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行走中国:第1辑

行走中国:第1辑

作者:成大林 著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08-01

ISBN:9787545200966

定价:¥195.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壮丽的自然风光,灿烂的中华文化遗产,是我们祖国的瑰宝。在大地之上建设着家园、创造着文化、守护着文明、延续着民族精神的华夏儿女,更是这片神奇土地永恒的灵魂。《行走中国(套装共5册)》是对中国自然地理、历史文明的一次深刻记录,更是一场关于中华民族精神的激情呈现。
作者简介
  成大林,男,汉族1942年出生于河北省大名县。1965年北京体育学院理论系医疗保健专业本科毕业,毕业后到新华通讯社工作。1984年被评为全国忧秀新闻工作者1986年晋升高级记者。现已退休。其从事摄影工作近36年,绝大部分精力倾注于对中国古代文化的摄影报导,特别是从1978年以来,他全身心的从事长城研究和摄影报道工作。他风餐露宿、翻山越岭,拍摄、考察和研究了我国大部分长城为我国长城研究和宣传积累了宝贵而丰富的资料,为报刊提供了大量的图片和文章。1980年他出版了我国第一本长城画册,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为此发了消息,国内及香港许多报刊也发了消息,人民日报还发有书评。以后他或以他为主先后在国内、台湾、香港、美国出版了6本长城画册以及幻灯片、明信片、通俗读物等作品。1986年他被选为中国长城学会第一届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目录
总序江山多娇魂脉永系
本书导读示意图
自序我的长城情结
总述万里长城
长城的千姿百态
中国历代长城走势示意图
〇〇一谁是天下第一雄关
〇〇二寻找秦长城的东端
〇〇三万里长城第一台
〇〇四沉寂千年的烽燧
〇〇五首访金山岭长城
〇〇六娘子关风情
〇〇七玉门关纪行
〇〇八神往阳关
〇〇九延伸向罗布泊的长城
〇一〇穿越罗布泊
〇一一外三关考察纪行
〇一二寻觅北魏长城东起点
〇一三成吉思汗边墙与金界壕
〇一四清朝长城考察记
〇一五长城脚下的边塞古州--蔚县
〇一六神奇的神木
〇一七追踪长城上芦芽
〇一八长城的警报和通讯系统
〇一九晋商与长城
〇二〇长城见证,足球起源于中国
〇二一长城抗日
〇二二中国长城面临的威胁
尾篇/长城是怎样修筑的
助读书目
索引 《长征》
总序江山多娇魂脉永系
本书导读示意图
长征,一部读不完的书
长征沿线纪念地示意图
长征纪事
慷慨悲壮的血战之地
〇〇一拼死一战抢渡湘江突重围
〇〇二急浪竹筏乌江天险破防线
〇〇三敌人岂料神兵突降大渡河
〇〇四包座猛攻劈开北上通途
〇〇五大战名山南下受挫再转移
〇〇六无坚不摧孤军血战独树镇
〇〇七绝地反击存亡犹在庾家河
绝处逢生的转折之地
〇〇八“南天王”密令粤军为红军让道
〇〇九遵义会议英明决断渡赤水
〇一〇扎西会议新部署反攻黔敌 〇一一金沙江畔甩开追兵继续北上
〇一二气吞山河奇兵抢占泸定桥
〇一三挺进陕甘“围剿”之敌已呈末势
〇一四北上抗日各路红军愈战愈勇
披肝沥胆的艰险之地
〇一五不畏牺牲险途征服座座雪山
〇一六意志如铁挑战极限步入草地
〇一七历尽艰辛从容乐观饮苦若饴
〇一八烈火金钢长征方显英雄本色
盛怀温暖的情谊之地
〇一九竭诚以待汉彝终感兄弟情谊
〇二〇缺粮草高原尤显赤子之心
〇二一少数民族无私救援众多红军
〇二二正义必遵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〇二三征途艰险更见军民鱼水情深
悲喜传奇的记录之地
〇二四吴起镇彭大将军横刀立马
〇二五直罗镇布口袋围歼东北军
〇二六陷敌手何惧酷刑视死如归
〇二七毛泽东陕北豪情纵论长征
〇二八刘伯承草地情书喜结良缘
〇二九哭焕先狂风哀啸英雄献身
〇三〇比命重红军遗物世代相传
红军长征大事记
助读书目
索引 《三江并流》
总序江山多娇魂脉永系
本书导读示意图
自序大山大河大世界
总述物种丰富的大河流域
三江并流示意图
地结金澜怒咆纵谷
〇〇一高地壮景
〇〇二两座大神山
〇〇三通天之河--金沙江
〇〇四“幸福之母”--澜沧江
〇〇五“东方大峡谷”--怒江
无限物华美不胜收
〇〇六真正的植物王国
〇〇七真正的动物王国
〇〇八“壮观的墙”--高黎贡山
〇〇九滇金丝猴的栖息地--白马雪山
〇一〇高原郁金香
〇一一黑颈鹤的家--纳帕海
〇一二香格里拉的缩影--碧塔海
〇一三女神之泪--泸沽湖
金沙江畔人杰地灵
〇一四江湾沙地--奔子栏 〇一五香格里拉古城--建塘镇
〇一六东巴文化发祥地
〇一七哈巴雪山脚下的回族村
〇一八纳西文化之魂--丽江古城
〇一九白族工匠村
〇二〇高山平地--牦牛坪彝家
〇二一迪庆高原的两大寺院
百年澜沧文化大成
〇二二沧江第一寺--强巴林
〇二三文化多元的溜筒江村
〇二四崇拜大山的斯农村
〇二五朝山必经之地--雨崩村
〇二六攀天阁水稻和爱跳舞的傈僳人
〇二七在江水边唱赞美诗的民族
东方之峡古韵化石
〇二八怒江入滇第一地--丙中洛
〇二九根在家乡--迪麻洛
〇三〇贡山小茶腊村
〇三一傈傈族一家人
〇三二氏族制度的遗迹
尾篇
“茶马古道”今犹在
后记
助读书目
索引 《中国地标》
总序江山多娇魂脉永系
本书导读示意图
自序
宫殿荟萃的古都
故宫完整对称的建筑布局
故宫的防御建筑与设施
故宫皇城正门--天安门
庄严神圣的故宫外朝三大殿
故宫太和殿前的各色设置
皇帝寝宫--故宫后三殿
富有生活情趣的故宫东西六宫
颐和养性的故宫宁寿宮区
象征天穹的建筑--天坛祈年殿
龙凤环绕的天坛祈谷坛
祭天之所--天坛圜丘坛
供奉“昊天上帝”牌位的天坛皇穹宇
造型别致多样的天坛附属建筑
清代时的最高学府--国子监
明清北京内城的正门--北京正阳门
北京为数不多的箭楼之一--正阳门箭楼
“硕果仅存”的北京城东南角楼
十三陵的特色设置与优美的陵区环境
十三陵神道上的帝王仪卫--石像生 十三陵中的第一个皇陵--长陵
十三陵中的最后一座帝陵--德陵
北京境内最著名的长城
现今保存完好的长城地段之一--慕田峪
陡直险峻的一段长城--司马台
卢沟河上古老的联拱石桥--卢沟桥
拱卫北京的古老门户重镇--宛平城
避暑灵寝两陪都
建筑齐整的避暑山庄宫殿区
清关内第一陵--清东陵
孝庄文皇后陵寝--昭西陵(清东陵之二)
清东陵内规模最大的陵寝--孝陵(清东陵之三)
康熙大帝的陵寝--景陵(清东陵之四)
相依而立的双妃园寝(清东陵之五)
气势壮观、地宫精美的裕陵(清东陵之六)
地下佛堂--裕陵地宫(清东陵之七)
裕陵妃园寝(清东陵之八)
一目尽览的定陵(清东陵之九)
建筑奢华的定东陵(清东陵之十)
清朝关内第二大陵--清西陵
清陵内的皇家寺庙--永福寺(清西陵之二)
清西陵中的首陵--泰陵(清西陵之三)
泰陵中古朴的石雕作品(清西陵之四)
西陵中第二座帝凌--昌陵(清西陵之五)
孝和睿皇后陵寝--昌西陵(清西陵之六)
朴实凝重的道光陵寝--慕陵(清西陵之七)
清代最后一座帝陵--崇陵(清西陵之八)
万里长城东部第一关--山海关
地上古建活化石
历经千年的神祠妙境--晋祠
晋祠內的一绝二宝圣母庙
保存完好的古城建筑--平遥古城
平遥县衙的主体建筑群
第二大祭孔庙宇--平遥文庙
风格各具的平遥城隍庙
充满传奇色彩的介休后土庙
武圣故里的关公庙--解州关帝庙
大清王朝发祥地
中国现存四大古城之一的辽宁兴城
孔子故里
历史悠久、建筑辉煌的曲阜孔庙
渲染气氛的曲阜孔庙门坊建筑
曲阜孔庙内特殊的祭孔设置
孔子嫡系长孙府第--孔府
三秦大地
建在八卦中“乾”位的唐代陵墓
种类繁多、造型新颖的乾陵石雕
永泰公主墓及其壁画
大漠边城
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重关--嘉峪关 宝岛乡情
台湾最古老的妈祖庙--澎湖天后宫
澎湖天后宫内富有地方特色的细致装饰
“龙穴”之中的寺庙--鹿港龙山寺
雕塑与彩绘并重的鹿港龙山寺装饰
台湾最早的孔庙--台南孔庙
其他
辉煌、绚丽、华贵的琉璃牌坊
古朴素雅的石、木牌坊
后记
索引
助读书目 《中国民居》
总序江山多娇魂脉永系
本书导读示意图
自序
皇城根下的四合院
北方合院民居的代表--北京四合院
北京四合院“绿化”出的清雅空间
北京四合院等级分明的宅门
北京四合院的小门
北京四合院的大门装饰
北京四合院的隔扇门窗
北京四合院的廊子与廊子装饰
传承久远的抱鼓石
北京四合院的砖雕
豪宅兴衰的全记录
窑洞与一般房屋结合的平遥民居
平遥民居的趣味装饰
建筑空间变化多样的乔家大院
乔家大院极具特色的屋顶
乔家大院豪华的装饰
北方民居的明珠--王家大院
迷宫般的王家大院高家崖
“红门王城”--王家大院红门堡
“寿”字形的曹家大院
马背上的屋宇
草原上的白云--蒙古包
蒙古包的构架与内部陈设
与水错落的村镇
楠溪江村落灵秀的山水景观
崇文尚仕的苍坡村
规划完备的岩头村
据险而守的谢公族群--蓬溪村
坐拥“七星八斗”的芙蓉村
雕塑民居
粉墙黛瓦的皖南民居
皖南民居的徽雕装饰
皖南民居精彩的内部设置 土楼,大海的伙伴
青山绿水掩映下的福建土楼
伦常有序的客家民居--五凤楼
圆润坚固的圆形土楼
福建最具代表性的上楼--承启楼
形状独特的变异形土楼
福建土楼的建材与装饰
热烈俏丽的泉州民居
泉州民居的地方风格装饰
赣南风情
炮楼拱卫的赣南围子
赣南围子的设置与建材
赣南围子“内秀”的装饰
悠悠吊脚楼
多种风格荟萃的湘西风土建筑
客家的拢屋
中西合璧的开平碉楼
广东梅县的客家围拢屋
围拢屋丰富的装饰
黔南石板筑石房
以石为瓦的贵州石板房
简居丽妆两相宜
淡雅明丽的白族民居
白族民居绰约多姿的装饰
汉风浓郁的云南纳西族民居
多姿多彩的纳西族民居装饰
傣族的干栏式民居
傣族干栏民居的屋架结构
藏地碉房
坚固的藏族碉房
藏族碉房的装饰与陈设
阿凡提大叔的帐篷
哈萨克族的毡帐
以产外活动为中心的新疆和田民居
最经典的和田民居--阿以旺
“火洲”中的生土房屋--新疆吐鲁番民居
吐鲁番民居的伊斯兰装饰
新疆喀什的维吾尔族民居
喀什民居东西交融的装饰
风狮爷守望的岛屿
齐整而多变的金门民居
金门规模最大的自然村--琼林村
简净的金门欧厝村民居
金门岛上最精美的村落--水头村
富有韵律的金门山后村
金门的风狮爷、五方和石坊
喧嚣中的“草屋”
草、瓦屋顶并存的朝鲜族民居
朝鲜族民居独具特色的内部陈设与布局
朝鲜族民居的附属设置 地下风景
独具创意的下沉式窑洞
下沉式窑洞多样的入口
下沉式窑洞的内部设置
小桥,流水,人家
江南水乡的民居
水乡民居别致的借水、倚桥方式
水乡民居精巧的装饰与陈设
水乡民居惜地如金的巧妙设置
沧桑风雨楼
高干栏式的侗族民居
侗族民居的鼓楼与戏台
侗族民居别致的风雨桥
后记
索引
助读书目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