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人物
-
铁血战将王近山石尚山 著传主是《亮剑》李云龙原型、上甘岭战役指挥者,被誉为“疯子”将军的开国中将王近山。本书具大量一手资料,作者长期跟随将军数年,无论从军事知识、战役研究等方面还是从对传主的个性、心理描写等方面,都具有特殊性和独特性,也是进一步研究王近山以及我军军史战役的史料。传奇将军王近山是一个具有鲜明时代烙印及性格特色的悲剧性英雄。本书是一部讲述王近山将军在抗日战场上指挥“拐点战役”的几段传奇。
-
伍修权传《伍修权传》编写组 著本书是伍修权的官方传记,编写组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访了上百人曾与伍修权共同工作过的战友,并翻阅了大量档案材料,真实客观再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外交家伍修权的光辉一生。
-
伍修权传《伍修权传》编写组 著本书是伍修权的官方传记,编写组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访了上百人曾与伍修权共同工作过的战友,并翻阅了大量档案材料,真实客观再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外交家伍修权的光辉一生。
-
传奇粟裕余玮,陈晰 著《传奇粟裕》作者在大量实地走访、发掘新史料的基础上,以关键时间节点为经,以粟裕亲历的主要战役、战斗为纬,全面揭秘了一代战神叱咤战场的细节和精湛的军事指挥艺术,再现了共和国大将不为人知的细节和富有传奇色彩的戎马生涯,公正评述了这位无冕元帅的谜局人生。
-
万耀煌口述自传沈云龙 等 编;郭廷以 校;万耀煌 口述《万耀煌口述自传》由沈云龙、贾廷诗、陈存恭等人先后访问40次记录整理而成,郭廷以亲自校阅了口述记录稿。因万耀煌存有历年日记,这部口述自传资料甚为翔实具体,对于研究中国近现代历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战神粟裕步平 著本书讲述了粟裕从投身革命、参加南昌起义后,在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军事活动、杰出贡献,以及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和独特性格。突出了粟裕指挥的著名战役和军事生涯,有重点地叙述了粟裕在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军事指挥艺术,彰显出粟裕作为“战神”的卓越军事才能和杰出军事贡献,特别叙述了苏中三战三捷,指挥华东野战军战宿北、战鲁南、战莱芜、战蒙泰、战孟良崮、战沙土集、战豫东、战济南、战淮海等著名战役。是一部力求做到客观性和公正性、学术性、可读性于一体的书稿,史实准确、脉络清晰、重点突出,适合专业和非专业读者阅读。
-
左权传黎江波 著;高占祥 编左权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的高级将领。他从年轻时开始便坚决做了党的、革命的战士。自东江战争之后去莫斯科学习,他获得了丰富的斗争知识,回到中国参加武装斗争,凭借自己过人的胆识、杰出的军事才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战争史上的奇迹。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任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八路军前方总部参谋长,他协助指挥八路军,粉碎日伪军的“扫荡”,取得了百团大战等许多战役的胜利。1942年5月日军对太行山抗日根据地发动“大扫荡”,左权指挥部队掩护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等机关突围转移,不幸壮烈殉国,年仅37岁。左权的一生获得了中共领导人的高度评价。周恩来称他是“理论修养同时有实践经验的军事家”;朱德赞誉他“军事理论、战略战术、军事建设、参谋工作、后勤工作等方面有着极其丰富与辉煌的建树,是中国军事界不可多得的人才。”
-
蔡锷传周婷 著;高占祥 编本套书编委会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针对当代青少年的实际,策划了《中国人格读库》这样一套大型系列选题。
-
汪精卫传闻少华汪精卫早年参加中国同盟会,1910年3月谋刺摄政王载洋,事泄被捕,狱中赋诗“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一时为人传诵。武昌起义后获释。曾任《民报》主编。1924年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并任宣传部部长。1925的7月广东国民政府成立,被选为国民政府常务委员会主席和军事委员会主席,1927年在武汉发动七一五事变,宁沪汉三方合流后、任南京国民政府委员。1931年5月,联合反蒋各派在广州另组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对峙。九一八事变后,蒋、汪合组政府,汪精卫出任行政院长。抗战爆发后任国防最高会议副主席,国民党副总裁,地位仅次于蒋介石。1938年12月29日,发“艳电”,电文称:日本“对于中国无领土之要求”、“尊重中国之主权”,能使中国“完成其独立”,以“互相善邻友好、共同防共和经济合作”三原则,“与日本政府交换诚意,以期恢复和平”。这样做“不但北方各省可以保安,即抗战以来沦陷各地亦可收复,而主权及行政之独立完整,亦得以保持”,公开为日本侵略者辩护,投降日本,1940年3月10日在南京组建伪“国民政府”,汪任“行政院长”兼“国府主席”、“中央政治委员会最高国防会议主席”。1944年11月10日,汪病死于日本名古屋。
-
张学良全传张永滨本书旨在真实全面地记录张学良,从1901年6月出生到2001年10月14日谢世,这段长达百年的军政生涯、幽禁岁月及获得自由赴美探亲、定居的生活足迹。书中的文件、电报、书信、日记、演讲、诗词、文赋等均实录于文献、档案资料、口述历史及其墨迹、手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