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多难兴邦: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经验与人文启示
作者:许长荣,朱秋德 著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10-01
ISBN:9787802289581
定价:¥36.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从屈辱到崛起,中国等待了太久。当五千年的画卷在“鸟巢”轻盈舒展,这一刻,我们等了整整一百年。一百年来,世界格局改变太多,不变的是我们对崛起的求索。世界是国家、民族同进步、共生存的大舞台,无论是和平年代还是战争时期,大国始终是这个舞台上的主角,演绎一段激扬年华。葡萄牙、西班牙或许还在回味四百年前的扬帆岁月,荷兰的风车执著地转动着小国霸业的点点滴滴,英伦的“日不落”豪言随着时间垂落在晚霞中。往昔已然成梦,舞台上留下大国崛起的痕迹,让后来者聆听启示。复兴路上伴着风雨坎坷,古老的中华民族如同一株顽强的常青藤,历尽劫难,青葱依旧。她从这汶川的废墟上从容站起,挺立在历史的关口,以自信的姿态求索崛起之路。
作者简介
许长荣,生逢江南晚秋,后北上京城潜心研读,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长期致力于历史文化的研究工作,文如和风又不失新锐锋芒,见解独到兼具文史积淀,常在著名报刊上发表文章,曾参与策划并亲自执笔“煮酒论史”系列畅销书,代表作有《美丽的民俗与中国文化》、《和名家一起淡看清朝风云》等。
目录
导篇 从废墟从容崛起的民族
第一章 灾难中成长的中国
人类历史是一部灾难的记忆史
中华文明在灾难中突围
第二章 多难兴邦:历史的辩证法
多难兴邦
每一次灾难都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
从抗震精神到奥运精神
第一篇 中华文明:灾难中重生的常青藤
第三章 惨烈片段里,家国肌体的磨砺
滔滔水患与统一意识的凝结
成为汪洋中的一滴水
为未来造就担当的一代
第四章 在废墟的底色下,重新审视生活
寻找家庭伦理中的人性光辉
花开花,给生命应有的礼遇
英雄的平民化
第五章 自然的思考,心灵文化的救赎
我们不是自然的尺度
锤炼复原力
织补文化的缺憾,接续文明的断层
第二篇 梦回百年,屈辱中崛起
第六章 跌落瞬间,站起之难
思维的硬伤:“中国中心论”
梦醒了,被迫睁眼
残断山河,烈火中求生
第七章 阵痛之下迎来思想的“分娩”
在血泪中“烘焙”思想
熄灭了大火,火苗依在
美丽的意外,革命的枪声
向凡尔赛宫说“再见”,向圣彼得堡说“你好”
第八章 在沉寂中爆发,在痛苦中觉醒
小船驶在大船的希望
合作与分裂,走出效仿的囹圄
蹒跚步伐考验引路人
生死存亡的历史拐点
民心的胜利
第三篇 漫漫复兴路,上下求索
第九章 求索路上,敢教日月换新天
巍巍军魂,异土安眠
蓬断草枯藏国威
第十章 变与不变,这是一个问题
一百多年串起民族思想的接力
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改革的刚性与动容的情怀
第十一章 开往现代的列车
呼吸民主的空气
从人治走向法治
科教:国家飞翔的翅膀
家园的拷问
第四篇 从华夏风骨解读多难兴邦
第十二章 仁受,两千年的中国风骨
仁爱气息,沉淀思想的气象
人如蒲苇,草木知青
第十三章 千古江山,载不动许多愁
盛衰时刻,知识分子的守望
最大的灾难是忽视灾难
第十四章 心头系着家国
从家到国,爱的泅渡
家国意识的平民色彩
第十五章 面对生命与义的选择
义,丈量生命的厚度
人间正道是沧桑
第十六章 浩然从容,达观精神悖论
一种从容,别样出世
精神丰盈,文明不会干涸
第五篇 中华文明的延续性与多难兴邦
第十七章 文明:以开放的姿态绽放
历史选择了这块“海绵”——儒家文化
这一滴水,藏着中国人的品格
孔子的文化远航
第十八章 “家”是我们心底的执著
“内守”精神:理性与血性的交集
厚重的乡土,人生最终的心理坐标
漂泊路上,行囊装归心
第十九章 一切皆有序,所以稳定
农业帝国的“护身符”——户籍
茶·中庸·内在精神的稳定性
第六篇 历史的关口,中国何去何从
第二十章 在灾难中沉淀,从容走向世界
多舛岁月,和世界在一起
中国式耐心:让世界更了解中国
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第二十一章 天下情怀,文化行远
从北京到台北,一弯海峡一样情
文化:另一条复兴的思路
软实力:一张最有用的国家名片
附录
中国古代灾难实录——中国灾难史统计表
多难兴邦评论集
对“多难兴”的反思与展望
汶川地震启示录:大国民
多难兴邦(节选)
中国——灾难后必然崛起!
“多难兴邦”是对生者的激励(节选)
多难兴邦:中国给世界一个惊喜
多难兴邦,坎坷育人
“多难兴邦”的现实意义
从灾难中崛起(节选)
“只有当人们对个体生命的思考提升到整个国家命运的思考的时候,才会多难兴邦,才会凤凰涅槃”
面对灾难的反思
灾难反思与改革契机
力量,在灾难后凝聚
第一章 灾难中成长的中国
人类历史是一部灾难的记忆史
中华文明在灾难中突围
第二章 多难兴邦:历史的辩证法
多难兴邦
每一次灾难都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
从抗震精神到奥运精神
第一篇 中华文明:灾难中重生的常青藤
第三章 惨烈片段里,家国肌体的磨砺
滔滔水患与统一意识的凝结
成为汪洋中的一滴水
为未来造就担当的一代
第四章 在废墟的底色下,重新审视生活
寻找家庭伦理中的人性光辉
花开花,给生命应有的礼遇
英雄的平民化
第五章 自然的思考,心灵文化的救赎
我们不是自然的尺度
锤炼复原力
织补文化的缺憾,接续文明的断层
第二篇 梦回百年,屈辱中崛起
第六章 跌落瞬间,站起之难
思维的硬伤:“中国中心论”
梦醒了,被迫睁眼
残断山河,烈火中求生
第七章 阵痛之下迎来思想的“分娩”
在血泪中“烘焙”思想
熄灭了大火,火苗依在
美丽的意外,革命的枪声
向凡尔赛宫说“再见”,向圣彼得堡说“你好”
第八章 在沉寂中爆发,在痛苦中觉醒
小船驶在大船的希望
合作与分裂,走出效仿的囹圄
蹒跚步伐考验引路人
生死存亡的历史拐点
民心的胜利
第三篇 漫漫复兴路,上下求索
第九章 求索路上,敢教日月换新天
巍巍军魂,异土安眠
蓬断草枯藏国威
第十章 变与不变,这是一个问题
一百多年串起民族思想的接力
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改革的刚性与动容的情怀
第十一章 开往现代的列车
呼吸民主的空气
从人治走向法治
科教:国家飞翔的翅膀
家园的拷问
第四篇 从华夏风骨解读多难兴邦
第十二章 仁受,两千年的中国风骨
仁爱气息,沉淀思想的气象
人如蒲苇,草木知青
第十三章 千古江山,载不动许多愁
盛衰时刻,知识分子的守望
最大的灾难是忽视灾难
第十四章 心头系着家国
从家到国,爱的泅渡
家国意识的平民色彩
第十五章 面对生命与义的选择
义,丈量生命的厚度
人间正道是沧桑
第十六章 浩然从容,达观精神悖论
一种从容,别样出世
精神丰盈,文明不会干涸
第五篇 中华文明的延续性与多难兴邦
第十七章 文明:以开放的姿态绽放
历史选择了这块“海绵”——儒家文化
这一滴水,藏着中国人的品格
孔子的文化远航
第十八章 “家”是我们心底的执著
“内守”精神:理性与血性的交集
厚重的乡土,人生最终的心理坐标
漂泊路上,行囊装归心
第十九章 一切皆有序,所以稳定
农业帝国的“护身符”——户籍
茶·中庸·内在精神的稳定性
第六篇 历史的关口,中国何去何从
第二十章 在灾难中沉淀,从容走向世界
多舛岁月,和世界在一起
中国式耐心:让世界更了解中国
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第二十一章 天下情怀,文化行远
从北京到台北,一弯海峡一样情
文化:另一条复兴的思路
软实力:一张最有用的国家名片
附录
中国古代灾难实录——中国灾难史统计表
多难兴邦评论集
对“多难兴”的反思与展望
汶川地震启示录:大国民
多难兴邦(节选)
中国——灾难后必然崛起!
“多难兴邦”是对生者的激励(节选)
多难兴邦:中国给世界一个惊喜
多难兴邦,坎坷育人
“多难兴邦”的现实意义
从灾难中崛起(节选)
“只有当人们对个体生命的思考提升到整个国家命运的思考的时候,才会多难兴邦,才会凤凰涅槃”
面对灾难的反思
灾难反思与改革契机
力量,在灾难后凝聚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