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
-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老教授风采 第二辑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老教授风采丛书编委会 编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建校五十五年来,从成.人教育起步,到举办全日制高职教育,再发展为普通本科高校,直至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列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单位,学校走出了一条以职业教育为导向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发展之路。该校老教授是这条教育发展之路的开拓者、铺路石和功臣,为了弘扬老教授的精神、志向、及教育价值观,展示老教授的园丁风采,教书育人的经验,促进师德师风建设。编选组将邀请记者通过采访,以通讯文学的纪实题材,撰写老教授风采。
-
以澄净的心灵与远古对话席焕久,牛志民 著以传记丛书的形式把采集工程的成果展现给社会公众,是采集工程的目标之一,也是社会各界的共同期待。这些传记丛书大都是在充分挖掘档案和书信等各种文献资料、与口述访谈相互印证校核、严密考证的基础之上形成的,内中还有许多很有价值的照片、手稿影印件等珍贵图片,基本做到了图文并茂,语言生动,既体现了历史的鲜活,又立体化地刻画了人物,较好地实现了真实性、专业性、可读性的有机统一。通过《中国科学院院士传记丛书》,学者能够获得更加丰富扎实的文献依据,公众能够更加系统深入地了解老一辈科学家的成就、贡献、经历和品格,青少年可以更真实地了解科学家、了解科技活动.进而充分激发对科学家职业的浓厚兴趣。
-
农机巨擘石岩,孙伟 著《农机巨擘:蒋亦元传》记述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农业工程专家蒋亦元丰富精彩的人生经历。蒋亦元院士致力于多种农业机械的创新研究,倡导理论密切结合实际,在收获、耕作、清选、畜牧等多方面取得丰硕成果。他学贯中西,言传身教,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农业工程高级人才。他的科教人生亦是中国农业工程学科发展历程的缩影。
-
我心向党 科学报国岳爱国 著本书记录了中国科学事业前进道路上中国科学院发生过的动人故事。书中记录的不是大事要情,而是那些鲜为人知的小事凡情。有些人和事虽不起眼,也许只是无数次科学实验中的一次,也许只是无数次野外科考当中的几步路程,也许只是浩瀚科学海洋中的浪花一朵,但却是在中国科学院成长、发展、壮大过程中确曾发生过的。这些小事凡情很多尘封在老一代科学家的日记本乃至记忆深处。在建党百年之际,这些曾经奋战在科研线的科技工作者用朴素的语言将这些尘封的真实故事讲述出来。读者可以从字里行间读出中国科学家的可爱,感受到中国科学家的忠诚和奋发图强。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够激励更多的读者传承科学家精神,为中国的科学事业建功立业。
-
大河东流东南大学交通学院 著本书是我国有名的道路工程教育家方左英教授的回忆录,并收集了其学生、亲友的回忆文章。回忆部分是方老退休后利用空余时间写作并反复修改后完成的。全书共分六个时间段—“早年时期、清华求学、美国留学、民国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工作时期及晚年生活”。回忆了作者早年清华求学积极投身爱国学生运动、赴美求学考察、回国工作以专业报国以及在高校工作培养人才的事迹,本书主人翁每一人生选择又折射了近代中国的发展画面。全书如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向读者真实地、生动地展现了方左英教授不平凡的一生。
-
科学家的故事郑士波 著本书精选古今中外影响深远的100多位科学家的经典故事,内容涉及天文、地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医学、农业技术等各方面。这些科学家通过他们的勤奋、勇敢和孜孜不倦的追求,有的甚至不惜献出健康乃至生命,为我们解决无数难题,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阅读此类故事,不仅可以增长科学知识,增进对科学名人的理解和认识,还可以培养积极进取、不断创新的科学精神。
-
当代杰出工程师中华国际科学交流基金会 著《当代杰出工程师》第一辑,收集整理了70位第三届杰出工程师奖获得者的成长经历以及为我国工程科技进步所做出的重要贡献。他们的成长历程坎坷曲折,他们的奋斗故事感人肺腑,他们取得的成果举世瞩目。他们的事迹也会为广大青少年树立学习的榜样,为莘莘学子补充励志的正能量,为历史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给工程师立传,为新时代讴歌。在这建设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时代,我们的国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强大的科技创新力量,更加需要“责任、创新、协同”的中国工程师精神,更加需要“脚踏实地、任劳任怨、勇于牺牲、勇于奉献”的正能量。《当代杰出工程师》一书的编辑出版,必将对营造全社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注重实践、讲求实效的良好氛围,对关注生产建设者在国家发展中的奉献精神和突出业绩,起到积极的作用。
-
铸核控核两相宜张洪武,彭建辉,龚桂秀 著在学术传记的结构安排上,我们以时间为明线,以学术特点、学术思想的形成过程为暗线,以宋家树学术成长的重要节点为标准,共分十章。第一章“书香传家”,主要叙述了宋家树的家世渊源以及辗转湖南、湖北、重庆避乱的经历;第二章“辗转求学”,较为详细地叙述了他小学、初中、高中的学习经历,就读名校、师从名师;第三章“大学逐梦”,叙述了他在南京大学、大连工学院以及东北人民大学的学习经历;第四章“初露锋芒”,介绍了他毕业留校,师从苏联专家莫洛佐夫,在金属物理研究领域展露才华的经历,这也是其学术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第五章“初涉核武”,讲述了他被国家紧急调入核武器研究领域,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创造条件、集智攻关,获取了制造第一颗原子弹核心部件的一系列主要工艺参数;第六章“草原会战”,讲述了他奔赴青海草原参加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研制攻关工作,以及“文化大革命”期间的经历;第七章“巴蜀建功”,叙述了他服从国家安排,谋划九〇三厂长远发展,统筹生产能力建设,加强人才队伍培养,组织科研生产和型号攻关等工作;第八章“步入军控”,叙述了他步入军备控制新领域后,领导军控专业组开展的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工作,并成为中国该项研究工作的领导者之一;第九章“跟踪前沿”,主要叙述了他在国际经济学技术研究所兼职期间,在军用新材料、能源安全方面开展研究,为国家有关部门提供决策咨询,为院所学科规划和人才培养提出建议等。此外,还单独安排了第十章“臻于至善”,讲述他广泛高雅的兴趣爱好、正确的人生观、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性格对其学术成长和学术思想形成产生的重要影响;同时,还记述了他在退休后依然关注我国核事业,不断为核事业的发展建言献策等内容,作为其学术成长生涯的重要补充。
-
孙敬良传曹海钧暂缺简介...
-
测绘宗师程效军,顾振雄暂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