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
-
尼古拉 特斯拉画传(塞尔维亚)布拉尼米尔·约万诺维奇 著这是一本传记,这是一部传奇,这是一位旷世奇才,这是*后一个科学先知。特斯拉,不只是电动车,特斯拉,更是超越时代的伟人。本书包括两个部分。*部分是特斯拉的生平,讲述了他的家族背景、出生、教育、移民美国、发明过程等。1856年出生于克罗地亚,1884年移居美国,1943年去世后其骨灰被运送回塞尔维亚,安置于1952年成立的尼古拉·特斯拉博物馆。其中他的精神幻觉(天才的幻觉)、他人眼里的特斯拉、他种种常人难以想象的“怪癖”、对发明的热情及其独特的想象实验法、对各式实验和对未来科技的畅想、与爱迪生之间的“爱恨纠葛”以及他近乎强迫症的自律生活是本书几大看点。第二部分是特斯拉之谜,包括他的人生信条、宗教信仰、科学理念、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不婚之谜及对世界的预言等。“世界系统”“无线电力传输”等或许很快就会成为我们的未来。
-
大医精诚于泽俊暂缺简介...
-
我的科研故事孙嘉,张洁,许杨,陈必武,许殊 ... 编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生自主组织和开展的GeoScience Café 活动已举办了105期,吸引了上万人次的学术交流。本书是根据活动的精彩部分报告录音整理而成,全书分为三部分:“智者箴言”主要是一些学术大牛的报告记录;“精英分享”是各专业研究生与博士的科研学习已经工作心的交流体会;附录部分包括薪火相传、中流砥柱、往昔峥嵘,主要是对GeoScience Café的历史沿革,团队成员以及历届嘉宾进行介绍。
-
韩济生传陈琦 张嵘 韩松平 著,陈琦 张嵘 韩松平 编本书通过访谈、实物采集、录音录像等方法,全面真实地反映了中国科学院韩济生院士学术成长历程的关键事件、重要节点、师承关系等内容。 行文严谨,引用资料真实可信,并配有大量珍贵的老照片,给读者提供了韩济生院士丰富多彩的学术成长经历和科研道路上的真知灼见。科技史及科技文化工作者可从本书获取大量独有的历史资料。本书是“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丛书”“中国科学院院士传记丛书”的一种。
-
天才的拓荒者诺曼·麦克雷 著,范秀华 朱朝晖 成嘉华 译约翰·冯·诺伊曼(John von Neumann,1903—1957)是20世纪在现代计算机、博弈论和核武器等诸多领域内有杰出建树的伟大的科学全才之一,被称为“计算机之父”和“博弈论之父”。这位匈牙利出生的美籍科学家在短暂的一生中留给世人的两大发明——计算机和博弈论,深刻地改变了世界,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工作乃至思维方式,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作为20世纪重要的数学家之一,冯·诺伊曼在纯数学和应用数学方面都有杰出的贡献。他的理论为量子力学打下了数学基础,开创了冯·诺伊曼代数。他还创立了博弈论这一现代数学的重要分支,于1944年发表了奠基性的重要著作《博弈论与经济行为》(The Theory of Games and Economic Behavior)。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参与了原子弹的研制,对世界上首台计算机ENIAC的设计提出了重要建议,还亲自督造了一台计算机。在生命的最后几年,冯·诺伊曼研究了自动机理论,留下了对人脑和计算机系统进行精确分析的著作《计算机与人脑》(The Computer and the Brain)。此外,本书还展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冷战初期国际政治舞台上由核武器引内容提要发的矛盾和冲突,并阐述了冯·诺伊曼对此的态度。 本书根据丰富的资料,通过对冯·诺伊曼的科学工作、政治态度和生活经历的全面考察,以广阔的视角,给我们展示了一个生动而充满魅力的科学天才的形象。
-
探索微观五十秋陈廷伟 著《探索微观五十秋》一书是中国农业科学院退休老专家陈廷伟先生对自己从事微生物科研工作回忆录,书稿以回忆的方式对自己过去的工作和生活做了整体的回忆和梳理。既有新中国成立初期科研工作者在百废待兴的农业科研领域克服困难不懈探索的精神风貌,也有在特殊时代和困难时期甘于奉献、坚守初心的坚守初心的艰难和历程。书稿语言平实,图文呼应,逻辑结构也很清晰,无论是作为农业科研一个时代的阶段性总结还是作为一本对于年轻科研工作者的思想启迪启示录,都具有一定的影响意义和收藏价值。
-
寒春阳早画传阳和平,李维民该书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叙述阳早、寒春的生平。书作者历时7年,从收集到的3万多张老照片中精心挑选出近400幅具代表的照片,并配上照片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汇集成书。书中透漏主人公由别样的背景成为世界公民、在美国迷茫无助之时到中国找出路,找到幸福真谛的鲜活故事,感人至深! \n两位主人公于20世纪40年代毅然决然地从发达的美国来到落后且处于战争的中国,为全人类幸福与中国人民一起奋斗的人生价值观,夫妻日常生活的浪漫爱情观,爱事业、干实事的责任担当,以及专注于中国奶业、农业机械发展兢兢业业做事的工匠精神,都是值得当今社会学习和推广的典范。
-
耕耘逐梦,初心永继傅恒志博士文集编委会 编傅恒志院士长期从事高温材料及凝固科学技术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本书收集了傅先生学习和工作的珍贵照片,收录了媒体上部分的新闻报道,傅先生作为校长、师长、家长的部分讲话和随笔,部分著作的前言或概述,傅先生获得的部分奖项和证书,亲友、同事、朋友、学生等纪念文章,以及傅先生发表过的论文清单,从不同侧面和角度反映了傅恒志院士从教70年以来的心路历程和科研成就。
-
王希季李大耀,纪明兰 著王希季,白族,空间技术专家和航天学家,云南大理人。1921年7月26日出生于云南昆明。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机械工程系。1949年12月毕业于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学院研究生院,获科学硕士学位。1950年回国后,相继在大连工学院(现大连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任副教授、教授。1958年10月加入。同年11月调入空间技术研制开发部门。曾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前身相继为中国科学院一OO一设计院、上海机电设计院、第七机械工业部第八设计院)总工程师、所长。1979年以来,历任第七机械工业部第五研究院(即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科技委主任、技术顾问,相继兼任航天工业部总工程师、航空航天工业部科技委顾问、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科技委顾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顾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科技委顾问,并先后当选为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第二至第四届理事会副理事长、第五届理事会理事长(1996~1999年)和名誉理事长(1999~2001年)、第六至第八届理事会名誉理事长。1987年7月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1993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94年1月改称为院士)。是中国空间技术的创始者和组织者之一,在火箭探空、航天运载火箭和返回式遥感卫星、载人航天器、现代小卫星等方面卓有贡献。是中国自行研制发射成功的一枚单级液体火箭及其后的气象火箭、生物火箭和高空试验火箭、核试验取样火箭的技术负责人,倡导并参与发展中国的无控制探空火箭技术和航天器返回技术两门学科。他创造性地把探空火箭技术和导弹技术结合起来,负责提出中国一枚卫星运载火箭的技术方案。主持过“长征1号”运载火箭的研制。作为返回式遥感卫星的总设计师,负责制定出立足国内技术和工业基础、又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研制方案。作为研究院的小卫星首席专家指导并参与中国现代小卫星按系统工程和集同工作方法快好省地发展。作为中国“双星”工程总设计师负责进行和完成了地球空间双星探测系统的研制。领导过中国载人航天的预先研究,力主中国发展载人航天应从飞船起步,为神舟飞船载人航天工程的顺利发展提出过很多建议。他提出了太空资源、空间技术体系和空间基础设施等新概念,主持完成了中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工程实施方案的论证和编制,负责进行了中国载人航天进一步发展、建设中国的空间基础设施和天基综合信息网、中国发展太空太阳能电站应采取的对策等关系到中国航天前景的课题研究。他作为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之一,于1985年、1990年各获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于1987年获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于1996年获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999年9月18日,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由他撰写和与合作者共同撰写的著作有《航天器进入与返回技术》、《空间技术》、《工程设计学》、《卫星设计学》、《20世纪中国航天器技术的进展》等10余部,论文有《论空间资源》、《建设中国空间基础设施》等40余篇,研究报告有《2000年中国的航天技术》、《快好省完成卫星任务》、《国际载人航天活动的调整和中国的载人航天》、《发展中国载人航天的讨论》、《空间太阳能电站技术发展和对策研究》等20余份。
-
数学大师[美] 埃里克-坦普尔-贝尔 著,徐源 译,宋蜀碧 校贝尔是美国重要的数学史家。他的这部《数学大师》是介绍数学史和数学艺术的经典著作。本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数学发展的历程,从古希腊的几何学,历经牛顿的微积分学,再到概率论、符号逻辑等等,都有详略适宜的叙述。同时,本书又告诉我们,数学家并不是一群躲在象牙塔内冥思苦想、不食人间烟火的怪人,他们除了智力过人以外,也和我们一样,有着世俗的欲望和追求,经历着常人的喜悦和苦恼。全书以历史上30多位数学大师的生平为主线,分章讲述了他们的杰出贡献、性情喜好和生活轶事。 《数学大师》也是一部思想史,追述了从古代到20世纪数学思想的伟大发展。它以清晰的笔触、幽默的手法,对复杂的数学思想作了巧妙的分析和论述。无论是数学专业人士,还是一般读者,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许多有关数学和数学发展史的知识,对那些久闻其名的大数学家,也会有更真切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