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人物
-
毛岸英的故事杨大群著毛岸英1922年诞生在湖南长沙清水塘畔。在毛泽东同志和杨开慧以及孩子们分别的日子里,杨开慧带领着岸英三兄弟。这时小岸英已成了妈妈干革命的小伙伴。后来杨开慧被捕,八岁的岸英与妈妈茵关进了长沙的陆军监狱。不久,杨开慧英勇就义,这给岸英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他曾说:“我有这样的妈妈,引以为豪。”后来,经过地下党的周密计划,岸英三兄弟转移到上海。可是,由于地下党遭到破坏,毛岸英和毛岸青流浪在上海街头;小弟弟岸龙在转移中失踪了,是死是活一直下落不明。岸英兄弟俩就靠卖报纸、拾破烂、拣烟头、帮人推人力车来维持生活。岸英想买一本小学生字典学文化,兄弟俩便下决心勒紧裤带,三个月不吃早饭,才得以买成。这本小字典毛岸英一直珍藏在自己的身边。全国解放后,有一次看《三毛流浪记》电影时,岸英激动地说:“那就是我和岸青在上海时的流浪生活,除了偷、给资本家做干儿子外,我和岸青几乎都经历过。”1936年初冬,地下党终于找到岸英兄弟俩。组织上决定送他们去苏联学习。岸英进了国际儿童院,加入了共青团,并担任区委委员和团支部记,之后考入苏联军事学院。苏联卫国战争开始后,他被派往苏军的一个坦克连队担任党代表,并被授为中尉军衔。他跟随苏联红军一道,一直到过波兰等东欧国家,为东欧国家的解放,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1946年,在毛岸英回国前夕,斯大林接见了他,送给他一支手枪,作为他参加苏联卫国战争的一次最高奖赏。回国后,毛泽东同志对他说:“你吃了十年洋面包,参加了苏联卫国战争,也上了高等军事学院,还有一课要补上,你应当去上上中国的劳动大学,先到农村去,看看农民怎样种地,了解了解中国农村。”这样,岸英背上背包和种子,步行四十里,到延安南郊的一个农村去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说来也巧,就在1946年5、6月份,刘思齐跟随妈妈、妹妹一家人从新疆监狱释放出来,风尘仆仆地来到延安。妈妈文秋带着思齐去看望毛主席,在毛主席家第一次见到毛岸英。当时,思齐才十四岁,非常惹人喜爱。由于在艰苦环境中长大,气质上内涵而深沉。毛主席一见思齐就对文秋同志说要把思齐认做他的干女儿。这次见面,岸英对思齐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但由于战争环境,匆匆相见,匆匆分手。直到1949年在西柏坡,两人才重逢。他们一见如故,有中央领导同志的赞助,有毛主席亲自和思齐谈心,希望思齐给岸英做爱人,经过妈妈的同意,这件婚姻大事就订下了。三月份,北京刚解放,毛岸英接受中央任务,带领小分队先入城,在中央首长重要活动区,指挥扫雷,保证毛主席、党中央安全进入北京。10月15日,毛岸英和刘思齐举行了婚礼。毛主席在中南海给他们开了两桌饭。毛主席拿出一件棉大衣,说:“我没得东西送给你们,这件棉大衣,跟我转战南北,现在送给你们做为新婚礼物,白天岸英可以穿穿,晚上你们盖在被上压压风。”婚礼后,他们就离开中南海回到他们的新房。新房设在一间土平房里,仅只一张桌子、一张床和一条棉军被。1950年,朝鲜战争开始,岸英要求出国作战,毛主席亲自把他交给了彭总。岸英在志愿军总部担任翻译、机要秘,还兼作参谋工作。11月25日上午11时,毛岸英正在处理已经签发的战斗电报,突然,美军飞机进行轰炸,毛岸英当即壮烈牺牲。毛岸英牺牲后,毛主席对思齐说:“你就是我的亲生女儿了。”
-
开国大将的晚年岁月许农合主编本书记述了粟裕、徐海东、董克诚、罗瑞卿等新中国的开国大将,在他们的晚年岁月里的革命精神、人生态度、家庭生活和情感世界。
-
毛泽东评说古今名将毕桂发主编本书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开国无勋的元帅们以及叶挺、粟裕、许世友将军等;第二部分介绍了毛泽东研究了一批中外历史上著名军事家的经验等内容。
-
一代天骄王建本书主要内容讲:黄麻一杆旗——王树声;装甲兵之父——许光达;兵伐谋略家——陈赓;千里走皎龙——张云逸;铁血苏维埃——肖劲光;卿本擎天柱——罗瑞卿;百年虎威在——徐海东;赤胆铁将军——黄克诚;沙场百战多——栗红军大秀才——谭政等等。
-
赵世炎百年诞辰纪念集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科研管理部 编《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科研管理部编》的“回忆与怀念”部分,大多是赵世炎的姐姐赵世兰、夫人夏之栩等亲属,早在60年代亲自访问、收集、整理而成的。《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科研管理部编》的“赵世炎言论与佚文”部分,是在搜集了除《赵世炎选集》以外的、散见在各处的文章以及赵世炎在重要会议上的发言的基础上编辑而成的。
-
张国华将军在西藏赵慎应 著我与国华同志风雨同舟20余年,从1945年起到“文革”初期他离开西藏到四川,无论是军队还是地方,我一直是在国华同志领导下工作的。也许是一种巧合,也许是一种西藏情结,命运之神紧紧地把我们联系在一起。1972年,国华同志逝世时,年仅58岁。时隔8年,也就是1980年,中央派我第二次到西藏工作时,我刚好也是58岁。历史使命让我在其他同志之后接过国华同志的火炬,去完成他心系魂绕的未竞事业。记得第一次接触国华同志是在1946年东明战役时。此前,我对国华同志的情况只是耳闻。那次我团负责攻打东明城,身为纵队副政委的国华同志来我团指导工作。由于东明城防御坚固,开始几次攻打都不顺利。关键时刻,国华同志不顾个人安危到前沿指挥,同我们研究并帮助我们解决疑难问题,使我们圆满地完成了任务。通过这次接触,我深深感到,国华同志不仅善于做好政治工作,是一位可敬的政治工作领导者,而且英勇善战,是一位优秀军事指挥员。
-
曹锟全传周玉和,高乐才著暂缺简介...
-
孙武与《孙子兵法》原来本书包括:兵学的先知——孙子、兵经圣典——《孙子兵法》、白话简述《孙子兵法》、纵横古今,誉贯东西。
-
张宗昌全传阎少华,齐书深著19世纪末20世纪初,正是中国社会动荡不安、灾难深重的年代。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残酷压迫,中国政治腐败,经济落后,社会处于不统一和不平衡状态,人民生活痛苦,国家极其贫弱。在这种混乱不堪的年代,社会无理智和秩序可言,有枪就是草头王。因而,中国社会出现了大大小小的军阀和群雄割据的局面。这是北洋军阀黑暗统治的社会历史原因……
-
朱德的非常之路刘学民著朱德同志1886年出生于四川省仪陇县一个贫苦佃农的家庭。他在青年时 代,已深感我们的祖国正处在深重的苦难中。外国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中 国封建王朝的腐朽统治,把国家和民族已推到濒临灭亡的边缘,为了拯救祖 国,朱德同志和许多当时中国的先进分子一样,苦心焦虑地寻求救国救民的 道路。1909年,他在云南陆军讲武堂求学的时候,加入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 同盟会。他积极参与推翻清朝政府的辛亥革命,又在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护国战争中站在斗争的前列,英勇善战,功绩卓著。但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旧 民主主义革命不能使中国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地位,中国人民仍然处在贫困和苦难的深渊中。中国的真正出路在哪里他在苦闷中继续进行探索。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中国的五四运动使他在黑暗中青到了曙光,为了寻找革命真理,1922年他毅然抛弃官职,奔赴德国,在柏林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他把自己的生命完全奉献给共产主义的壮丽事业。朱德同志既是伟大的统帅,又是普通的士兵,堪称楷模,他的德行可与日月同辉。在他身上,可以看到中化民族优秀儿女那种可贵的凛然正气和铮铮铁骨。这本《朱德的非常之路》主要讲述的是他在中国革命时期的非常之路,讲述了他在这一时期的生活、革命思想、作战方针及参与策划的重要历史事件。充分表达了一代革命家的不凡胸襟,不凡的智谋。本书史料丰富真实,并具有一定的故事性。不妨一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