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清代北京旗人社会
作者:刘小萌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技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01-01
ISBN:9787500470847
定价:¥75.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清代北京旗人社会》在综合利用满汉文档案、契书、碑文、家谱、笔记、曲词、小说、舆图、绘画、口述史料的基础上,对北京旗人社会的面貌、特征、变化,作了较为系统深入的考察;对旗民关系(核心是满汉关系)的发展,也作了多角度分析。《清代北京旗人社会》对开展北京史研究,把握北京的城市特色,挖掘其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均有价值。对清朝史研究、满族史研究、八旗史研究,也是一个推动。清朝统治中国,以八旗制度统领旗人(主体是满洲人),以州县制度管理民人(主体是汉人),形成旗民分治的两元结构。顺治元年(1644)清朝定都北京(京师),以内城安置旗人,以外城居住民人,是旗民分治两元结构在空间关系上的集中体现。此后二百七十余年中,旗人始终是内城的基本居民,并形成与外城民人社会并存的旗人社会。这是清代北京城的一个基本特点,也是它由以发展的重要前提。辛亥革命(1911)后,清朝覆灭,旗人社会瓦解,但作为其主体部分的满族始终生活在北京,而旗人文化留给古都北京的鲜明印迹更是经久不衰。
作者简介
刘小萌,1952年生于北京。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北京市社会科学院顾问。著有《满族的部落与国家》(第二、三版《满族从部落到国家的发展》)、《爱新觉罗家族全史》、《满族的社会与生活》(论文集)、《清通鉴·前编》、《胥吏》、《正说清朝十二王》、《八旗子弟》(插图本《清代八旗子弟》);《中国知青史——大潮》、《中国知青口述史》。合著《知青事典》、《萨满教与东北民族》、《中国民族史概要》、《中国通史》第11册等。主编《世纪存疑——历史考古卷》。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范围及方法
第二节 研究成果的回顾
第二章 旗人社会的形成
第一节 从辽沈到北京
第二节 “首崇满洲”与旗人特权
一 “首崇满洲”
二 旗人的特权
第三节 八旗制度的变化
一 分布格局的变化
二 管理制度的变化
三 兵制的变化
第四节 八旗内部关系的变化
一 上三旗与下五旗
二 内务府包衣三旗
第五节 旗人社会的形成
一 内城的建制
二 内城的建筑
三 寺庙与宗教
四 商业与店铺
五 风俗与文化
第三章 旗房与旗地
第一节 旗人间的房产交易
一 旗房的由来与私有化
二 旗房交易的主要形式
三 旗房交易的特点
第二节 旗人间的土地交易
一 旗地交易的主要形式
二 旗地交易的特点
第三节 旗人的茔地与祭田
一 茔地和祭田的来源
二 茔地和祭田制度
第四节 旗人的施舍地
一 旗人舍地的来源
二 旗人施主的身份
三 旗人舍地的对象
四 旗人舍地的影响
第四章 旗人与民人
第一节 内城居民的分布格局与变迁
一 八旗的居址与消失
二 民人与旗人的混居
第二节 旗人与碓房
一 旗人的粮米与仓储
二 碓房的由来
三 碓房的经营
四 碓房的放债
五 名目繁多的偿债形式
第三节 内城中的民人
一 经商的民人
二 从事手工业的民人
三 水夫、粪夫、剃头匠
四 寺观中的僧道
第四节 旗人与香会
一 香会的名目
二 香会的组织
三 简短的结语
第五章 形形色色的旗人
第一节 “新满洲”入旗
第二节 “满化”的汉人
第三节 汉军出旗
第四节 俄罗斯旗人
一 俄罗斯佐领的形成
二 俄罗斯人到北京后的生活
三 俄罗斯人与东正教
四 俄罗斯人的到来与中俄关系
五 俄罗斯人的归宿
第六章 旗人的世家
第一节 内务府世家
一 世家的类型
二 世家的婚姻
第二节 满洲世家与汉军世家
一 满洲世家
二 汉军世家
第七章 旗人的文化与习俗
第一节 旗人的文教
一 八旗教育的兴起
二 重文轻武习气的养成
第二节 旗俗的演变
一 骑射习俗
二 旗家打扮
三 饮食习俗
四 礼仪习俗
五 婚葬习俗
第三节 语言与姓氏
一 满语满文的衰落
二 姓氏的汉化
第四节 信仰的递嬗
第五节 消闲之俗
第八章 晚清旗人社会
第一节 八旗生计的恶化
一 人口增长
二 财政危机
三 高利贷盘剥
四 旗制积弊
五 旗制束缚
六 不知撙节
第二节 八旗兵丁的荒怠
一 八旗军队不堪一战
二 对八旗军队的整饬
第三节 “化除旗民畛域”
第四节 筹办八旗生计
一 兴办实业
二 兴办学堂
三 编练新军
四 编练警察
五 民间的自救
第九章 旗人社会的瓦解
第一节 清朝的灭亡
第二节 辛亥革命后的北京
一 剪除辫发
二 冠姓改籍
第三节 维护旗人权益
一 组织旗人社团
二 创办旗人工厂
三 筹划八旗生计
四 旗族意识
第四节 八旗制度的终结
一 八旗制度的终结
二 旗人社会的瓦解
第五节 概括的总结
一 关于旗人社会形成
二 关于旗人不动产
三 关于旗民关系
四 关于旗人类型
五 关于旗人世家
六 关于旗人文化
七 关于旗人社会瓦解
第十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基本史料
一 官书奏档
二 地方史志
三 笔记文集
四 外人记录
五 满文文献
六 舆图绘画
七 报纸杂志
八 回忆口述
九 目录索引
第二节 重点史料
一 契书
二 碑刻
三 谱书
四 词曲
名词索引
大事记
参考文献
后记
第一节 研究范围及方法
第二节 研究成果的回顾
第二章 旗人社会的形成
第一节 从辽沈到北京
第二节 “首崇满洲”与旗人特权
一 “首崇满洲”
二 旗人的特权
第三节 八旗制度的变化
一 分布格局的变化
二 管理制度的变化
三 兵制的变化
第四节 八旗内部关系的变化
一 上三旗与下五旗
二 内务府包衣三旗
第五节 旗人社会的形成
一 内城的建制
二 内城的建筑
三 寺庙与宗教
四 商业与店铺
五 风俗与文化
第三章 旗房与旗地
第一节 旗人间的房产交易
一 旗房的由来与私有化
二 旗房交易的主要形式
三 旗房交易的特点
第二节 旗人间的土地交易
一 旗地交易的主要形式
二 旗地交易的特点
第三节 旗人的茔地与祭田
一 茔地和祭田的来源
二 茔地和祭田制度
第四节 旗人的施舍地
一 旗人舍地的来源
二 旗人施主的身份
三 旗人舍地的对象
四 旗人舍地的影响
第四章 旗人与民人
第一节 内城居民的分布格局与变迁
一 八旗的居址与消失
二 民人与旗人的混居
第二节 旗人与碓房
一 旗人的粮米与仓储
二 碓房的由来
三 碓房的经营
四 碓房的放债
五 名目繁多的偿债形式
第三节 内城中的民人
一 经商的民人
二 从事手工业的民人
三 水夫、粪夫、剃头匠
四 寺观中的僧道
第四节 旗人与香会
一 香会的名目
二 香会的组织
三 简短的结语
第五章 形形色色的旗人
第一节 “新满洲”入旗
第二节 “满化”的汉人
第三节 汉军出旗
第四节 俄罗斯旗人
一 俄罗斯佐领的形成
二 俄罗斯人到北京后的生活
三 俄罗斯人与东正教
四 俄罗斯人的到来与中俄关系
五 俄罗斯人的归宿
第六章 旗人的世家
第一节 内务府世家
一 世家的类型
二 世家的婚姻
第二节 满洲世家与汉军世家
一 满洲世家
二 汉军世家
第七章 旗人的文化与习俗
第一节 旗人的文教
一 八旗教育的兴起
二 重文轻武习气的养成
第二节 旗俗的演变
一 骑射习俗
二 旗家打扮
三 饮食习俗
四 礼仪习俗
五 婚葬习俗
第三节 语言与姓氏
一 满语满文的衰落
二 姓氏的汉化
第四节 信仰的递嬗
第五节 消闲之俗
第八章 晚清旗人社会
第一节 八旗生计的恶化
一 人口增长
二 财政危机
三 高利贷盘剥
四 旗制积弊
五 旗制束缚
六 不知撙节
第二节 八旗兵丁的荒怠
一 八旗军队不堪一战
二 对八旗军队的整饬
第三节 “化除旗民畛域”
第四节 筹办八旗生计
一 兴办实业
二 兴办学堂
三 编练新军
四 编练警察
五 民间的自救
第九章 旗人社会的瓦解
第一节 清朝的灭亡
第二节 辛亥革命后的北京
一 剪除辫发
二 冠姓改籍
第三节 维护旗人权益
一 组织旗人社团
二 创办旗人工厂
三 筹划八旗生计
四 旗族意识
第四节 八旗制度的终结
一 八旗制度的终结
二 旗人社会的瓦解
第五节 概括的总结
一 关于旗人社会形成
二 关于旗人不动产
三 关于旗民关系
四 关于旗人类型
五 关于旗人世家
六 关于旗人文化
七 关于旗人社会瓦解
第十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基本史料
一 官书奏档
二 地方史志
三 笔记文集
四 外人记录
五 满文文献
六 舆图绘画
七 报纸杂志
八 回忆口述
九 目录索引
第二节 重点史料
一 契书
二 碑刻
三 谱书
四 词曲
名词索引
大事记
参考文献
后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