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
-
中国铁路电气化奠基人谢瑜等著曹建猷是中国铁路电气化的奠基人,是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学院和信息学院的创始人,与西南交通大学当前两个重要的国家j实验室都有着密切联系,是沈志云院士和钱清泉院士的引路人。本传记分为十章,前四章回溯曹建猷的求学生涯,第五到第八章聚焦曹建猷在铁路电气化的开创性工作及其在西南地区成立第一个计算中心的历程,第九章呈现了他作为科研引路人,支持和发展了两个重要的国家j实验室,Z后一章对他本人的性格和特质做了描述和分析。本传记采集到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包括但不限于:曹建猷写给吴仲华夫妇讲述在MIT 的学习和科研情况的信、上海交通大学校友波士顿聚会庆祝建校51 周年的影片、曹建猷的MIT 的博士论文、曹建猷发表在1956 年11 月25 日《人民日报》上的关于中国铁路电气化制式的文章、曹建猷于1960 年写的参与宝凤段铁路施工的工作笔记、1993 年曹建猷所述本人77年经历的笔记。
-
回来《学习时报》编辑部本书整理自《学习时报》“归国科学家“专栏,共收录文章40篇。新中国成立前后,百废待兴,归国科学家们回国后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投身科研实践,为新中国的国防建设、农业发展、医药卫生、航天、核物理等领域献计献策,在他们刻苦钻研和锐意创新下,新中国各项科技事业得到快速发展。除钱学森、华罗庚等知名科学家,本书还讲述了王承书、陈能宽、柯俊、杨承宗、马世骏、吴仲华等以前较少宣传的科学家的故事。他们放弃了国外优渥的物质生活,毅然回到了“一穷二白“的新中国,展现了澎湃的爱国主义精神。
-
地学金钉子李彩容著根据国务院批复的《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实施方案》,中国科协联合中组部、教育B、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文化部、国资委、解放军总政治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 11 部委共同组成领导小组,从 2010 年开始组织实施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是一项系统工程,通过文献与口述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录音录像、实物采集等形式,把反映老科学家求学历程、师承关系、科研活动、学术成就等学术成长中关键节点和重要事件的口述资料、实物资料和音像资料完整系统地保存下来。 本书通过整理黄琳各个时期的资料,形成了他学术成长的脉络图,以时间为主线,以典型和重要事件、主要学术活动、学术成就等栏目形成资料长编。传记从十个主题展开,包括家庭背景童年生活、求学历程、工作环境和初期获得的基础性的杰出学术成就、 初上讲台并完成有特色的两本讲义、在陕西汉中分校的经历并在动荡中编写《线性代数应用理论讲义》、潜心治学完成三本有影响的专著、在系统鲁棒分析方向做出里程碑式的成果、热心公益坚持原则彰显大师风范、发展学科为人师表、老骥伏枥不忘使命。以这样一条主线,翔实勾勒黄琳的学术成长经历。本传记梳理了黄琳致力于控制理论研究所留下的科研足迹与贡献,回顾了他始终站在控制科学前沿的高度,辛勤耕耘几十载,推动控制科学发展所作的功绩。从黄琳成长、成才、成名到学高为师,总结了他一生严谨治学、唯真求实、矢志创新、追求卓越的科学精神和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本传记力求通过黄琳的学术成长经历,从一个侧面反映中国控制科学的发展历史和他们这一代知识分子的价值理念以及为了国家的科技发展和富强不懈努力的奋斗精神。希望他的创新思想和科学精神启迪和激励年轻学者不断前行。
-
走近西南联大韩震本书以著名地质学家韩德馨院士在战火纷飞中求学、成长的经历为主线,展现了一名青年如何在国家需要中找到人生方向,并奠定日后成为院士的基础。记述了他在战乱动荡、外敌入侵的年代,由家乡如皋到南京中大实校,又由重庆到昆明西南联大,再到出国留学美国密歇根大学的往事,其中又以西南联大为重点。这不仅是一本个人传记,更是对西南联大师生这一光辉群体历史记忆的追寻。本书收录的韩德馨院士与30多位师长、60多位同学的交往轶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西南联大的全景,对西南联大校史做了真实的补充。
-
顾方舟画传刘静 汤国星老科学家是中国科技事业的宝贵财富。新中国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成长为一个日益繁荣富强的科技大国,在这一过程中,无数科技工作者献出了辛勤的工作。作为这一过程的见证者与参与者,老科学家们科研道路上的点点滴滴。他们、决心、毅力,他们为国为民的气魄和勇气,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
扎根大地 仰望苍穹张志会本书的主体是以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为背景,全面展示了俞鸿儒院士的成长和经历,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力学研究所老一辈科学家们的精神风貌和活动轨迹;介绍了中青年科学工作者在这样的学术环境中的顽强拼搏和成长的过程,读起来让人倍感亲切。本书记录了力学研究所科研活动的深度和广度、历史和现代,记录了一个个宝贵的、令人难忘的历史瞬间,读起来令人振奋。俞鸿儒院士在科学研究上Z大的特点是与众不同的创新思维,敢于去触碰科学研究中的难题,敢于提出新的思想和新的方法,他不仅继承了钱学森、郭永怀等老一辈科学家的优秀品质,还有他自己独特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因此在科学研究上特别是在实验研究上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和重要的成果。
-
锻造国防千里眼姚文莉 等 著本书共分十章,主要以时间为序。部分内容,如人才培养、创建产学研一体化公司等,因时间跨度较大、内容连贯性强,故单独成章。第一章介绍了毛二可的家庭情况,主要厘清了毛二可父亲毛韶青人生经历中的重要阶段,介绍毛二可兄妹四人的基本情况;第二章和第三章讲述了毛二可的青少年时光,父亲和哥哥对他的影响,南开中学的教育,大学时期如何在老师的引导下走上科学研究道路;第四章到第六章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毛二可从大学毕业留校工作,到改革开放后开展科学研究的艰难历程;第七章到第九章讲述了毛二可在人才培养、创建产学研一体化公司、团队建设等方面所做的工作;Z后一章对毛二可的家庭生活和对孩子的教育进行了介绍。
-
我的科研之路孙鸿烈 著,温瑾 编,孙鸿烈 口述孙鸿烈的父亲是被誉为“中国石油之父”的著名地质学家孙健初,他受父亲影响也走上了地学研究之路。父子两代的成就,从一个侧面映照出中国地学的发展历程。 孙鸿烈长期从事青藏高原综合研究,带领团队在艰苦卓绝的条件下对青藏高原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填补了青藏高原研究的空白,“并一步一步地把青藏高原变成为世界科学研究的一个亮点”。 他创建中国自然资源学会,主持完成了中国资源大百科全书,推动了我国资源科学的建立和发展。 他亲自领导组建了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促进了我国生态系统的研究。如今CERN已经成为国际长期生态网络建设的引领者。 六十余载的科学生涯,孙鸿烈的贡献不仅仅是在某一个具体的科学问题上,更重要的是他作为战略科学家驾驭全局、运筹帷幄的领军作用。 李政道先生亲为本书作序。本书中,孙先生将自己从事科研之路所累积的感想、经验、教训一一道来,希望对有志于科学研究的青年同仁有所帮助。
-
朱尊权传张红 著本书主要记述了朱尊权院士从事与烟草农业、烟草工业有关的科研工作情况及取得的主要成就。朱尊权院士93岁辞世,他用毕其一生的热忱、精力和智慧从事科研工作,许多科学论断、研究成果在不同时期为我国烟草科技发展指出了方向,凡涉及在中国烟草科研领域的成就几乎都有他的足迹和身影。他的学术成就为国内外烟草科技界所公认,道德品质为烟草行业干部职工所敬仰,被公认为现代中国烟草科技事业的奠基人和引路者。全书共分为九章,依次为出身名门、学农济世、留学海外、毅然回国、筚路蓝缕、坚守信念、未雨绸缪、桑榆未晚、创新不止等内容。
-
钨舅舅[英] 奥利弗·萨克斯(Oliver Sacks) 著《钨舅舅》是神经学家奥利弗·萨克斯的一部少年回忆录,讲述了一段他与科学结缘的浪漫故事。出身于医学世家的少年萨克斯受到钨舅舅的影响和鼓励,狂热地喜欢上了化学,沉浸在各式各样魔术般的化学实验中。在他的笔下,那些原本只存在于教科书中的名词,似乎都被赋予了生命,成为了陪伴他度过战争阴霾笼罩下的童年的重要伙伴。萨克斯激情澎湃的描写让本书成为科学启蒙与心灵成长完美融合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