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
-
共和国脊梁科学家绘本丛书 第三辑任福君 主编“共和国脊梁”科学家绘本丛书是国内首套权威、成体系的中国科学家绘本丛书,本套书为丛书的第三辑,共八册。本丛书内容取材于由国务院责成中国科协牵头、会商中组部等 11个部委共同组织实施的“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已开展 10 年,采集 500 多位中国科学家)。该丛书为原创中国科学家绘本丛书,已出版3辑,共24册。丛书讲述了吴良镛、孙家栋、钟南山等24位不同领域的著名老科学家的成长、学习及工作经历旨在向大众宣传和弘扬中国科学家的高尚品格和崇高精神,在大众特别是少年儿童当中树立科学强国的意识、引领大众崇尚科学、激发青少年未来投身科学事业的志向。
-
卓越华中大许晓东 编本书收录了百余名在学校学习、工作过的两院院士、学部委员、一级教授、海外院士及知名学者代表。他们秉承华中大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优良传统,坚持与国家同舟、与人民共济,在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等领域深耕厚植,为人类文明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
唐敖庆传鲍盛华唐敖庆是我国现代理论化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被誉为“中国量子化学之父”。本书描写了唐敖庆求学、科研、报国的一生。他的眼睛高度近视,达2000度,摘下眼镜,世界模糊一片,即便戴上眼镜,两米以外也看不清楚。但他的头脑向远却能“看到”浩渺星空,向小却能“看到”原子、分子,这个世界在他的世界里清晰璀璨。本书通过对唐敖庆作为学生、教授、院士、校长、大师五重身份的描写,全面展现了他在极度艰辛之时却能登高远望、学贯中西更显士人风骨的精彩人生。
-
科学家的养成张剑近代,随着科学技术大规模的输入与逐步本土化,中国近代科学家社会角色日渐形成,科学家群体登上了历史舞台,并在科学的近代化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本书既阐述了从晚清到抗战期间一些科学家群体的社会角色演化、社会结构与学科发展,分析他们的社会角色与学术贡献;又选取了若干位对近代中国科学发展有重要影响的科学家,对他们走上科研之路,成为科学家的历程做详细剖析。本书不仅是一本关于科学家及其群体的科学史著作,更是一本标准意义上的历史学著述。通过阅读,可以了解中国近代科学家的形成过程及其对中国近代科学的重要影响,知晓中国科学发展的曲折历程,这些对探索创建新时代 “国家科技创新体系”有着良好的借鉴之处。
-
寻找黑夜之眼胡晓菁,马丽本传记遵循时间发展顺序的原则来叙事,根据传主的学术成长经历,全书划分为如下部分:少年求学(第一、二章),学术奠基与起步(第三、四章),艰难教学(第五章),学术上初有小成(第六、七章),科学跋涉(第八章),晚年生活(第九章)。本书的写作依据客观丰富的历史资料以及相关访谈,包含大量珍贵历史图片,文末附有周立伟历年年表以及学术著作名录。
-
乌鲁伯格[法] 让—皮埃尔·卢米涅 著,罗声远 译该著作以乌鲁伯格两条不同的人生轨迹——作为撒马尔罕王子与作为天文学家——为脉络,叙写了帖木儿帝国知识与战火交织的动人画卷。卢米涅作为小说家的浪漫与作为科学家的严谨巧妙地糅合于小说的字里行间,将科学发现的词条里冰冷的名字织入了虚虚实实的历史故事中:土耳其数学家和天文学家卡迪扎德因帖木儿的入侵与屠杀被迫流浪至撒马尔罕,但在这里他获得了学术上的巨大成就和一生的挚友;“绿洲托勒密”卡西从沙漠来到撒马尔罕,却在一次质疑地心说的演讲后出于政治原因遭到暗杀;还有乌鲁伯格自己,在星星中看到了自己的命运,并坦然地接受了死亡,唯一的遗愿是将关于星空的知识传布整个世界……
-
哥德尔传斯蒂芬·布迪安斯基 著哥德尔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100个人之一,爱因斯坦称其为自亚里士多德之后最伟大的逻辑学家,他的理论为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提出的哥德尔不完备性定理,堪称数学逻辑理论中最伟大的发现,至今仍影响着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哥德尔早年就职于维也纳大学,后因战乱逃离欧洲,辗转来到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在这里,他逐渐融入了美国的生活,并与爱因斯坦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成为科学史上的一段佳话。晚年的哥德尔获得终身教职,但最后因被害妄想症悲惨离世。他的一生在哲学、数学、人工智能等领域都提出了颠覆性的理论,甚至涉猎了相对论。如果哥德尔的定理以及由此推导出的结论是正确的,就意味着人类将永远不能制造出能够完美复刻人脑推理、学习、计划、解决问题能力的计算机。在知识鞭长莫及的认知极限之外,没有什么是确定的,只有人类的精神不可替代、独一无二。杰拉德·萨克斯曾对哥德尔做出了以下精辟的评价:“他让数学变得更有趣。”
-
爱因斯坦图传(德)菲利普·弗兰克在这本书里,你会看到一个不一样的爱因斯坦!作者以旁观者的角度,描绘了爱因斯坦从一个沉默寡言的小男孩成长为伟大的物理学家的生命轨迹,再现了其不平凡的一生。在作者笔下的爱因斯坦不仅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更是一位坚守本心、慈悲为怀、幽默风趣的智者。
-
黄旭华画传王艳明,李晗《黄旭华画传》根据“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的一手资料撰写,包含大量珍贵历史照片及资料,其中许多图片由黄旭华院士亲自提供。本书讲述了黄旭华个人成长经历,从其故乡及家庭,到少年求学,再到隐姓埋名三十年研制核潜艇。
-
钱三强画传刘晓 陈明坦老科学家是中国科技事业的宝贵财富。新中国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成长为一个日益繁荣富强的科技大国,在这一过程中,无数科技工作者献出了辛勤的工作。作为这一过程的见证者与参与者,老科学家们科研道路上的点点滴滴。他们、决心、毅力,他们为国为民的气魄和勇气,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