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心理测量与测验
作者:郑日昌 主编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11-01
ISBN:9787300091877
定价:¥49.8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尽管心理测量与测验的发展还远远没达到能完美评估人类行为并预测其发展的地步,我们还是能够从步履蹒跚中清楚地看到它前进的轨迹。然而当我们自以为向人类心理世界又迈进了一步时,却感到了更多的迷惑,这正如物理学家海森堡的测不准原理:位置与速度是一个博弈过程,测准其中任何一个方面时,另一方已经在悄然改变。心理亦如是。尽管如此,《心理测量与测验》还是要力图做到两点:反映心理测量研究开阔的视野和思路,反映重要测量工具的新进展。之所以要做到前者,是因为心理测量在整个科学大家庭中尚且年幼,童声稚语,多有贻笑大方的思考。但是,对数字有特别偏好的实证科学认为:对人类行为与心理的测量不应因路远而踌躇,我们相信人类行为与心理的可测性,相信可知论而非不可知论,不会因为工具上暂时的不成熟而放弃对一些领域的思考。本书零散分布了一些扩展阅读的“专栏”,并非各章固有体例,里面是我们搜寻或者编写的阅读材料,希望带给读者更多的启示。书中每章后面的“本章推荐阅读”并非参考文献的简单罗列,而是为希望以心理测量为业的人搭建通往更开阔世界的桥梁。本书面向的是已经具备一定心理学理论基础和基本统计知识的读者,因此书中没有展开介绍有关能力、人格、临床心理学等方面的理论,也尽量淡化数学的味道。书中也没有罗列很多测验,编者们选取测验的标准很简单:测量思想的借鉴价值。当然,也要适当考虑测验应用的覆盖面。
作者简介
郑日昌,[编辑本段]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学校心理卫生委员会主任/北京高校心理咨询研究会理事长。学习经历:1962年9月—1968年6月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 学生1978年9月—1980年7月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研修班 学生一、研究方向: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与治疗、人才选拔与职业指导、测谎与反测谎二、教育从业经历:1985年5月至1986年12月在美国教育测验中心、匹兹堡大学做访问学者1987年1月至1992年6月任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副教授、副系主任;1992年至1997年12 月任布鲁塞尔国际笔迹学研究所客座研究员;1993年1月至今任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大辅仁应用心理发展中心主任;1996年1月至1996年4月任英国彻斯特学院客座研究员;1997年6月至1998年5月任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心理学院客座教授。中国人才素质测评研究会副会长;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兼职研究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学校心理卫生委员会主任;北京高校心理咨询研究会理事长;中国心理学会心理辅导与咨询委员会(筹)主任;国家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浦东干部学院客座教授北京师大辅仁应用心理发展中心主任三、部分著作:《标准化考试简介》《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入门》《心理测量》《怎样测试您和孩子的智力》《实用考试心理学》《怎样使你的个性更完美》《怎样控制你的情绪》《帮助人的艺术》《把握你的未来》《思考的艺术》《心理卫生》《考试的教育测量学基础》《性心理咨询》《学校心理咨询》《现代人生心理学丛书》《高考应试对策 生理心理调整》《学生心理健康文库》《校内行为评估》《心理测验原理、应用与问题》《心理测量学》《职业技术教育心理学》另有论文百余篇,发表在《心理学报》《心理科学》《教育研究》等刊物上,成为知名猎头烽火猎聘公司追逐的对象。
目录
第一章 心理测量的历史
第一节 中国古代测量思想与贡献
第二节 西方近代心理测量的发展
第三节 心理测验的发展
第四节 近代心理测量在中国的兴起
第二章 心理测量概述
第一节 心理测量及其相关概念
第二节 心理测量的性质与功用
第三节 心理测验的种类
第三章 心理测量的误差
第一节 心理测量误差的定义与种类
第二节 心理测量误差的来源及其控制
第三节 真分数理论
第四节 项目反应理论概述
第四章 心理测量的信度
第一节 信度的含义
第二节 信度的种类与估计方法
第三节 影响信度的因素
第四节 信度的特殊问题
第五节 概化理论的信度观
第五章 心理测量的效度
第一节 效度的概述
第二节 效度的种类与估计方法
第三节 影响效度的因素
第四节 效度系数的解释与应用
第六章 心理测验的编制
第一节 心理测验编制的程序与原则
第二节 项目难度
第三节 项目区分度
第四节 项目分析中的IRT技术
第五节 测验等值与题库建设
第七章 心理测验分数的处理与解释
第一节 心理测验分数的合成
第二节 心理测验的结果解释
第三节 分数解释的注意事项
第四节 心理测验及其解释的计算机化
第八章 心理测验的使用
第一节 标准化施测
第二节 测验使用中的专业与道德伦理问题
第三节 测验使用相关的社会问题
第九章 能力测验
第一节 智力的本质与理论
第二节 智力测验:一般能力测验
第三节 能力倾向测验
第四节 成就测验
第五节 创造力测验
第六节 能力测验中的特殊问题
第十章 人格测验
第一节 人格测验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自陈式人格测验
第三节 投射式人格测验
第四节 情境式人格测验
第五节 态度及其测量方法
第六节 其他人格测量方法
第十一章 临床测验
第一节 一般神经心理测验
第二节 婴儿与学前儿童测验
第三节 残障人群的测验
第四节 老年群体测验
第五节 心理健康问卷
第十二章 职业测验
第一节 职业测验的发展概述
第二节 职业兴趣测验
第三节 职业能力测验
第四节 领导与管理者测验
第五节 职业规划与发展测验
第十三章 心理测量发展的问题与展望(代后记)
第一节 心理测量发展的哲学思考
第二节 测验的局限性
第三节 未来测验的发展
第四节 测验的中国化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A 《心理测验管理条例》(试行)
附录B 心理测验工作者的道德准则
附录C 主要测验一览表
第一节 中国古代测量思想与贡献
第二节 西方近代心理测量的发展
第三节 心理测验的发展
第四节 近代心理测量在中国的兴起
第二章 心理测量概述
第一节 心理测量及其相关概念
第二节 心理测量的性质与功用
第三节 心理测验的种类
第三章 心理测量的误差
第一节 心理测量误差的定义与种类
第二节 心理测量误差的来源及其控制
第三节 真分数理论
第四节 项目反应理论概述
第四章 心理测量的信度
第一节 信度的含义
第二节 信度的种类与估计方法
第三节 影响信度的因素
第四节 信度的特殊问题
第五节 概化理论的信度观
第五章 心理测量的效度
第一节 效度的概述
第二节 效度的种类与估计方法
第三节 影响效度的因素
第四节 效度系数的解释与应用
第六章 心理测验的编制
第一节 心理测验编制的程序与原则
第二节 项目难度
第三节 项目区分度
第四节 项目分析中的IRT技术
第五节 测验等值与题库建设
第七章 心理测验分数的处理与解释
第一节 心理测验分数的合成
第二节 心理测验的结果解释
第三节 分数解释的注意事项
第四节 心理测验及其解释的计算机化
第八章 心理测验的使用
第一节 标准化施测
第二节 测验使用中的专业与道德伦理问题
第三节 测验使用相关的社会问题
第九章 能力测验
第一节 智力的本质与理论
第二节 智力测验:一般能力测验
第三节 能力倾向测验
第四节 成就测验
第五节 创造力测验
第六节 能力测验中的特殊问题
第十章 人格测验
第一节 人格测验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自陈式人格测验
第三节 投射式人格测验
第四节 情境式人格测验
第五节 态度及其测量方法
第六节 其他人格测量方法
第十一章 临床测验
第一节 一般神经心理测验
第二节 婴儿与学前儿童测验
第三节 残障人群的测验
第四节 老年群体测验
第五节 心理健康问卷
第十二章 职业测验
第一节 职业测验的发展概述
第二节 职业兴趣测验
第三节 职业能力测验
第四节 领导与管理者测验
第五节 职业规划与发展测验
第十三章 心理测量发展的问题与展望(代后记)
第一节 心理测量发展的哲学思考
第二节 测验的局限性
第三节 未来测验的发展
第四节 测验的中国化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A 《心理测验管理条例》(试行)
附录B 心理测验工作者的道德准则
附录C 主要测验一览表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