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
-
大家之道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编《大家之道——向顾诵芬院士学习》分别从顾诵芬院士不同人生阶段,记述他的经历和所言所行,全面展示顾诵芬院士成长成才和建功立业之道,展现贯穿其中的思想境界、道德情操、人格魅力。通过学习他的立场观点、思维模式、工作方法,读者可以深刻地理解“忠诚奉献、逐梦蓝天”的丰富内涵。《大家之道——向顾诵芬院士学习》是对航空报国精神教育教材化、课程化、案例化的一次探索尝试,可以作为向顾诵芬院士学习的教材,也可以作为社会大众了解中国航空工业的简明读物。
-
古今中外科学家的故事童之侠 编著本书精心选择了90多位古今中外的著名科学家,通过简明、活泼的文字,带我们走近这些科学家,循着他们的人生经历,倾听他们的事迹,分享他们的喜悦与欢乐、挫折与痛苦,了解他们高尚的品德,勤奋好学的精神,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科学家们在各自不同的领域中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为推动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科学家们的优秀品质更是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少年成长。通过阅读本书,读者既能学习科学家们的优秀品质,又能萌发对科学领域的兴趣和好奇心。愿本书成为青少年朋友的良师益友。
-
邓稼先的故事隋倩 著邓稼先,杰出的核物理学家,中国原子弹理论设计的总负责人、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出色领导人。24岁,留学普渡;26岁,学成即归;28载,舍生忘死;62岁,短暂一生。当人们准备颂扬这位功臣时,他却平静地辞世而去。他为中国核事业鞠躬尽瘁,是功绩卓著的“两弹元勋”;他一生追求至真至纯,亦是当之无愧的道德楷模。本书以时间顺序为主线,选取多个主题视角,用故事的形式展现邓稼先的光辉人生。
-
冯如的故事李梓烽,张景秋,萧丽容 著本书立足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家国沉沦的时代背景,详细介绍冯如先生从出生、求学、出洋到回国、牺牲的成长历程及在不同时期的重要事情,以冯如先生的生平事迹为线索,颂扬冯如先生追逐梦想、爱国图强的高尚品格。并从华侨的视角,阐述了个人、家庭与国家荣辱与共、休戚相关的关系,突出以五邑籍华人华侨为代表的广大华人华侨在近代救国图存运动中的积极作用。追梦星辰大海、遨游无边苍穹,是中华儿女几千年来的美好夙愿,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冯如,我们心中不朽的飞天英雄,值得中国人民永远纪念与缅怀!
-
民生航运朱培鸽 著卢作孚,近代著名爱国实业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民生公司创始人、中国航运业先驱,被誉为“中国船王”“北碚之父”。 卢作孚跨越了“革命救国”“教育救国”“实业救国”三大领域,并在几方面都各有成就。他青年时提出教育救国并为之奋斗;自学成材后创建学校、图书馆、博物馆,普及文化和教育,并以北碚为基地,从事乡村建设的理论探索和社会实践;抗日期间坐镇宜昌,组织领导宜昌大撤退,保存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命脉,被历史学家评为“中国的敦刻尔克大撤退”。评他是“中国近代史上万万不可忘记的人”。
-
爱因斯坦传[德] 阿尔布雷希特·弗尔辛 著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1955),德裔美籍物理学家(有瑞士国籍)、思想家,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1900年毕业于苏黎世工学院。1905年获苏黎世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曾在伯尔尼专利局任职,在苏黎世工业大学、布拉格德意志大学任教授。1913年返德国,任柏林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所长和柏林洪堡大学教授,并当选为普鲁士科学院院士。 1921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33年因受纳粹政权迫害,迁居美国,任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教授,从事理论物理研究。
-
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朱晶,王莉华 著许庆瑞院士长期从事管理科学与工程的教学、科研与工程实践。本书按照时间顺序梳理有序,对许庆瑞院士的成长、学术贡献以及研究成果进行了记录、梳理和再现。从科学史的角度梳理了许庆瑞的原创理论“全面创新管理”的发展过程,结合许庆瑞“顶天立地”和“高、精、笃、实”的团队文化和育人理念梳理了他取得的成就。
-
杨振宁的故事《杨振宁的故事》编写组 编本书围绕杨振宁传奇的人生,通过童年时光、学习生涯、回国访问、为国奉献等多个励志故事,全景式呈现杨振宁的人生,生动再现其严谨认真的学术风范、不懈追求的科学精神和深切浓厚的家国情怀。是我们近距离了解杨振宁,触摸20世纪世界物理研究的发展脉络,感受我国科技进步的难得的读本,也是优秀的青少年励志读本。 34个重大人生节点,按时间线细数杨振宁至今所取得的成就,细述杨振宁先生过往一生,再现了他生动多彩的生活和探索科学奥秘的故事。
-
仰望星空 陆埮传掌静,史晨,刘鹏,周精玉 著陆埮是当代著名天体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长期致力于粒子物理、伽马射线暴、脉冲星、奇异星和宇宙学等领域研究。本书在大量翔实资料积累的基础之上,除去导言和结语共八章,追随传主生平,记述了传主的早年求学经历、教学生涯和科研活动,详尽地介绍了他的科研成就及人才培养成果。第一章介绍陆埮的早年求学生涯;第二章陆埮负笈北大,尽管因身体原因未能留学苏联,却因祸得福进入第一志愿的北京大学物理系,四年求学孜孜不倦,毕业后分配到原子能所开始工作;第三章开始执教,陆埮因为偶然的原因调入哈军工,学生变老师,书生成军人,开始正式的教学生涯和业余的科研活动;第四章“文革”岁月来临,陆埮的业余科研惨遭批判,陆埮本人成为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受尽迫害不忘科研,在学生和同事的支持下终获平反;第五章陆埮复员电讯仪器厂,创办刊物、引入阿伦方差和计算机技术,工作科研两手抓;第六章陆埮迎来科学的春天,被调入南京大学,开始正式的科研道路;第七章主要介绍陆埮的科研成果——伽马射线暴研究,调入紫金山天文台后转向研究宇宙学,培养人才如蚌育珠,学术交流影响遍及全世界,因多方成就获得命名小行星资格;第八章主要介绍陆埮对科普的热爱,晚年致力于将科学知识普及大众,科普报告开遍全国。作品行文流畅,忠实客观地描绘了一位受人爱戴和敬仰的科学家的形象。
-
特斯拉自传[美] 尼古拉·特斯拉 著,陆静静 译1931年,特斯拉75岁生日时,共收到八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的来信。 1943年,特斯拉的葬礼上,有三位诺贝尓物理学奖得主到场致词。 1960年,慕尼黑的国际电工委员会确定特斯拉为磁感应强度的国际科学单位。 1975年,特斯拉被正式引入美国国家发明家名人堂。 本书是特斯拉自述为爱发电、不断发明的狂热一生。 他是自律的天才:体力与耐力惊人,连续工作三十八年,一天不落,而且还能保持强健的体魄和清醒的头脑。所有的衣服都是三十多年尺寸没有任何变化。 他是勤奋的天才:他在大学第一学年,一直都是凌晨3点开始学习,直至晚上11点,周末和假期也不例外。几乎有一年的时间,他都是从上午10点半工作到次日清晨5点,没有一天例外。这段时间,他设计出了二十四种不同类型、统一制式的短轴标准机器,替换了之前的老款机器。 他是纯粹的天才:他发现提高人类能源的三个解决方案可以用三个词来概括——食物、和平和工作。这个问题他思考了很多年,迷失在各种推测和理论中,最后将人视为由力推动的整体物质,将这种无法解释的运动比照为机械运动,同样根据简明的机械运动原理来分析。 通过特斯拉的自述,我们能看到一颗超前时代的大脑,一种想要用科技让生活更美好的纯粹。 在科技似乎越来越缺少人性关怀的当下,我们格外需要了解特斯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