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日本人是天生勤奋的吗:日本社会经济发展的启示(东学会年度论文集2008)

日本人是天生勤奋的吗:日本社会经济发展的启示(东学会年度论文集2008)

作者:朱建荣

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10-01

ISBN:9787501234219

定价:¥20.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希望从国内外比较的角度提供新的分析视角,并尝试提出一些新的解决思路。对于中国所存在的社会问题的基本看法以及对包括日本在内的“东亚经验”,本书作者所持的基本认识如下:一、我们认为当今中国集中凸显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虽然大部分是由经济因素引起、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但问题的范围和性质已经远远超越经济领域,具有不同于经济问题的全新特点。它既不是因为经济改革本身出了差错,也不等同于中国历史上发生过的任何一次社会动荡,而是中国社会正在发生的结构性变化的产物,属于社会转型期的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二、不能仅仅用经济手段,也不能用单一加强政府控制的传统思路去应对各种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地转换思路、对症下药,就无法解决深层次的矛盾,无法为我国经济的下一步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还将错过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长此以往,则会导致出现中国经济和社会走向“拉美化”的危险。三、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各类社会问题并尽快使中国社会进入更高层次的发展阶段,需要真正下决心进行“理论创新”和转变思路:在建立“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下,在维护经济的稳定增长同时把社会改革作为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从中央到地方把追求“社会和谐与民主”作为政策的阶段性主要目标,对于涉及社会问题的政府机构职能以及有关的政策方针作出相应的改革。四、认识和应对社会问题,既要考虑我国的国情和发展阶段,又要把它放在全人类文明发展史里来考察和思考。现阶段不能再囿于“摸着石头过河”的思路,而应参考和借鉴外部的经验和教训,其中,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东亚经验”尤其值得参照。如果社会改革运作得好,还可以为化解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对华围堵、打破“中国异质论”起到重要的作用。
作者简介
暂缺《日本人是天生勤奋的吗:日本社会经济发展的启示(东学会年度论文集2008)》作者简介
目录
序:21世纪初的今日,为什么还要借鉴日本?
第一部分 国民素质的提高与国家发展
第一章 小一休擦地板——日本如何从小培养人的公共意识
一、日本人对公共意识的传统理解
二、公共意识教育在战后日本学校德育教育中的位置
三、家庭教育中的公共意识培养
四、学校教育中的公共意识培养
五、公共意识有所减退的日本年轻一代
结语:使“公共意识”成为公民对社会、对生活的一种责任和习惯
第二章 5加2等于0,抑或5加2大于7?——日本如何培养国民的“素质”
前言:道德教育是日本社会得以成功的秘诀
一、社会需要遵守社会秩序的人群的存在
二、“日本国民”这四个字的含义就是“灭私奉公”
三、道德教育的关键在于培养人的第二天性
结语:把道德规则重复一千遍,使之成为孩子的第二天性
第三章 日本人是天生勤奋的吗?——简析当代日本人“勤勉”特性的建构过程
一、关于日本人“勤勉”特性的一般认识
二、明治、大正时期西方人眼中“懒惰、懒散的”日本人
三、二战前后日本人劳动观念的变化——“职域奉公”主义的高扬与破灭
四、经济高速成长期“企业战士”形象的确立
五、家庭教育与企业小环境对“勤勉”人格的塑造
六、泡沫经济破灭后反叛“传统”的年轻人
结语:持续渐进,全方位努力重新构筑民族精神
第二部分 国家政策的功与过
第四章 同足保护政策,为何效果不同?——日本产业政策的功和过
一、日本产业政策的特色
二、新兴产业的培植政策——协调和竞争
三、弱势产业的调整政策
结语:保护和竞争的配套机制是成功秘诀
第五章 “富国强法”之路——2005年日本公司法制现代化改革评述
一、2005年公司法制现代化改革的目的
二、2005年公司法改革的主要内容
三、2005年日本公司法制现代化的意义
结语:对中国的启示——使“富国强法”成为立国之本
第六章 如何寻求对外援助的最大功效——日本0DA的经验与教训
前言:中国可以从日本近50年的开发援助史学到什么
一、援助理念及其发展变化
二、“贸易、投资、援助三位一体”的援助模式
三、援助体系
四、效应分析
结语:日本的“贸易、投资、援助三位一体”模式值得借鉴
第七章 褒贬不一的日本留学生政策
前言:总结日本留学生政策成败得失的意义
一、入境和入学手续
二、留学期间的生活支援
三、方便留学生就业的制度变革
结语:借鉴日本,建设一个对各国留学生有
魅力的国度
第三部分 社会、文化的演变与启示
第八章 同样的圣诞 第不一样的心态——成熟期日本消费文化的启示
一、从日本学生对中国的印象谈起
二、当前日本消费文化的脱物质主义倾向
三、日本消费文化的本土化倾向
结语:脱物质主义与本土化
第九章 从“美妙歌喉”看媒介、受众和精英的和谐互动
一、长达60多年的“人气” 第目
二、“美妙歌喉”的沿革
三、形式寄寓
四、神韵所在
五、“美妙歌喉”的效应
六、中国媒介商业化运作中的问题
结语:学习中的反思
第十章 从NHK“公共放送”展望中国广播电视的发展
引子:与“国营”不同的“公共放送”
一、公共放送
二、日本的公共放送NHK
三、公共放送在中国的可能性
结语:期待公共放送的理念在中国得到借鉴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