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松尾芭蕉散文
作者:(日)松尾芭蕉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09-01
ISBN:9787506343688
定价:¥26.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纪行•日记和俳文两大部分。从艺术表现角度来说,日本的纪行文学就是富有文学意味的游记,作者的主观感情色彩强烈,而所见所闻只是作者表达思想和见解的舞台和道具。行文注重结构,语言讲究文采。芭蕉的俳谐纪行,尤其具有深刻的文学意义。日本的纪行文学,最早发轫于记录旅程顺序、带有“序”的短歌,芭蕉的纪行最初也缘于此种体式。总起来看,芭蕉的纪行文创作,是由以发旬(俳句)为主体渐次转向以文章为中心的探索过程。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已经舍弃“歌”的要素,相反,芭蕉的纪行文学始终保持“歌文一体”的风格,洋溢着丰盈的诗意。他明确宣言:诸如“其日降雨,昼转晴。彼处有松。那儿有河水流动”般的记述,只能算是旅行记,不是文学纪行,至少这不是自己所要写的纪行。芭蕉评价自己的纪行文章:“似醉者之妄语,梦者之谵言。”他认为,自己并非常人,而是一个狂人,大可不必局限于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的具体记述,他写的是“意象的风景”、“山馆野亭的苦愁”。他是为了记下一个“在风雅的世界里徘徊”的自己的影子。元禄三、四年(1690、1691),芭蕉打算在《笈之小文》中贯彻这种理想,但此文半途而废。《笈之小文》所未能表达的风雅的理想图,终于在后来的《奥州小道》里实现了。在这部作品里,出于表达主观意识的需要,芭蕉更改和省略了一些旅途中的客观事实,使得一些章节含有虚构的内容。因此有人说,芭蕉的纪行实际上是借助于纪行文学形式的“私小说”。芭蕉唯一的日记《嵯峨日记》,也和纪行一样,是当做文学作品写成的,和同时出现的纯粹记述旅途经历、气象天候的《曾良旅行日记》迥然各异。
作者简介
松尾芭蕉(生于寛永21年(1644年),卒于元禄7年10月12日(1694年11月28日)),是江户时代前期的一位俳谐师的署名。他公认的功绩是把俳句形式推向顶峰,但是在他生活的时代,芭蕉以作为俳谐连歌(由一组诗人创作的半喜剧链接诗)诗人而著称。(在19世纪,连歌的开始一节(称为和歌)发展成独立的诗体,称为俳谐。明治时代的诗人正冈子规首先称其为俳句)。
目录
送您一个完整的芭蕉——译者前言
纪行·日记编
野曝纪行
鹿岛纪行
笈之小文
更科纪行
奥州小道
嵯峨日记
俳文编
一 《合贝》序
二 《十八番合句》跋
三 《常盘屋合句》跋
四 《柴门》辞
五 《为我》辞
六 独寝草之户《芭蕉狂风》辞)
七 乞食翁(((橹声打波》辞)
八 雨笠
九 寒夜辞《橹声打波》辞)
十 糊笠
十一 夏野画赞 (《信马由缰》辞)
十二 《虚粟》跋
十三 歌仙赞 (《伊予之国松山……》)
十四 士峰赞 (《云雾》辞)
十五 《寝马》辞
十六 《兰之香屋》辞
十七 《种植茑萝》辞
十八 脱谷之音(《不知冬日》辞)
十九 竹林里(《棉弓》辞)
二十 《打砧》辞
二十一 《狂句朔风》辞
二十二 酒和梅(《初春》辞)
二十三 一枝轩(《世上》辞)
二十四 《牡丹分蕊》辞
二十五 《欲持团扇》辞
二十六 三名(《杯》辞)
二十七 垣穗梅(《访人未遇》辞)
二十八 《伊势纪行》跋
二十九 四山之瓢
三十 《初雪》辞
三十一 团雪
三十二 闲居之箴(《饮酒》辞)
三十三 《野曝纪行绘卷》跋
三十四 竹中梅(《归来》辞)
三十五 《蓑虫之说》跋
三十六 《续之原》合句跋
三十七 保美之里(((梅花山茶》辞)
三十八 示权七
三十九 拄杖坂落马(《拄杖》辞)
四十 岁暮(《故乡》辞)
四十一 掘泥炭冈(《泥炭》辞)
四十二 伊势参宫(《花木》辞)
四十三 伊贺新大佛之记
四十四 《犹见》辞
四十五 《落花飘飘》辞
四十六 翌桧(《翌桧》辞)
四十七 参拜高野
四十八 《夏访》辞
四十九 湖仙亭记(《此宅》辞)
五十 《留宿》句入画赞
五十一 十八楼记
五十二 鹣舟(《欢乐》辞)
五十三 更科姨舍月之辩
五十四 素堂亭十日菊
五十五 芭蕉庵十三夜
五十六 枯木杖(《枯木杖》辞)
五十七 糊斗笠
五十八 赠越人(《二人》辞)
五十九 深川八贫
六十 《阿罗野》序
六十一 《草户》辞
六十二 《负草》辞
六十三 对秋鸭主人宅之佳景
六十四 《啄木》辞
六十五 夏日杜鹃(《田麦》辞)
六十六 《横跨野原》辞
六十七 高久宿馆之杜鹃(《杜鹃》辞)
六十八 奥州插秧歌(《风流》辞)
六十九 轩之粟《栗下》辞)
七十 石河瀑布(《五月雨》辞)
七十一 染色石
七十二 武隈松(《樱谢》辞)
七十三 《笠岛》辞
七十四 松岛
七十五 天宥法印追悼文
七十六 银河序
七十七 《药栏》辞
七十八 《烈日炎炎》辞
七十九 温泉颂(《山中》辞)
八十 《寂寥》辞
八十一 在敦贺(桂下因家之花)
八十二 纸衾记
八十三 明智妻(《月光》辞)
八十四 少将尼(《少将尼》辞)
八十五 洒落堂记
八十六 贺重子
八十七 幻住庵记
八十八 《道之记》草稿
八十九 四条河原纳凉(《河风》辞)
九十 《其后……》(《夏草》辞)
九十一 云竹赞(《回首》辞)
九十二 乌之赋
九十三 卒塔婆小町赞
九十四 断杵
九十五 落柿舍记
九十六 朗月
九十七 成秀庭上松赞语
九十八 阿弥陀僧
九十九 《忘梅》序
一百 《捋稻谷》辞
一百零一 宿明照寺李由子处
一百零二 岛田的时雨
一百零三 雪中枯尾花
一百零四 龟子良才
一百零五 去家之辩
一百零六 移芭蕉辞
一百零七 桌之铭
一百零八 三圣图赞
一百零九 僧专吟饯别之辞
一百一十 别许六辞
一百一十一 送许六辞
一百一十二 吊初秋七日之雨星
一百一十三 闭关之说
一百一十四 悼松仓岚兰
一百一十五 东顺传
一百一十六 素堂菊园之游
一百一十七 送别嗒山(《武藏野》辞)
一百一十八 骸骨画赞(《闪电》辞)
纪行·日记编
野曝纪行
鹿岛纪行
笈之小文
更科纪行
奥州小道
嵯峨日记
俳文编
一 《合贝》序
二 《十八番合句》跋
三 《常盘屋合句》跋
四 《柴门》辞
五 《为我》辞
六 独寝草之户《芭蕉狂风》辞)
七 乞食翁(((橹声打波》辞)
八 雨笠
九 寒夜辞《橹声打波》辞)
十 糊笠
十一 夏野画赞 (《信马由缰》辞)
十二 《虚粟》跋
十三 歌仙赞 (《伊予之国松山……》)
十四 士峰赞 (《云雾》辞)
十五 《寝马》辞
十六 《兰之香屋》辞
十七 《种植茑萝》辞
十八 脱谷之音(《不知冬日》辞)
十九 竹林里(《棉弓》辞)
二十 《打砧》辞
二十一 《狂句朔风》辞
二十二 酒和梅(《初春》辞)
二十三 一枝轩(《世上》辞)
二十四 《牡丹分蕊》辞
二十五 《欲持团扇》辞
二十六 三名(《杯》辞)
二十七 垣穗梅(《访人未遇》辞)
二十八 《伊势纪行》跋
二十九 四山之瓢
三十 《初雪》辞
三十一 团雪
三十二 闲居之箴(《饮酒》辞)
三十三 《野曝纪行绘卷》跋
三十四 竹中梅(《归来》辞)
三十五 《蓑虫之说》跋
三十六 《续之原》合句跋
三十七 保美之里(((梅花山茶》辞)
三十八 示权七
三十九 拄杖坂落马(《拄杖》辞)
四十 岁暮(《故乡》辞)
四十一 掘泥炭冈(《泥炭》辞)
四十二 伊势参宫(《花木》辞)
四十三 伊贺新大佛之记
四十四 《犹见》辞
四十五 《落花飘飘》辞
四十六 翌桧(《翌桧》辞)
四十七 参拜高野
四十八 《夏访》辞
四十九 湖仙亭记(《此宅》辞)
五十 《留宿》句入画赞
五十一 十八楼记
五十二 鹣舟(《欢乐》辞)
五十三 更科姨舍月之辩
五十四 素堂亭十日菊
五十五 芭蕉庵十三夜
五十六 枯木杖(《枯木杖》辞)
五十七 糊斗笠
五十八 赠越人(《二人》辞)
五十九 深川八贫
六十 《阿罗野》序
六十一 《草户》辞
六十二 《负草》辞
六十三 对秋鸭主人宅之佳景
六十四 《啄木》辞
六十五 夏日杜鹃(《田麦》辞)
六十六 《横跨野原》辞
六十七 高久宿馆之杜鹃(《杜鹃》辞)
六十八 奥州插秧歌(《风流》辞)
六十九 轩之粟《栗下》辞)
七十 石河瀑布(《五月雨》辞)
七十一 染色石
七十二 武隈松(《樱谢》辞)
七十三 《笠岛》辞
七十四 松岛
七十五 天宥法印追悼文
七十六 银河序
七十七 《药栏》辞
七十八 《烈日炎炎》辞
七十九 温泉颂(《山中》辞)
八十 《寂寥》辞
八十一 在敦贺(桂下因家之花)
八十二 纸衾记
八十三 明智妻(《月光》辞)
八十四 少将尼(《少将尼》辞)
八十五 洒落堂记
八十六 贺重子
八十七 幻住庵记
八十八 《道之记》草稿
八十九 四条河原纳凉(《河风》辞)
九十 《其后……》(《夏草》辞)
九十一 云竹赞(《回首》辞)
九十二 乌之赋
九十三 卒塔婆小町赞
九十四 断杵
九十五 落柿舍记
九十六 朗月
九十七 成秀庭上松赞语
九十八 阿弥陀僧
九十九 《忘梅》序
一百 《捋稻谷》辞
一百零一 宿明照寺李由子处
一百零二 岛田的时雨
一百零三 雪中枯尾花
一百零四 龟子良才
一百零五 去家之辩
一百零六 移芭蕉辞
一百零七 桌之铭
一百零八 三圣图赞
一百零九 僧专吟饯别之辞
一百一十 别许六辞
一百一十一 送许六辞
一百一十二 吊初秋七日之雨星
一百一十三 闭关之说
一百一十四 悼松仓岚兰
一百一十五 东顺传
一百一十六 素堂菊园之游
一百一十七 送别嗒山(《武藏野》辞)
一百一十八 骸骨画赞(《闪电》辞)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