
科学家精神 奉献篇科学家精神丛书编写组我们在《科学家精神·奉献篇》编写过程中,围绕“大力弘扬淡泊名利、 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主题,在中国科技史学会、“老科学家学术成长 资料采集工程”项目办公室和科学家所在单位、传记作者、身边工作人 员等帮助下,突出科学家事迹专业深度的挖掘,努力增强科学性,记述 了 34 位科学家献身科学的生动故事。他们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 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有的默默“干惊天动地事, 做隐姓埋名人”;有的扎根山区,用科技助力脱贫攻坚;有的情系高原, 潜心作物种子研究,用智慧、汗水、青春甚至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奉献之 歌。本册力图通过科学家们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 静心笃志、力戒浮躁,甘坐“冷板凳”,肯下“数十年磨一剑”苦功夫, 3前 言 反对盲目追逐热点,坚定研究方向,坚决摒弃拜金主义,瞄准世界一流, 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
科学家精神 育人篇科学家精神丛书编写组我们在《科学家精神·育人篇》编写过程中,围绕“大力弘扬甘为 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主题,在中国科技史学会、“老科学家学 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项目办公室和科学家所在单位、传记作者、身边 工作人员等帮助下,突出科学家事迹专业深度的挖掘,努力增强科学性, 记述了 33 位科学家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教书育人的生动事迹。他们面向 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 康,以慧眼识才用才的伯乐之能,传帮带的育才之举,甘当“铺路石”的 助才之情,以及在创办高校、科研院所和开拓新学科等方面的坚实行动, 展现我国科学家育人聚智、薪火相传的优秀品质。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 肩负起培养青年科技人才的责任,破除论资排辈的陈旧观念,打破各种 3前 言 利益纽带和裙带关系,营造人尽其才、人才辈出的环境,为各类人才施 展创新才华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
-
科学家精神 求实篇科学家精神丛书编写组我们在《科学家精神·求实篇》的编写过程中,围绕“大力弘扬追求 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主题,在中国科技史学会、“老科学家学术 成长资料采集工程”项目办公室和科学家所在单位、传记作者、身边工作 人员等帮助下,突出科学家事迹专业深度的挖掘,努力增强科学性,记述 了 34 位科学家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求真探索的生动故事。他们有的情系大地,几十年如一 日培育良种;有的细致入微,保障重大工程实施万无一失;有的临危受命, 用中西医结合之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本册力图通过科学家们追求真理、 严谨治学的求实事迹,展现我国科学家始终把热爱科学、探求真理作为毕 生追求的优秀品质。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坚持解放思想、独立思辨、理性 3前 言 质疑,大胆假设、认真求证,不迷信学术权威,坚持立德为先、诚信为本, 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良好风尚中率先垂范。
-
点亮黑夜[美] 埃德蒙·莫里斯(Edmund Morris) 著在这本书之前,爱迪生的女儿马德琳曾经抱怨:“我至今没有看到一部令人满意的完整刻画父亲的传记。人们总是过分强调他做过什么事, 却很少有人知道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本书由普利策奖、美国国家图书奖获奖传记作家埃德蒙·莫里斯基于托马斯·爱迪生国家历史公园中保存的约500万页原始文件,历经长达7年的阅读研究创作而成。他还得到爱迪生被托管的家庭文件访问特权,包括爱迪生曾外孙所藏的家族档案,甚至还有多年来被尘封的爱迪生给第二位妻子的情书。这本书首次详细讲述了爱迪生84年的人生和成就,首次摒弃了认为爱迪生和尼古拉·特斯拉之间存在敌意的阴谋论,并提出了他们互相欣赏的依据。全书既描绘出爱迪生的经典形象,也展现了他较少为人所知的其他面孔。他不仅是专注、勤奋的天才发明家,也是宠爱妻子的丈夫、严厉的父亲、无情的老板、自诩有商业天赋却常常濒临破产的企业家、秉持进步主义理念的老共和党人。
-
科学家精神 协同篇科学家精神丛书编写组在《科学家精神·协同篇》的编写过程中,我们围绕“大力弘扬集智 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这一主题,在中国科技史学会、“老科学家 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项目办公室及科学家团队、重大科技工程相关单 位等帮助下,突出科学家们在协同创新过程中专业深度的挖掘,努力增强 科学性,记述了 27 个科学家团队和重大科技工程在实施过程中,面向世 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 协同攻关、勇攀科技高峰的创新故事。其中,既有新中国成立初期取得“两 弹一星”等重大突破,极大提升我国国防实力和战略威慑力的事迹;也有 新时期不断探索浩瀚太空,取得的载人航天、月球探测等辉煌成就;还有 粤港澳三方通力合作,在伶仃洋上绘制港珠澳大桥“珠联璧合”美景的故 3 前 言 事。本册力图通过展现我国科学家群体以爱国和奉献为底色,自力更生、 自主创新、戮力同心、协同攻关、勇攀高峰的优秀品质,激励广大科技工 作者强化跨界融合思维,倡导团队精神,建立协同攻关、跨界协作机制; 同时,坚持全球视野,加强国际合作,秉持互利共赢理念,为推动科技进步、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
-
国际舞台上的袁隆平毛昌祥 著本书共6章,包括《一手好棋赢在菲律宾》《在印度繁忙的日日夜夜》《中缅胞波情谊谱新篇》《孟加拉国遇老乡》《盛会在越南》《有趣的以色列之旅》,以珍贵的第一手资料、200余幅袁隆平院士出访外国时的珍贵照片和《袁隆平院士在国外工作记录表》,通过讲故事形式,图文并茂、生动感人地记述了袁隆平院士以联合国粮农组织特聘杂交水稻技术顾问身份,奔赴菲律宾、印度、缅甸、孟加拉国、越南、以色列等国推广杂交水稻技术,向水稻研究人员提供建议和咨询,帮助数十亿人实现粮食安全,展示袁隆平院士在国际舞台上的动人风采,以及如何做事、为人,从而生动展现了袁隆平院士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敬业精神,大爱无疆、毫不利己的奉献精神,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也有利于读者了解中国人在世界上的气派与地位。
-
人生恍如初见任和暂缺简介...
-
钱三强往来书信集注葛能全,陈丹《钱三强往来书信集注》收录与钱三强有关信件近300封,绝大多数为首次出版,信函往来对象包括小居里夫妇、鲍威尔、李约瑟、梅贻琦、郭沫若、胡适、林家翘、杨振宁、李政道等诸多科学、文化界名人,不少信函见证了中国科技的发展,颇具史料价值。钱三强(1913-1992)原名钱秉穹,生于浙江绍兴,先后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巴黎大学居里实验室,是中国原子能事业的创始人、"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科学院院士。他一生阅历丰富,交往甚广,亲历过许多科学、政治、社会的重要事件,有的还身处一些关键性的历史节点。钱三强祖父钱振常为清同治进士,曾在绍兴龙山书院教导蔡元培,父亲钱玄同则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锋和健将。本书编者葛能全曾长期担任钱三强的秘书,业余进行科技史和科技人物研究,与老一辈科学家多有交往,彼此相知,亦师亦友。编者多年以来,努力搜寻钱三强往来信函,此举得到了钱先生的家人和不少学友的鼎力支持,最终汇编这本颇具文献价值的书信集。为了让读者对作品有更深入的了解,编者不仅对书信的写作背景和信中人物做了补充说明,而且对书信中涉及到的500余名前贤时彦特编索引附于文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