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
-
杨振宁传杨建邺著杨振宁先生固当世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他在学界的崇高地位为天下所公认。正所谓“昔负千寻质,高临九仞峰”(唐骆宾王句),以高迈睿智之胆识,深诘穷究莽莽苍穹的物理对称,凭临昆仑之巅.卓为世纪大师。他是既调和又抵触的中、西方文化的产物,体现了中华古老文明与西方近代科学精神的融合。振宁先生对宇宙真谛之咄咄追问.其所创见信非锥代管窥者所可见。先生以耄耋之年,归根故园。
-
院士的足迹张天来等著这本通讯报告文学集推介的主人公是大连理工大学的九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光明日报和褡裢立功大学三位新老新闻工作者历时半年,悉心采写,形象地为你描述了院士们在人生旅途中留下的足迹,介绍了他们占领本学科高地,在世界科技前沿占有一席之地的感人事迹,特别是比较深刻的揭示了他们为什么会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并热忱鼓励年轻人超越自己的优秀品格。人的医生将怎样度过,你将留下怎样的足迹,只要认真阅读本书,相信会汲取到丰富的营养,得到有益的启示。
-
工人专家李斌陈心豪,惜珍著全工种技能,全机种操作,全方位工艺;同行业公认的数控技术应用专家;他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劳动模范;当代中国产业工人的杰出代表。现在的工人不只是传统意义上拿扳头弄钳子的工人,而是必须掌握高技术的人才。工人强,企业才能振兴,我们要用自己的劳动让企业好起来。当个好工人,也是一个值得终生追求的目标。——李斌全国劳动模范李斌是上海液压泵厂数控机床调试工,高级技师、工程师。在近20年的时间里,一步一个脚印,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成功开发了5种类型共17台进口数控机床的加工功能,完成新产品开发55项,创造了“李斌效应”。本书告诉讲述了李斌高超的数控技术是怎样炼成的。
-
岭南药侠马继红等著光绪初年,岭南庆州一带爆发了百年不遇的特大瘟疫。身怀绝技的岭南名医王老吉,在平疫中大显身手,于无意中揭开了一个贪脏枉法的黑洞,被朝廷封为“岭南药侠”。他与奸商斗智打假,与神甫斗法戒毒,与教方斗勇肃奸,深得百姓爱戴。他应召入宫,躲过了一次次杀身之祸,最终重回故里。他爱慕美丽端庄、武艺高强的烈女赖红姑,却闹出一系列令人捧腹的笑话。本小说环环相扣的故事情节,大起大落的人物命运等情节展现在读者面前。
-
哥伦布传(俄)斯韦特著;曹继荣译《星座传记丛书:哥伦布传》主要内容包括:故乡、三代人、下坡路、热那亚、热那亚人、圣西罗广场和帕维大街、26个和1个(关于哥伦布故乡的争论)、初临大海、圣维森特角之战、葡萄牙、直至印度、喜结良缘、北方幕间剧、没有围墙的学校、计划的产生、受挫里斯本、卡斯蒂利亚、痛苦的七年。拉比达、西班牙的习惯等。
-
爱因斯坦随力等爱因斯坦是当代伟大的物理学家。1879年春天他出生在德国乌尔姆城的一个犹太人家里。少年时代,他就有无大的抱负,决心去探索自然界无数的谜底。他上大学后把全部精力投入学习,经过四年艰苦奋斗,以优异成绩毕业。他对物理学研究太痴迷,以至通宵达旦,夜以继日。在26岁时,他终于写成了著名的《论动体的电动力学》,创立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理论——相对论。他还提出光的量子概念,并用量子理论解释光电效应、辐射过程和固体的比热,在阐明布朗运动、发展量子统计法等方面都有巨大成就,加深了人们对物质和运动的认识,无论在科学上,还是哲学上,爱因斯坦的理论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爱因斯坦被人们誉为“现代物理学之父”、“20世纪的牛顿”,并获得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爱因斯坦坦还是一位维护世界和平的忠诚战士。在第一、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愤怒抗议德国军国主义和希特勒法西斯暴政。特别是在二次大战后,他不断呼吁反对扩军备战,反对把核武器用于战争,积极支持人类正义事业。各国人民无限敬仰这位具有强烈社会责任心的伟大的科学家。1955年4月,爱因斯坦积劳成疾,告别了人间。后人遵从他的遗嘱,将骨灰撒向了大地。
-
居里夫人随力 等居里夫人是法国伟大的物理学家、化学家,是世界上唯一两次荣获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玛丽·居里1867年10月7日诞生在波兰华沙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她的童年是在民族屈辱中度过的,她从小就在心灵中埋下了为祖国而求知的种子。她凭着自己的天资、毅力和优异的成绩,考入巴黎索尔本大学。在那里,她贪婪地吸取知识的营养,获得了物理硕士和数学硕士的双学位,并独立研究金属的磁性。1895年与法国天才的学者彼埃尔·居里结婚。居里夫妇同心协力进行科学“攻坚战”,先后发现放射性元素钋和镭,揭开了放射性现象的奥秘。镭的发现,使他们获得了戴维金质奖章和诺贝尔物理学奖。然而,他们不贪私利,不为虚荣,埋头事业,献身科学,表现了高尚的情操。彼埃尔·居里去也后,居里夫人没有因悲伤而放弃科学研究,而是更加发奋,先后著有《放射性通论》、《放射性物质的研究》等著作,对原子科学的发展起了不小的失去作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居里夫人不顾个人安危奔赴前线,并利用镭研究出来的疗法——居里疗法,为伤员医治,表现出极大的爱心。1934年7月4日,居里夫人去世,人们在告别仪式上看到一双被镭烧得很粗糙的手,后人赞誉她是一位最纯洁、最高尚的伟大女性科学家。
-
门捷列夫传(俄)斯米尔诺夫著;徐桃林译德米特里·伊万诺维奇·门捷列夫生于一八三四年二月七日俄国西伯利亚的托波尔斯克市。这个时代,正是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时期。生产的飞速发展,不断地对科学技术提出新的要求。化学也同其它科学一样,取得了惊人的进展。门捷列夫正是在这样一个时代,诞生到人间。门捷列夫从小就热爱劳动,热爱学习。他认为只有劳动,才能使人们得到快乐、美满的生活;只有学习,才能使人变得聪明。门捷列夫在学校读书的时候,一位很有名的化学教师,经常给他们讲课。热情地向他们介绍当时由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始创的新原子论。由于道尔顿新原于学说的问世,促进了化学的发展速度,一个一个的新元素被发现了。化学这一门科学正激动着人们的心。这位教师的讲授,使门捷列夫的思想更加开阔了,决心为化学这门科学献出一生。 门捷列夫在大学学习期间,表现出了坚韧、忘我的超人精神。疾病折磨着门捷列夫,由于丧失了无数血液,他一天一天的消瘦和苍白了。可是,在他贫血的手里总是握着一本化学教科书。那里面当时有很多没有弄明白的问题,缠绕着他的头脑,似乎在召呼他快去探索。他在用生命的代价,在科学的道路上攀登着。他说,我这样做“不是为了自己的光荣,而是为了俄国名字的光荣。”——过了一段时间以后,门捷列夫并没有死去,反而一天天好起来了。最后,才知道是医生诊断的错误,而他得的不过是气管出血症罢了。 由于门捷列夫学习刻苦和在学习期间进行了一些创造性的研究工作,一八五五年,他以优异成绩从学院毕业。毕业后,他先后到过辛菲罗波尔、敖德萨担任中学教师。这期间,他一边教书,一边在极其简陋的条件下进行研究,写出了《论比容》的论文。文中指出了根据比容进行化合物的自然分组的途径。一八五七年一月,他被批准为彼得堡大学化学教研室副教授,当时年仅二十三岁。 攀登科学高峰的路,是一条艰苦而又曲折的路。门捷列夫在这条路上,也是吃尽了苦头。当他担任化学副教授以后,负责讲授《化学基础》课。在理论化学里应该指出自然界到底有多少元素?元素之间有什么异同和存在什么内部联系?新的元素应该怎样去发现?这些问题,当时的化学界正处在探索阶段。近五十多年来,各国的化学家们,为了打开这秘密的大门,进行了顽强的努力。虽然有些化学家如德贝莱纳和纽兰兹在一定深度和不同角度客观地叙述了元素间的某些联系,但由于他们没有把所有元素作为整体来概括,所以没有找到元素的正确分类原则。年轻的学者门捷列夫也毫无畏惧地冲进了这个领域,开始了艰难的探索工作。他不分昼夜地研究着,探求元素的化学特性和它们的一般的原子特性,然后将每个元素记在一张小纸卡上。他企图在元素全部的复杂的特性里,捕捉元素的共同性。一但他的研究,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可他不屈服,不灰心,坚持干下去。为了彻底解决这个问题,他又走出实验室,开始出外考察和整理收集资料。一八五九年,他去德国海德尔堡进行科学深造。两年中,他集中精力研究了物理化学,使他探索元素间内在联系的基础更扎实了。 一八六二年,他对巴库油田进行了考察,对液体进行了深入研究,重测了一些元素的原子量,使他对元素的特性有了深刻的了解。一八六七年,他借应邀参加在法国举行的世界工业展览俄罗斯陈列馆工作的机会,参观和考察了法国、德国、比利时的许多化工厂、实验室,大开眼界,丰富了知识。这些实践活动,不仅增长了他认识自然的才干,而且对他发现元素周期律,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门捷列夫又返回实验室,继续研究他的纸卡。他把重新测定过的原子量的元素,按照原子量的大小依次排列起来。他发现性质相似的元素,它们的原子量并不相近;相反,有些性质不同的元素,它们的原子量反而相近。他紧紧抓住元素的原子量与性质之间的相互关系,不停地研究着。他的脑子因过度紧张,而经常昏眩。但是,他的心血并没有白费,在一八六九年二月十九日,他终于发现了原素周期律。他的周期律说明:简单物体的性质,以及元素化合物的形式和性质,都和元素原子量的大小有周期性的依赖关系。门捷列夫在排列元素表的过程中,又大胆指出,当时一些公认的原子量不准确。如那时金的原子量公认为169.2,按此在元素表中,金应排在锇、铱、铂的前面,因为它们被公认的原子量分别为198.6、6.7、196.7,而门捷列夫坚定地认为金应排列在这三种元素的后面,原子量都应重新测定。大家重测的结果,锇为190.9、铱为193.1、铂为195.2,而金是197.2。实践证实了门捷列夫的论断,也证明了周期律的正确性。 在门捷列夫编制的周期表中,还留有很多空格,这些空格应由尚未发现的元素来填满。门捷列夫从理论上计算出这些尚未发现的元素的最重要性质,断定它们介于邻近元素的性质之间。例如,在锌与砷之间的两个空格中,他预言这两个未知元素的性质分别为类铝和类硅。就在他预言后的四年,法国化学家布阿勃朗用光谱分析法,从门锌矿中发现了镓。实验证明,镓的性质非常象铝,也就是门捷列夫预言的类铝。镓的发现,具有重大的意义,它充分说明元素周期律是自然界的一条客观规律;为以后元素的研究,新元素的探索,新物资、新材料的寻找,提供了一个可遵循的规律。元素周期律象重炮一样,在世界上空轰响了!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在世界上留下了不朽的光荣,人们给他以很高的评价。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曾经指出。“门捷列夫不自觉地应用黑格尔的量转化为质的规律,完成了科学上的一个勋业,这个勋业可以和勒维烈计算尚未知道的行星海王星的轨道的勋业居于同等地位。” 由于时代的局限性,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并不是完整无缺的。一八九四年,惰性气体氛的发现,对周期律是一次考验和补充。一九一三年,英国物理学家莫塞莱在研究各种元素的伦琴射线波长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后,证实原子序数在数量上等于原子核所带的阳电荷,进而明确作为周期律的基础不是原子量而是原子序数。在周期律指导下产生的原于结构学说,不仅赋予元素周期律以新的说明,并且进一步阐明了周期律的本质,把周期律这一自然法则放在更严格更科学的基础上。元素周期律经过后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在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斗争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门捷列夫除了完成周期律这个勋业外,还研究过气体定律、气象学、石油工业、农业化学、无烟火药、度量衡等。由于他总是日以继夜地顽强地劳动着,在他研究过的这些领域中,都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成就。 一九0七年二月二日,这位享有世界盛誉的科学家,因心肌梗塞与世长辞了。但他给世界留下的宝贵财产,永远存留在人类的史册上。
-
明泾阳王徵先生年谱宋伯胤编著纪念王徵先生逝世三百六十周年。本书介绍晚明时代学识会通中西的名士王徵的生平事迹、与西方学者交流情况、治学情况,并选录其著译进行选录,并收录关于传主的历代研究文章。
-
冯秉铨华南理工大学名师《冯秉铨》编委会编本书讲述了冯秉铨教授的坎坷经历和丰富的人生,以及他爱国、爱校、敬业的精神;并收录了冯秉铨的同学、同事及学生对他的回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