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中国书法史(共7册)

中国书法史(共7册)

作者:胡新群、徐金平

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1900-01-01

ISBN:9787534386602

定价:¥280.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中国书法史·先秦·秦代卷》《中国书法史(1-7)》以大量传世文物、考古资料中所见古文字为基础,叙述自殷商至秦代的书体演变过程:以象形为基调,从殷商甲骨文的古朴状态,经两周金文、六国古文,到秦代小篆的高度图案化;阐述这个过程中因时代、地域(各诸侯国)、用途不同,书法所体现的不同的艺术特点及成就。作者认为,自殷商至秦代,书法以字形的装饰美、书体的规范美为主,这与当时文字以社会功能和教化功能为主、书体和美感尚不能提供足够的想象和创造空间有关。《中国书法史(1-7)》版本采用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中国书法史·清代卷》《中国书法史(1-7)》从书学理论和创作流派两方面阐述清代书法的发展历程。清代书法在其发展演变过程中一直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倾向和风气:以张照、刘墉为代表的尊尚法帖墨迹的“帖学”,以赵之谦、吴大澂、吴昌硕为代表的推崇碑版刻石的“碑学”。在作者看来,清代书法的发展趋势是帖学逐渐衰落,碑学迅速崛起并取代帖学:清初为帖学昌盛阶段,到乾嘉时期发展到极盛,同时碑派初兴;道咸以后,帖学盛极而衰,碑派书法取代帖学;至清末民初,碑派一统天下。《中国书法史(1-7)》采用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中国书法史·元明卷》《中国书法史(1-7)》分别叙述元代和明代的书法发展史。元代书法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书法与文火画紧密结合,尤以赵孟頫为代表,他的书法遒丽秀逸、清新脱俗,开启一代新风,成为元代书法主流。明代书法发展分为三个时期:前期为洪武至成化(1368-1487),书风大体平庸无味,是为低潮期;中期为弘治至隆庆(1488-1572),以文徵明、祝允明为代表的吴门书派影响巨大;晚期为万历以后(1573-1644),书风发生了深刻变革,以徐渭、董其昌、王铎为代表。明代书法的特征一是书法家集中干苏州一带;二是前期和中期对书法的认识重形质过于重神采,个性解放思潮直到晚期才影响书法艺术;三是书法的装裱艺术有了空前的发展。《中国书法史(1-7)》版本采用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中国书法史·宋辽金卷》《中国书法史(1-7)》集中阐述两宋书法风格的演变及对书法史的贡献,对辽金则着墨不多。作者认为,虽然北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开创了注重抒发意趣和宣泄个人感情的“尚意”书风,影响深远;南宋四家(陆游、范成大、朱熹、张孝祥)也各具造诣,但总体而言,宋代书法艺术的成就远不能与唐代相比。对中国书法史而言,宋代的贡献主要在于系统的书学著作的问世、刻帖的盛行和流布、民间收藏的流行,以及著录书籍的应运而生,这些对后代书法艺术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中国书法史(1-7)》版本采用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中国书法史·魏晋南北朝卷》魏晋南北朝是中国书法艺术史上的一个转型期。这一时期,新体的草书、行书、楷书为土族所接受,不仅成为他们私人间书写交流的主调,而且已经列入官吏考核的书法系统;“书家”已成为社会性角色,受到人们的尊重;真正具有学术意义的书法理论著作也已经出现。《中国书法史(1-7)》从中国书法风格的转向的角度,系统阐述了魏晋南北朝的书体样式、技法手段、书法流派及历史影响等。《中国书法史(1-7)》版本采用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中国书法史·隋唐五代》唐代书法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个高峰,书法盛行,名家辈出。《中国书法史(1-7)》以唐代为重点,按时代序列分为隋、初唐、盛中唐、晚唐、五代五个阶段,从书体演变、书法与文化、名家风格与成就、书法理论、书法的域外传播等方面,阐述这一时期的书法艺术。作者认为,唐代帝王重视书法,君臣论书,有力地推动了书法艺术的发展:初唐,唐太宗推崇王羲之,注重骨力,以真、行为胜,以欧阳询、褚遂良为代表;盛中唐,唐玄宗推重隶书,宽博华丽,行、楷、篆、草都趋于厚重,以颜真卿为代表,晚唐,书法由厚硕趋向瘦劲,以柳公权为代表。《中国书法史(1-7)》版本采用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中国书法史·两汉卷》两汉四百多年是我国书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是各种书体(篆隶行草)孕育、产生和演变的时期。两汉政府重视书法教育,书法与仕途挂钩,文字学与书法理论已经初步形成,纸墨笔砚已经得到初步发展。作者依据大量两汉简犊、碑碣、墓志、石阙、石经、画像题字等资料,从简牍、碑刻、书法家与书学、书法用具等方面,系统阐述两汉书法的发展史。《中国书法史(1-7)》版本采用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作者简介
  刘恒(1959- ),北京人,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书法史(1-7)》从书学理论和创作流派两主面阐述清代书法的发展历程。清代书法在其发展演变过程中一直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倾向和风气——以张照、刘塘为代表的尊尚法帖墨迹的“帖学”,以赵之谦、吴大溦、吴昌硕为代表的推崇碑版刻的“碑学”。在作者看来,清代书法的发展趋势是帖学逐渐衰落,碑学迅速崛起并取代帖学:清初为帖学昌盛阶段,到亁嘉时期发展到极盛,同时碑派初兴;道咸以后,帖学盛极而衰,碑派书法取代帖学;至清末民初,碑派一统天下。《中国书法史(1-7)》采用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目录
《中国书法史·先秦·秦代卷》
中国书法史总论
引言
第一节 书法史与书法艺术的传统
第二节 古代书法理论的基本结构
第三节 前期书法史
第四节 后期书法史
概述
第一章 汉字形体与书法美
第一节 远古刻画符号与汉字的产生
第二节 汉字形体的构成方式
第三节 书法美的字形基础
第四节 书体演进与书法的发展
第二章 商代书法
第一节 商代宗教政治、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二节 象形装饰文字
第三节 甲骨文书法
第四节 墨迹、铭功金文及其他
第三章 西周书法
第一节 周文化和礼乐秩序
第二节 “篆引”形式的发现与大篆书体的形成
第三节 大篆书体的典范美
第四节 王者之雅与四方之风
第五节 西周甲骨文与墨迹
第四章 春秋战国时期东南各诸侯国书法
第一节 平王东迁与礼崩乐坏
第二节 楚风与长江流域的书体革新
第三节 齐风与黄河下游各诸侯国的书体革新
第四节 中原及北地各诸侯国的书体革新
第五节 东南文化与鸟凤龙虫书
第六节 古文蝌斗
第七节 刻款金文草体及其他
第五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书法乃
第一节 《史籀篇》与金文大篆
第二节 刻石大篆书法
第三节 草体篆文书法
第四节 简牍墨迹与秦文隶变
第六章 秦代书法
第一节 秦代文化与“书同文字”
第二节 秦书八体
第三节 秦代书家与刻石书法
第四节 秦代权量诏铭书法及其他
第七章 先秦文字与书法教育
第一节 先秦学校与教育略说
第二节 从《周礼》的“道艺”之教到孔子私学的“游于艺”
第三节 《史籀篇》与《仓颉篇》等字书所反映的周秦文字教育措施
第四节 先秦职业技能教育
第五节 先秦书法用具
附录
先秦·秦代书法史大事年表
主要参考文献
……
《中国书法史·清代卷》
《中国书法史·元明卷》
《中国书法史·宋辽金卷》
《中国书法史·魏晋南北朝卷》
《中国书法史·隋唐五代》
《中国书法史·两汉卷》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