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福建省海湾围填海规划环境化学与环境容量影响评价
作者:余兴光、马志远、林志兰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09-01
ISBN:9787030225474
定价:¥70.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福建省海湾围填海规划环境化学与环境容量影响评价》是一本较系统、全面地论述福建省近岸海域环境质量及环境容量的科学著作。《福建省海湾围填海规划环境化学与环境容量影响评价》共8章,着重从包括海水环境、沉积物环境、生物质量在内的环境化学以及环境容量两大方面入手,分别对全省12个主要海湾和1个河口海区的环境化学和污染源进行了现状及历史回顾性评价,并针对不同围填海设计工况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了预测评价。此外,选取典型案例进行了围填前后的环境质量和环境容量变化分析。通过埘海湾整体和典型围填海工程点而结合的论述方法,总结出了福建省海湾环境时空变化特征和尚存问题,并从环境容量和环境化学角度进行了围填海方案的优选。《福建省海湾围填海规划环境化学与环境容量影响评价》可供沿海各级政府部门、环保部门、规划部门、管理部门以及从事海洋化学、海洋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科技人员、管理人员和中、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作者简介
余兴光,从事海洋环境保护工作20多年,曾随中国第十六次南极考察队前往南极考察,从事极地环境保护研究。先后主持承担海污染物总量控制与减排技术集成与示范研究、海湾围填海环境化学与环境容量影响专题评价、福建省海洋环境规划研究、福建省海洋生态功能区划、福建罗源湾环境容量与生态保护规划研究、厦门杏林湾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研究和滨海区域城市环境规划研究等10多个大型研究课题。目前牵头主持承担“九龙江流域——厦门湾生态系统管理”国家公益性支撑项目,努力争取成为国际合作示范。2007年,推动建成了厦门海洋珍稀动植物保护研究中心。积极开展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宣传,在多个重要会议上就海洋环保议题应邀发言。经常通过媒体宣传海洋环境保护,为提升公众海洋环境保护意识做了积极努力,《厦门日报》和《厦门人大》以“一切为了这片海”为题作了专题宣传。
目录
总序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主要内容
1.3 主要特色
1.4 有关说明
第2章 海湾概况
2.1 海湾自然环境概况
2.1.1 地理位置与区位条件
2.1.2 自然环境条件
2.1.3 主要海洋资源及开发利用现状
2.2 海湾沿岸社会经济基本情况
2.2.1 沿海人口与城镇
2.2.2 沿海地区经济概况
2.3 各主要海湾概况
2.3.1 沙埕港
2.3.2 三沙湾
2.3.3 罗源湾
2.3.4 闽江口
2.3.5 福清湾及海坛峡
2.3.6 兴化湾
2.3.7 湄洲湾
2.3.8 泉州湾
2.3.9 深沪湾
2.3.10 厦门湾
2.3.11 旧镇湾
2.3.12 东山湾
2.3.13 诏安湾
第3章 环境化学质量现状评价
3.1 海湾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3.1.1 调查站位与调查内容
3.1.2 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果
3.1.3 福建重点海湾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3.1.4 小结
3.2 海湾沉积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3.2.1 调查站位与调查内容
3.2.2 沉积环境质量评价结果
3.2.3 福建重点海湾沉积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3.2.4 小结
3.3 生物质量现状评价
3.3.1 调查内容与评价标准
3.3.2 生物质量现状评价结果
3.3.3 福建重点海湾生物质量综合评价
3.3.4 小结
第4章 海湾环境化学质量历史回顾分析
4.1 历史资料分析
4.1.1 技术方法
4.1.2 评价指标
4.2 各湾历史资料分析评价
4.2.1 沙埕港
4.2.2 三沙湾
4.2.3 罗源湾
4.2.4 闽江口
4.2.5 福清湾及海坛峡
4.2.6 兴化湾
4.2.7 湄洲湾
4.2.8 泉州湾
4.2.9 深沪湾
4.2.10 厦门湾
4.2.11 旧镇湾
4.2.12 东山湾
4.2.13 诏安湾
4.3 重点海湾环境化学历史回顾综合分析
4.3.1 水环境化学历史回顾综合分析
4.3.2 沉积环境化学历史回顾综合分析
4.3.3 生物质量历史回顾综合分析
4.4 小结
第5章 典型围填海环境化学质量变化分析
5.1 分析方法与主要指标
5.1.1 分析方法
5.1.2 评价指标
5.2 各海湾典型围填海围填前后环境质量变化分析
5.2.1 沙埕港——杨岐垦区
5.2.2 三沙湾——大唐火电厂、三源塘和长盛塘围垦
5.2.3 罗源湾——白水围垦
5.2.4 闽江口——云龙围垦和蝙蝠洲围垦
5.2.5 兴化湾——过桥山围垦
5.2.6 湄洲湾——南埔围垦
5.2.7 泉州湾
5.2.8 深沪湾
5.2.9 旧镇湾
5.2.10 东山湾
5.3 围填海活动前后环境质量变化综合分析
5.3.1 围填海活动前后水环境质量变化分析
5.3.2 围填海活动前后沉积环境质量变化分析
5.3.3 围填海活动前后生物质量变化分析
5.4 小结
第6章 典型围填海环境容量回顾评价
6.1 污染源分析
6.1.1 各港湾的污染源分析
6.1.2 综合评价
6.2 围垦前后环境容量变化
6.2.1 各海湾典型历史围填海的环境容量变化计算
6.2.2 结果综合分析
第7章 围填海方案环境化学影响预测评价
7.1 环境容量损失预测与评价
7.1.1 各海湾不同工况下的环境容量损失计算
7.1.2 综合分析
7.2 各海湾不同工况下主要污染物分布预测
7.2.1 沙埕港
7.2.2 三沙湾
7.2.3 罗源湾
7.2.4 闽江口
7.2.5 福清湾及海坛峡
7.2.6 兴化湾
7.2.7 湄洲湾
7.2.8 泉州湾
7.2.9 深沪湾
7.2.10 厦门湾
7.2.11 旧镇湾
7.2.12 东山湾
7.2.13 诏安湾
7.3 各围填海方案对环境化学影响分析
7.3.1 围填海方案水环境质量影响分析
7.3.2 围填海方案沉积环境质量影响分析
7.3.3 围填海方案生物质量影响分析
7.4 围填海方案环境化学影响综合分析
7.4.1 环境化学影响综合分析
7.4.2 环境容量影响预测与围填方案优选
7.4.3 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建议
8.1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论
8.1.1 水环境质量
8.1.2 沉积环境质量
8.1.3 海洋生物质量
8.2 回顾评价结论
8.2.1 水环境质量
8.2.2 沉积环境质量
8.2.3 海洋生物质量
8.2.4 环境容量
8.3 预测评价结论
8.3.1 水环境质量
8.3.2 沉积环境质量
8.3.3 海洋生物质量
8.3.4 环境容量
8.4 方案优选环境化学指标评估结论
8.4.1 可行方案
8.4.2 慎重方案
8.4.3 不可行方案
8.5 结语
8.6 致谢
资料来源
参考文献
彩图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主要内容
1.3 主要特色
1.4 有关说明
第2章 海湾概况
2.1 海湾自然环境概况
2.1.1 地理位置与区位条件
2.1.2 自然环境条件
2.1.3 主要海洋资源及开发利用现状
2.2 海湾沿岸社会经济基本情况
2.2.1 沿海人口与城镇
2.2.2 沿海地区经济概况
2.3 各主要海湾概况
2.3.1 沙埕港
2.3.2 三沙湾
2.3.3 罗源湾
2.3.4 闽江口
2.3.5 福清湾及海坛峡
2.3.6 兴化湾
2.3.7 湄洲湾
2.3.8 泉州湾
2.3.9 深沪湾
2.3.10 厦门湾
2.3.11 旧镇湾
2.3.12 东山湾
2.3.13 诏安湾
第3章 环境化学质量现状评价
3.1 海湾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3.1.1 调查站位与调查内容
3.1.2 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果
3.1.3 福建重点海湾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3.1.4 小结
3.2 海湾沉积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3.2.1 调查站位与调查内容
3.2.2 沉积环境质量评价结果
3.2.3 福建重点海湾沉积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3.2.4 小结
3.3 生物质量现状评价
3.3.1 调查内容与评价标准
3.3.2 生物质量现状评价结果
3.3.3 福建重点海湾生物质量综合评价
3.3.4 小结
第4章 海湾环境化学质量历史回顾分析
4.1 历史资料分析
4.1.1 技术方法
4.1.2 评价指标
4.2 各湾历史资料分析评价
4.2.1 沙埕港
4.2.2 三沙湾
4.2.3 罗源湾
4.2.4 闽江口
4.2.5 福清湾及海坛峡
4.2.6 兴化湾
4.2.7 湄洲湾
4.2.8 泉州湾
4.2.9 深沪湾
4.2.10 厦门湾
4.2.11 旧镇湾
4.2.12 东山湾
4.2.13 诏安湾
4.3 重点海湾环境化学历史回顾综合分析
4.3.1 水环境化学历史回顾综合分析
4.3.2 沉积环境化学历史回顾综合分析
4.3.3 生物质量历史回顾综合分析
4.4 小结
第5章 典型围填海环境化学质量变化分析
5.1 分析方法与主要指标
5.1.1 分析方法
5.1.2 评价指标
5.2 各海湾典型围填海围填前后环境质量变化分析
5.2.1 沙埕港——杨岐垦区
5.2.2 三沙湾——大唐火电厂、三源塘和长盛塘围垦
5.2.3 罗源湾——白水围垦
5.2.4 闽江口——云龙围垦和蝙蝠洲围垦
5.2.5 兴化湾——过桥山围垦
5.2.6 湄洲湾——南埔围垦
5.2.7 泉州湾
5.2.8 深沪湾
5.2.9 旧镇湾
5.2.10 东山湾
5.3 围填海活动前后环境质量变化综合分析
5.3.1 围填海活动前后水环境质量变化分析
5.3.2 围填海活动前后沉积环境质量变化分析
5.3.3 围填海活动前后生物质量变化分析
5.4 小结
第6章 典型围填海环境容量回顾评价
6.1 污染源分析
6.1.1 各港湾的污染源分析
6.1.2 综合评价
6.2 围垦前后环境容量变化
6.2.1 各海湾典型历史围填海的环境容量变化计算
6.2.2 结果综合分析
第7章 围填海方案环境化学影响预测评价
7.1 环境容量损失预测与评价
7.1.1 各海湾不同工况下的环境容量损失计算
7.1.2 综合分析
7.2 各海湾不同工况下主要污染物分布预测
7.2.1 沙埕港
7.2.2 三沙湾
7.2.3 罗源湾
7.2.4 闽江口
7.2.5 福清湾及海坛峡
7.2.6 兴化湾
7.2.7 湄洲湾
7.2.8 泉州湾
7.2.9 深沪湾
7.2.10 厦门湾
7.2.11 旧镇湾
7.2.12 东山湾
7.2.13 诏安湾
7.3 各围填海方案对环境化学影响分析
7.3.1 围填海方案水环境质量影响分析
7.3.2 围填海方案沉积环境质量影响分析
7.3.3 围填海方案生物质量影响分析
7.4 围填海方案环境化学影响综合分析
7.4.1 环境化学影响综合分析
7.4.2 环境容量影响预测与围填方案优选
7.4.3 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建议
8.1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论
8.1.1 水环境质量
8.1.2 沉积环境质量
8.1.3 海洋生物质量
8.2 回顾评价结论
8.2.1 水环境质量
8.2.2 沉积环境质量
8.2.3 海洋生物质量
8.2.4 环境容量
8.3 预测评价结论
8.3.1 水环境质量
8.3.2 沉积环境质量
8.3.3 海洋生物质量
8.3.4 环境容量
8.4 方案优选环境化学指标评估结论
8.4.1 可行方案
8.4.2 慎重方案
8.4.3 不可行方案
8.5 结语
8.6 致谢
资料来源
参考文献
彩图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