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
-
卓越人生王艳明 著“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丛书”是根据国务院批复,中国科协牵头,联合相关部门共同组织实施,集中展现在我国科技事业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老科学家的学术脉络和人生经历的人物传记丛书,有助于进一步梳理和丰富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历史,厘清我国科技界学术传承脉络和学术传统,总结探索我国科技发展规律和科技人才成长规律,为更好地制定科技政策和人才政策、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参考依据。本书为采集工程丛书中的一部。卓仁禧是我国有名分子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化学部院士、靠前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学会会士、中国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重要奠基人之一。本传记分为八章,章节按时间延展、以事件布局,章节间按照大小主题渐次叙述。整篇传记勉力做到事实准确、客观公允、描述流畅清晰。对有争议的问题则秉持孤证不立、客观陈述、不做结论性评价的原则。以历史发展的自然逻辑及朴素的笔触,完整反映卓仁禧的成长历程、科学精神、学术成就、丰富人生,勉力勾勒出其学术成长的过程,努力刻画与展示一个为了国家科技进步与发展,孜孜以求、兢兢业业、锐意创新的科学家形象。
-
科学与忠诚吕成冬 著本书以博考原始材料为基础,以传记文学的表现手法,聚焦讲述钱学森为国家命运和民族前途而奋斗的故事。在故事里,有他在中国科学、技术、工程以及教育等领域做出的杰出贡献;在故事里,有他勇于自我锤炼和敢于自我突破的心路历程;在故事里,有他在上下求索过程中坚守知行合一的治学方法;在故事里,有他不断绘制个人思想坐标和构建个人思想体系而结出的理论果实。这些故事深深地内嵌于中国*****创业的伟大征程之中,因为故事主人公身后屹立的,是秉持“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执政理念的中国共产党。本书叙事简洁,描写生动形象,每位读者或许都能从钱学森的故事里受到启发、获得感悟,激励自己前行。
-
洞见新的世界钱学森智库 著众所周知,钱学森是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然而同时,钱学森还是一位思想家,是系统工程中国学派的创始人。钱学森的一生先后经历了20年美国学术奠基、近28年中国航天实践、晚年近30年学术研究,他在哲学、科学、技术、工程各个层面均取得了巨大成就。钱学森的一生生动诠释了他本人的一句话:要敢于说别人没说过的话、走别人没走过的路、干别人没有干成的事。 本书由钱学森智库撰写,由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和本社联合组成编委会。全书分为四个部分:“从拂晓到黎明:新的思想之光”“时代的呼唤:创建系统学”“系统观念下的科学预见”“从此岸到彼岸:新世界的猜想”,内容丰富,资料全面,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比较全面地阐述了钱学森的系统论思想,特别是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理论的缘起、发展、成熟、创新,试图拨开时代的迷雾,为人类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提供新的理论武器。
-
谦以自牧姜洋,凌晏,汤淼 著经福谦先生是国际D尖级科学家,他团结全国高压物理同行,凝练高压研究中的重要科学问题,主持了国家自然基金委的重点和重大研究项目;他不辞辛劳帮助国内多所高校建立起高压实验室;主持多次专门会议谋划我国高压科学未来的发展。他不断地将自己的创新学术思想传授他人,为培养年轻一代高压研究人员呕心沥血。他促进了国际学术交流,推动了高压物理学科的发展,为我国的科学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
-
苗德岁讲达尔文[美国] 苗德岁 著一如哥白尼大大地扩展了我们的空间概念,达尔文大大地扩展了我们的时间概念;哥白尼让我们认识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而达尔文让我们认识到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一百六十多年前达尔文提出的生物演化论,早已成为现代生命科学的基石。而其著作在今天仍值得我们一读再读、反复玩味。本书是著名古生物学家苗德岁评介达尔文及其著作的文章汇编。这些短文清新可人,既硬核又通俗,既理性又文艺,从达尔文的学说思想、人生轶事、后世影响等方面为读者呈现出一个宏阔而充满生机的达尔文的世界。
-
居里夫人傅德岷 主编玛丽•居里夫人(Marie Curie,1867~1934),是一位原籍为波兰的法国科学家,一生曾两度获得诺贝尔奖,被誉为“镭的母亲”。她与丈夫彼艾尔•居里(Pierre Curie)共同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了钋(Po)和镭(Ra)两种放射性元素,并因此与法国物理学家亨利•柏克勒尔(Henry Becquerel)分享了190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之后,居里夫人继续研究了镭在化学和医学上的应用,并且因分离出纯的金属镭而又获得1911年的诺贝尔化学奖。他们研究工作的杰出应用之一就是应用放射性治疗癌症。玛丽•居里于1867年11月7日诞生于沙皇俄国侵略者统治下的波兰首都华沙,父母都是教师。从小艰难的生活,培养了她独立的个性和坚强的性格。1891年她到巴黎进入了巴黎大学学习,并于1894年与法国物理学家彼艾尔结识,第二年他们结了婚。居里夫妇是将自己的一切都无私地奉献给科学事业的伟大科学家,他们把自己的科研成果看作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展示了自己宽阔的胸怀。由于他们发现了放射性新元素钋和镭,开辟了放射化学这一新的学科领域,1903年英国皇家学会邀请他们夫妇到伦敦讲学,并授予皇家学会的荣誉——戴维奖章。1934年7月4日,长期积蓄在体内的放射性物质所造成的恶性贫血即白血病终于夺去了居里夫人宝贵的生命。
-
达尔文傅德岷 主编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win,1809.2. 12~1882.4.19),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奠基人,被誉为“进化论的始祖”。1809年2月12日,达尔文出生在英国的什鲁斯伯里,16岁时便被父亲送到爱丁堡大学学医。达尔文天性热爱大自然,对打猎、采集矿物和动植物标本尤为喜欢。父亲在1828年送他到剑桥大学。1831年,达尔文毕业于剑桥大学。同年12月,英国政府组织了“贝格尔号”军舰的环球考察,达尔文经人推荐,开始了漫长而又艰苦的环球考察活动。之后,达尔文乘坐“贝格尔”号途经太平洋、澳大利亚、印度洋、好望角,于1836年10月回到英国。1842年,他次写出《物种起源》的简要提纲。1859年11月达尔文成的部科学巨著《物种起源》终于出版了。《物种起源》的问世,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以全新的生物进化思想,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的理论。《物种起源》是达尔文进化论的代表作,标志着进化论的正式确立。在此之后,达尔文的第二部巨著《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也在逐渐开始酝酿。进一步阐述了他的进化论观点,提出物种的变异和遗传、生物的生存斗争和自然选择的重要论点。晚年的达尔文,尽管体弱多病,但他以惊人的毅力,顽强地坚持进行科学研究和写作,连续出版了《人类的由来》等很多著作。达尔文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他划时代的贡献为人类生物科学事业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广阔前景。1882年4月19日,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因病逝世,人们把他的遗体安葬在牛顿的墓旁,以表达对这位伟大科学家的敬仰。
-
伽利略傅德岷 主编伽利略(Galileo Galilei,1564~1642),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哲学家,近代实验科学的先驱者,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伽利略在1572年开始上学,1575年随家迁居佛罗伦萨进入修道院学习。1589年他被聘为比萨大学的数学教授。1590年,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了“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著名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物体下落速度和重量成比例”的学说,纠正了这个持续了1900年之久的错误结论。1591年伽利略到威尼斯的帕多瓦大学任教,1609年回佛罗伦萨。1609年,伽利略创制了天文望远镜(后被称为伽利略望远镜),并用来观测天体,他发现了月球表面的凹凸不平,并亲手绘制了幅月面图。1610年1月7日,伽利略发现了木星的4颗卫星,标志着哥白尼学说开始走向胜利。借助于望远镜,伽利略还先后发现了土星光环、太阳黑子、太阳的自转、金星和水星的盈亏现象以及银河是由无数恒星组成等等。这些发现开辟了天文学的新时代。1611年他到罗马并担任林嗣科学院的院士,1633年2月以“反对教皇,宣扬邪学”的罪名,被罗马宗教裁判所判处终身监禁。1638年以后,他双目逐渐失明,晚景凄凉,1642年1月8日逝世。伽利略著有《星际使者》《关于太阳黑子的书信》《关于托勒玫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和《关于两门新科学的谈话和数学证明》。 伽利略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是宝贵的。爱因斯坦曾这样评价:“伽利略的发现,以及他所用的科学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伟大的成就之一,而且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的开端!”
-
弗洛伊德傅德岷 主编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 近代奥地利著名的精神科、神经科医生,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于1856年出生在弗赖贝格市,四岁时全家迁居到维也纳,1881年获得医学学位。在随后的十年中,他在法国一个精神病诊所行医,后来个人开业治疗神经病,同时致力于生理学的研究。1895年他的部论著《歇斯底里的研究》出版;1900年第二部论著《梦的解析》问世,这是他有创造性、有意义的论著之一。1902年他在维也纳组织了一个心理学研究小组,称为“周三学会”。1908年弗洛伊德在美国做了一系列演讲,当时他已是一位知名人士了。弗洛伊德有六个孩子,晚年患了口腔癌。1938年纳粹分子入侵奥地利,弗洛伊德是犹太人,被迫以八十二岁高龄逃往伦敦,翌年在那里不幸去世。弗洛伊德对心理学做出了很大贡献,有创立新学说的杰出才赋,是一位先驱者和带路人,当然不是心理学的鼻祖。
-
爱因斯坦傅德岷 主编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1955),世界著名理论物理学家、相对论的创立者。爱因斯坦1879年生于德国慕尼黑一个经营电器作坊的小业主家庭,父母都是犹太人。父亲赫曼•爱因斯坦是一位不成功的商人,母亲波林•科克是一位钢琴家。爱因斯坦在就读小学和中学时,表现平常,不爱与人交往,老师和同学都不喜欢他。1895年,爱因斯坦就读于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1900年毕业。1901年取得瑞士国籍。1902年在大学同学格罗斯曼父亲的协助下,从事发明专利申请的技术鉴定工作。他利用业余时间开展科学研究,于1905年在物理学三个不同领域中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特别是狭义相对论的建立和光量子论的提出,推动了物理学理论的革命。同年,以论文《分子大小的新测定法》,取得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的博士学位。爱因斯坦在1905年发表了四篇划时代的论文,分别为:《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的一个启发性观点》《根据分子运动论研究静止液体中悬浮微粒的运动》《论运动物体的电动力学》《物体惯性与其所含能量有关吗》,随后导出了E=mc2的公式。因此这一年被称为“爱因斯坦奇迹年”,一百年后的2005年也因此被定为“2005世界物理年”。爱因斯坦1908年兼任伯尔尼大学的讲师,1909年离开专利局任苏黎世大学理论物理学副教授,1911年任布拉格德国大学理论物理学教授,1912年任母校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教授。1914年,应马克斯•普朗克和瓦尔特•能斯特的邀请,回德国任威廉皇家物理研究所所长兼柏林大学教授,直到1933年。1920年应亨德里克•安东•洛伦兹和保尔•埃伦菲斯特的邀请,兼任荷兰莱顿大学特邀教授。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投入了反战活动。1915年,爱因斯坦发表了广义相对论。他所作出的光线经过太阳重力场要弯曲的预言,于1919年由英国天文学家亚瑟•斯坦利•爱丁顿的日全食观测结果所证实,1916年他预言的重力波在1978年也得到了证实。1917年,爱因斯坦在《论辐射的量子性》一文中提出了受激辐射理论,成为镭射的理论基础。爱因斯坦因在光电效应方面的研究,被授予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在瑞典科学院的公告中并未提及相对论,原因是认为相对论还有争议。1939年,他获悉铀核分裂及其链式反应的发现,在匈牙利物理学家利奥•西拉德的推动下,上书罗斯福总统,建议研制原子弹,以防德国占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两个城市上空投掷原子弹,爱因斯坦对此强烈不满。战后,为开展反对核战争的和平运动和反对美国国内的法西斯迫害,进行了不懈斗争。1955年4月18日,爱因斯坦因主动脉瘤破裂,于美国普林斯顿逝世,享年七十六岁。1999年,美国《时代》杂志将其评选为20世纪风云人物。为纪念他,第99号元素被命名为“ ”,他被称为“科学的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