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
-
杨启业传周洪成,杨丽,王桂根,宗建华 著本书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启业传记。杨启业是炼油工艺专家,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高级工程师,先后设计、审核了100多套催化裂化装置,多次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本书介绍了杨启业院士的人生历程和先进事迹,讴歌了杨启业院士对中国炼油事业的贡献,可供石油石化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参考阅读
-
朱晓东传吴锡桂 朱晓东 著本书讲述了朱晓东院士从童年时代、中学时代,到投笔从戎,再到进入社会后在阜外医院从医60多年的人生经历,从一名普通外科医生逐渐成长为我国心血管领域的知名业内专业人士,从参加青海藏族牧区医疗队、接触西方世界到一步步成为医学泰斗,回忆了在这些阶段点点滴滴的心路历程,表达了他从内心深处对共和国培育的感恩之情。本书中还讲述了朱晓东夫妇家庭生活的一些片段,他们相濡以沫,在事业上互相支持促进,在生活中互相关心帮助,最终成就了彼此的事业。
-
一位数学家的历险斯塔尼斯拉夫·乌拉姆 著,钱昊 译斯塔尼斯拉夫·乌拉姆为近代十大数学家之一,以集合论、遍历论、数论等成名。他参与提出的蒙特卡罗法影响重大,至今已遍及计算机等众多领域;他提出的泰勒-乌拉姆构型对氢弹的成功制造发挥了关键作用。乌拉姆兴趣广泛,为人低调,善于合作,是德才兼备的科学家楷模。本书中,乌拉姆记述了自己与大数学家希尔伯特、冯·诺伊曼,著名物理学家奥本海默、费米等人的交往及不为人知的逸闻趣事,回顾了自1944年起在洛斯阿拉莫斯加入“曼哈顿工程”,参与原子弹、氢弹、核能推动航天飞机研发工作的独特经历。乌拉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冷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亲历者,他对战争、科学、人道的明确态度与深沉思索在当今仍富有启发意义。
-
深圳的科学家故事薛其坤,林祥深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也是深化改革和科技创新的“排头兵”。这里有这样一群科学家 —他们辛勤奉献、与时俱进、革故鼎新、坚忍不拔,为城市的发展和国家的科技进步立下汗马功劳。这些头顶光环的科学家离我们有多远?他们是如何成为科学家的?科学家是怎么工作与生活的?怀揣理想的青少年如何选择自己的成长道路?这本贴近生活、契合大众的科学家故事锦集给出了很好的答案。
-
光与热的奉献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光与热的奉献——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科学家的故事》是由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组织编撰的一本文集。书中描述的是研究所通过国家战略使命牵引,在红外与光电科学技术领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中科学家的故事,集中梳理并刻画了研究所的两院院士、专家、中青年科技骨干和创新团队的群像。本书通过采集科学家们和创新团队的成长历程以及攻关故事,反映具有国立科研机构鲜明特点的自立自强、艰苦奋斗、爱国奉献的科学家精神。
-
一生一事一方舟汤国星,刘静前,在一穷二白的条件下,顾方舟是领导我国大规模生产脊髓灰质炎病毒活疫苗的首席科学家。今天,我们用科学史的方法,探究顾方舟的学术成长之路,无疑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顾方舟的学术生涯起点,缘于他的志向——做“大医生”。顾方舟的病毒学研究应当是从大连卫生研究所开始的,随后的四年留学生涯,他跨入了神经病毒学研究的前沿。回国后适逢脊髓灰质炎的爆发,他成为科研攻关的最佳人选,这让他在而立之年即成为我国脊髓灰质炎疫苗研发的领军人
-
院士做人与做事方正怡 方鸿辉本书是基于采访笔记和摄影图片整理成的20位院士的深度报道。作者通过娓娓道来的故事并配以生动的彩色图片,旨在告诉青少年读者:一个人不管有多聪明,多能干,背景条件有多好,如果不懂得如何做人,那么最终的结局很可能就是失败。做人实在是一门大学问、一门大艺术。至于如何做事与做学问,有了认真做人来垫底,不愁事业不成功。本书在生动讲述院士们鲜为人知做人故事的同时,也介绍了不同科学领域院士所从事的事业是如何造福人类的,如何获得成功的心路历程。这对落实科学家精神进校园是不可多得的素材。譬如在讲述范滇元院士为寻找新能源而钟情“神光”研制的故事,读者既了解了激光可控核聚变的基础知识与原理,同时理解了范院士执著科研的精神风貌与为人之道;在讲述龚岳亭院士等对结晶牛胰岛素人工合成的创新道路的难忘历程,能了解为什么要人工合成蛋白质,他们团队当年是带着怎样的做人理念来大协作而获得大成功的……作者叙述的笔触不仅在乎院士们的头脑,更在乎他们的心灵;不仅在乎他们所研究的“学”与所从事的“术”,更在乎他们的为人之“情”与人文之“怀”。因此,在这些可读性很强的故事背后,读者可以悟出科学思想、科学精神与科学方法,领会院士做人、做事、做学问的诚实守信、认真执著、坚忍不拔与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认清院士们怎样为圆梦而不懈努力的科学脚步,体悟该怎样走自己往后的人生之路。
-
里氏震级[美]苏珊?伊丽莎白-霍夫(Susan Elizabeth Hough)作为一种衡量地震大小的标准,“里氏震级”一词早已家喻户晓,本书正是这个术语背后的故事。这是里氏震级提出人——查尔斯•里克特的个人传记,也是20世纪上半叶美国科研领域的真实写照,更是地震科学发展史的重要一笔。原著作者为美国南加州地震中心的专家,也是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成员,其靓丽的学术背景令本传记人物形象饱满、专业内涵丰富、相关结论可信。
-
袁隆平全传陈启文袁隆平(1929-2021)江西九江人,生于北平。1953年于西南农学院毕业后,到安江农校任教。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不畏艰辛、执着追求,建立和完善了一整套杂交水稻理论和应用技术体系,创建了一门系统的新兴学科——杂交水稻学,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曾获国家最高科技奖,被授予“共和国勋章”,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本书全面深度追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近百年的浩荡人生。一面叙写袁隆平的家庭生活、求学过程、专业选择等,一面则以袁隆平取得的研究成果为节点,步步推进,详细介绍袁隆平如何攻克一道道世界性难题,成长为世界顶级科学家的艰辛经历。从小我的追求到大我的实现,从吃饱饭到以农报国,最终走出中国独创之路,让中国人把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的手里,本书还原出一个率性、淳朴、锲而不舍、一生追求创新与超越的袁隆平。
-
刘人怀自传刘人怀刘人怀是我国板壳结构理论与应用研究开拓者之一。同时,在中国管理科学理论和应用研究方面也有突出成就。《BR》1958年,他参加了我国第一颗东方红人造地球卫星的科研工作。60多年来,他见证了我国航空航天和力学学科的蓬勃发展。在叶开沅先生的指导下,他进入了力学的20世纪前沿领域:板壳非线性理论的研究。首先,创立了优美的修正迭代法,解决了扁球壳非线性稳定世界难题。接着,又解决了波纹圆板非线性弯曲世界难题。此外,还对厚板壳弯曲理论进行了系列研究,攻克了石油化工机械、桥梁工程设计中的世界难题。研究的路越走越远。他同时担任大学校长、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等职务,在中国管理理论与实践方面,也有许多深入研究和令人感动的故事。《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