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
-
摘星的人项兆斌本书以飞扬的文采、新的视角、新的内容和新意蕴,向读者奉献了我国古代抗美援朝名人大胆创新发明、为民造福的数十个生动故事。作者一改过去类似读物的传统写作方法,亦文亦诗亦画写名人。其优美的文笔,澎湃的激情,新奇的内容,引人入胜的情节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让人耳目一新,难以释卷。作者旨在通过《摘星的人——中国古代科技名人创新故事》这本科普读物和通俗文学读物,培养和激励青少年崇尚科学,效仿名人,走自主创新之路,敢于站在历史巨人肩上摘取天上的星星,成长为新时期的科技巨人。
-
书写世界现代医学史的巨人们张庆柱 编本书是面向广大医药学工作者及生命科学、医学等相关专业在校大学生、研究生(硕士、博士)而出版的一本专业科普性读物,由山东大学和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的专家、教授和研究人员共同编写。全书收集了历年(1901~2005)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的生平、教育、科研成果、获奖经过、奋斗历程及各种花絮和逸闻趣事,尤其对获奖项目的研究内容、学术价值、突出贡献和伟大意义做了专业性的特别介绍,融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材料翔实,图文并茂,将历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的杰出业绩和传奇人生鲜活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给从事生命科学研究的人们以借鉴、启迪、激励、信心和力量。发人深思,催人奋进,为正在以科教兴国、建设现代化强国的伟大祖国呐喊助威。
-
学医行医传医70年吴英恺FOREWORDMEMORIALObituary in THE LANCETChapter 1Medical Student Era (1927-1933)Chapter 2Old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Era(1933-1941 )Chapter 3American Study Era (1941-1943)Chapter 4Chongqing Central Hospital Era (1944-1946)Chapter 5Tianjin Central Hospital Era (1946-1948)Chapter 6New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Era(1948-1956)Chapter 7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PLA)Chest Hospital Era (1956-1958)Chapter 8Fuwai Hospital Era (1958-1980)Chapter 9Beijing Institute of Heart, Lung and Blood Vessel- Diseases and Beijing Anzhen Hospital Era( After 1981 )Chapter 10Research i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CancerChapter 11My Second Specialty : CardiovascularEpidemiology and Community ControlChapter 12On Study and Academic ExcellenceChapter 13The Making of LeadersChapter 14On How to Become a Successful DoctorChapter 15Thoughts on How to Run a HospitalChapter 16Thoughts on Medical EducationChapter 17Domestic Academic ActivitiesChapter 18International Academic ActivitiesChapter 19Cultural Revolution, a DisasterChapter 20CommemorationsChapter 21My Personal LifeCorrespondence between Wu and GrahamCHRONOLOGYCHRONOLOGY OF Dr.WU YINGKAIACKNOWLEDGEMENTS
-
朱棣文李剑君《朱棣文:捕捉原子的诺贝尔奖得主》作为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朱棣文的传记,通过大量的采访,生动再现了朱棣文的工作和生活,深入挖掘出朱棣文的教育思想和科研思想,将一个平凡而伟大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奉献给广大的青年学子、教育工作者和科研工作者。
-
雪域高原的路桥人生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教育局//交通部政策法规司//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暂缺简介...
-
中国三钱祁淑英本书以翔实的资料和生动的笔触,介绍了我国当代科技界的航天之父钱学森、力学之父钱伟长、原子弹之父钱三强。周恩来总理称他们为“三钱” 。“三钱”于20世纪50年代共同参与制订了我国第一个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从而确立了共和国自主创新发展高端科学技术的基础。钱学林,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从师世界著名空气动力学家冯·卡门教授,参与设计了美国第一枚“下士导弹”。1955年,他冲破重重阻力回归祖国。他是我国导弹、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他的名字与我国“两弹一星”的宏伟事业联系在一起。钱伟长,青年时代,他怀着美丽的“文学梦”走进清华园。“九·一八”事变后,他转换到物理系,谋求科学救国。他集力学家、应用数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于一身。他一身中所有重大选择都是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钱三强,一代国学大师钱玄同之子。二十四投师于世界著名核物理学家居里夫妇。与夫人何译慧合作,发现铀的“三分裂”“四分裂”现象。他被誉为“中国原子弹之父”,统领我国的原子大军,作了大量开创性的工作。
-
八十忆语李瑞骅本书是一本八十忆语,讲述了一个早期归国工程师的自述,内容包括:家庭和亲戚、所受的教育、关键的六年等。
-
徐光启评传陈卫平、李春勇本书把晚明期间的徐光启(1562-1633)放到中国的传统文明向近代文明嬗变的历史必然中予以考察和评价.徐光启所处的时代,是"天崩地解"前夜的动荡腐朽时期,也是"推故而别致其新"的对元裂变时期.他既是在科举"烂路"上屡败屡战的传统儒生,又是倡导近代科学思维的前驱人物;他既是浸润于尧舜孔孟程朱陆王的士大夫,又是试图以天学"补儒易佛"的洋教徒;他既描绘了会通中西以求超胜的宏伟蓝图,又无法冲破旧世界的制度网罗;他既具有正派清廉的高尚道德,又不乏周旋官场的政治智慧.总之,徐光启的思想既有孕育近代文明的超前性,又有束缚于传统的滞后性.因而他既是传统社会立言,立功,立德的理想人物,又是为传统社会压抑而郁闷的悲剧人物.试想,如果徐光启思想的近代胚芽在当时能够生长发育,那么中国的近代社会及其思想史大概就是另一种写法了.
-
世界100大科学家(俄)д.K.萨明 著;高昶、罗时智 译科学 全人类的科学;从古埃及和巴比伦的建筑奇迹,到今天的核电站、激光和宇宙航行,经历了漫长而又艰巨的发展道路。为了摆脱愚昧、探求知识人类已经走过,并且还在继续走着一条漫漫的艰难路程 在这条道路上,那些残缺不全的知识不断被更加完备和更加精辟的新知识所取代。 通常人们都在谈论科学当中的继承性问题。没有欧几里得和阿基米德,就不会有牛顿 而没有牛顿,也不可能出现爱因斯坦和尼尔斯•玻尔。这样的论断总的来说是正确的。从本质上讲,每一个科学家都应当了解 就他所研究的课题 在他之前已经做了些什么,并且需要认真对前人获得的成果进行分析和评估。然而,任何规律都有特殊的例外。譬如,德国数学家高斯 真可谓一位智力非凡的科学家。他还在三岁的时候就已经能够帮助父亲算账了。更令人称奇的是,高斯在年轻时代;在没有条件阅读数学文献的情况下,居然独自重新演算过在他之前诸多伟大数学家的大部分成果。 由此看来,认为任何科学研究都不可能凭空产生,每一代新人都是从前人已经研究的课题开始起步的,这一论点在某种程度上是正确的。然而,众所周知 每一个严肃的科学家最感兴趣的首先是那些特殊的例外。
-
吴有训图传林家治吴有训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是我国参与荣获世界物理学奖研究项目的第一位科学家,是第一位获得外国科学院院士称号的中国科学家。他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物理实验室,带头成立了中国第一个物理学会。他毕生致力于物理学研究、科学人才的培养和科学管理工作,在研究X射线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培养了一大批像钱三强、钱伟长、杨振宁等世界级的大科学家。新中国成立后。作为科技战线上的统帅人物之一,为新中国的科技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吴有训图传》作者林家治为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先后出版二十余部著作。因某种特殊关系(林家治的嫂子为吴有训之女),自20世纪80年代初即从事吴有训研究,出版吴有训专记是他终生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