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人物
-
我们的父亲高志航高耀汉 等 著《我们的父亲高志航》是由高志航的儿子与女儿共同回忆完成的一部传记性作。书中全面讲述了高志航传奇而不平凡的一生:他少年时就立志从军报国,中学毕业后投效空军、远赴法国学飞行;学成返国任东北航空处飞鹰队员,后渐受倚重九一八事变暴发,他南下加入中央航空署所属之航空队任队员;在八一三、八一四空战中,率机起飞迎击,首开记录,打下架日本飞机;1937年,不幸殉国,年仅30岁。同时书中还讲述了高志航三段不平凡的婚姻,一段是“父母是命,媒妁之言”,第二段是自由恋爱的跨国婚姻,第三段是在飞行表演中徊识、相许的金玉良缘。高志航是中国名的空军抗日英雄、中华民族的英雄,被称为“东北飞鹰,空军战魂”。《我们的父亲高志航》作为记述高志航一生的**手回忆性资料,对研究高志航,对传承爱国主义精神弥足珍贵,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
-
红色经典传奇100例刘上洋 编《红色经典传奇100例/100例经典系列》精选了建党95年以来,我党历史上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和经典传奇,例如“星火燎原”,“铁窗之歌”等,为我党的发展和伟大精神的体现和弘扬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红色经典传奇100例/100例经典系列》对这些人和事做了整理,作为建党95年的献礼。
-
余秋里传余秋里传记组暂缺简介...
-
老帅与少帅田闻一 著《老帅与少帅/张作霖与张学良全传》是一部讲述老帅张作霖与少帅张学良的传记性著作。前半部分重点讲述老帅张作霖传奇的一生,从出生时的弱不禁风,到少年的卖货郞,再到宦海沉浮大赢家,成为名副其实东北王,再到皇菇屯的惊天一炸死于日本人之手……后半部分重点讲述的是少帅张学良幼年丧母,作为大军阀张作霖*钟爱的长子又几经战争的洗礼,忍受父亲被日本人谋杀的家仇国耻,*终担负起身上的家国重任,成长为东北三省的领导者,并于三十六岁那年与杨虎城将军策划了西安事变,促成国共合作、一致抗日,而他自身却因此被软禁长达半个世纪之久。
-
林遵传杨肇林 著林遵少将出身海军世家,其家庭有着优秀的爱国传统。其叔祖父林则徐为著名爱国主义英雄,其父林朝曦在清政府先后任海军艇长和海军电雷学校学监,经常教育他以林则徐为榜样,做一个爱国的人。在家庭影响下,林遵先后进入烟台海校、福建马尾海校和英国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学习,以建设现代化海军为己任。1939年,林遵归国投身抗日战争,在长江中游有效牵制日军,为抗日战争做出重要贡献。1946年,林遵率领舰队接收南沙群岛和西沙群岛回归祖国怀抱,为捍卫祖国海防做出贡献。林遵一贯反对内战,在1949年,他率领海军第二舰队起义,为我军渡江战役的胜利做出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他与张爱萍将军精诚合作,为新中国海军的现代化做出重要贡献。书稿以细腻的笔触,反映了林遵将军波澜壮阔的一生。具有极强的可读性和教育意义。
-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叶茂庭 编著暂缺简介...
-
霓虹灯下的兵魂黄明光 著本书是首本由“南京路上好八连”(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警备区某部三营第八连)战士亲自撰写的“好八连”回忆录,记述了作者在“好八连”当兵期间,和战友们一起牢记“两个务必”,按照毛主席《八连颂》要求,在南京路上站岗放哨、军训卫国、巡逻除暴、为民服务和千里野营、围海造田、救灾抢险、保卫大上海,以及执行特殊任务等鲜为人知的故事。部分讲述了作者离开“好八连”后,按“好八连”连训,在从政岗位上长期严于律己、艰苦奋斗、拒腐蚀永不沾、为人民几十年,励志文艺事业,奋斗不止的往事。反映出一名在“好八连”接受洗礼的战士铸就出来的兵魂。全书30余万字,近百幅照片,图文并茂,披露了很多不为人知的历史细节,读来清新、平实,如临其境,感人至深,满满都是中国军人正能量。
-
多是横戈马上行张雄文 著《多是横戈马上行 野战主将粟裕》基本按照粟裕一生的时间顺序,选取粟裕一生中有关战争和生平逸事等珍闻片段,采取流行的散文笔法,叙议结合,叙述了粟裕一生的政治、军事活动和杰出贡献,生动地反映了粟裕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和不事张扬、谦逊让人的人格魅力。重点讲述了粟裕如何从战场上成长,又如何筹划、指挥华东野战军的重大战役,特色是表现粟裕的杰出军事才干和指挥艺术,采取了很多身边人和老部下的回忆佐证真实性,不涉及其他人事和蒙冤平反以及生活侧面等方面内容。
-
张作霖大传关河五十州 著本书是以张作霖传主的历史人物传记,通过讲述张作霖如何从受招安的土匪,进而一步步成为“关外王”、“满蒙之王”乃至在北京“登基”担任大元帅的过程,展现了在特殊历史背景下,一个乱世枭雄极具传奇色彩的一生。 本书力求从一个更为全面和客观的角度进行观察,既如实地描写张传霖为了“取天下”,不惜穷兵黩武,争霸中原,导致误国误民误己的一面,同时也没有忽略他顶着压力,巧妙地与日本人进行周旋,从而千方百计维护国家主权的一面。包括对张作霖的部下杨宇霆、郭松龄以及他的儿子张学良等,书中也在有确凿史料可以进行佐证的基础上,做了不同于一般书籍的评价,足以令人耳目一新。 本书在创作时参考和挖掘了许多极有价值的珍贵史料,尤其对相关的中日史料进行了对比研究,对于张作霖的性格特点、人生际遇和当时民国光怪陆离的历史事实,给予了全方位的新鲜解读。
-
永恒的记忆李志华红军长征在四川期间,各族人民积极参加红军,除川陕根据地外,据不完全统计,四川有4.5万余人参加红军,其中藏、彝、羌、回、苗等少数民族有1.5万余人。红军不仅在少数民族地区生存了下来,而且还赢得了少数民族人民的无私援助,更吸纳了大批少数民族红军战士,这是党和红军民族政策的伟大胜利。《红军长征系列丛书 永恒的记忆:长征中的12名川籍少数民族红军》主要记述了中央红军巧渡金沙江进入凉山以及红四方面军从四川通江、南江、巴中出发到达甘孜、阿坝,藏、彝、羌等少数民族踊跃参加红军的故事,以及这些人物一生的光辉历程。由于历史久远,红军长征转战艰苦,史料存查严重不足,参加红军的少数民族人员有文字记载的较少,资料留存较少,我们仅仅收集到12名少数民族红军的资料。而针对仅有的人员除了简要文字资料外,图片更为稀缺,只能用沿途的战役及其地理图片弥补书中的单调空白之处。尽管如此,这些文字和图片仍不失为四川少数民族红军英雄人物对中国革命历史贡献的缩影,他们也是众多四川少数民族红军战士的代表。长征的胜利谱写了红军战无不胜的凯歌,四川少数民族红军的英雄事迹,则进一步诠释了这一光照千秋的历史事件。鉴于上述原因,这里郑重说明两点:一是对这12名少数民族红军战士的介绍可能有误,恳请其家人给予善意的理解和指正,以备再版或者其他著述转载时更新;二是这12名之外的其他少数民族红军,甚至是汉族红军,有资料的可提供给当地党史部门或者本社,以备今后编写同类著述时使用。《红军长征系列丛书 永恒的记忆:长征中的12名川籍少数民族红军》在编写过程中,得到凉山、甘孜、阿坝三州党史部门的支持与协助。另外,赵宏同志承担了马骏一章初稿的撰写,在这里一并致以谢意。为了便于阅读,作者采取纪实手法,对文字进行提炼加工处理。《红军长征系列丛书 永恒的记忆:长征中的12名川籍少数民族红军》是一部爱国主义和党史教育的通俗读本。《红军长征系列丛书 永恒的记忆:长征中的12名川籍少数民族红军》的编写,旨在传承革命先烈的奋斗精神,为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提供真实可信的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