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现象学十四讲
作者:洪汉鼎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01-01
ISBN:9787010072364
定价:¥36.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现象学十四讲》力求让现象学接近人生,阐明现象学带给我们文化与理智生活的意义与贡献。《现象学十四讲》认为,现象学最大的贡献,就在于使我们前哲学的生活、经验与思考获得正当有效性。对于我们这些受过近代科学启蒙的人来说,理性与科学固然给了我们重大成就,但一旦我们步入后现代时,它们就显得薄弱不足了,而现象学正是在这里启示了我们。
作者简介
洪汉鼎/著洪汉鼎,1938年11月19日生于江苏省南京市,原籍湖南长沙,1951至1956年在江苏无锡市辅仁中学读书。1956年夏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从习于贺麟教授、洪谦教授和冯友兰教授,研习西方哲学,1961年毕业。1963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1978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任贺麟教授助手。1983年获德国洪堡基金会研究资金,赴德国进修两年,由于对中德哲学交流作出贡献,1984年10月受德国总统卡斯顿斯的接见。1985年返国后,任职于北京社会科学院哲学所。1986年任研究员(教授)。1991年荣获德国杜塞尔多夫哲学名誉博士,之后多次赴德国、香港等地讲学。1992年成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94年代表作《斯宾诺莎哲学研究》(1993年,人民出版社出版)获北京市第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995年任德国杜塞尔多夫大学哲学院客座教授,并在德国讲学一学期。回国后,先后任山东大学、东南大学客座教授,担任北京大学、人民大学和南开大学博士论文答辩委员会委员,并任北京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1996年译著《真理与方法》两卷本(1993~1995年台湾时报文化出版公司出版)获北京市第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自2001年起,一直在台湾几所大学任教。现任北京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山东大学中国诠释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华全国西方哲学史学学会和现代外国哲学学会理事,以及国际斯宾诺莎学会(荷兰、德国)理事。
目录
序言
重新回到现象学的原点
第一讲
哲学史古代、近代与当代的区分
当代哲学的两大倾向:分析哲学与现象学
第二讲
再论当代哲学的两种倾向或运动:
分析哲学与现象学
第三讲
胡塞尔现象学的三个时期,他的著作介绍
第四讲
现象学所讲的现象
当代现象学与以往的现象学的区别
第五讲
何谓现象学的本质与本质直观
第六讲
现象学所讲的观念或艾多斯
观念一词的哲学史
第七讲
现象学最初目标一一哲学作为严格的科学
第八讲
现象学指导原则——面向事情本身
第九讲
现象学根本方法——现象学还原
第十讲
时间性分析——现象学还原典型例证
第十一讲
现象学特征之一——意向性
第十二讲
现象学特征之二——明见性
第十三讲
现象学特征之三——构成性
第十四讲
现象学最后归宿——生活世界与先验自我
参考文献
后记
重新回到现象学的原点
第一讲
哲学史古代、近代与当代的区分
当代哲学的两大倾向:分析哲学与现象学
第二讲
再论当代哲学的两种倾向或运动:
分析哲学与现象学
第三讲
胡塞尔现象学的三个时期,他的著作介绍
第四讲
现象学所讲的现象
当代现象学与以往的现象学的区别
第五讲
何谓现象学的本质与本质直观
第六讲
现象学所讲的观念或艾多斯
观念一词的哲学史
第七讲
现象学最初目标一一哲学作为严格的科学
第八讲
现象学指导原则——面向事情本身
第九讲
现象学根本方法——现象学还原
第十讲
时间性分析——现象学还原典型例证
第十一讲
现象学特征之一——意向性
第十二讲
现象学特征之二——明见性
第十三讲
现象学特征之三——构成性
第十四讲
现象学最后归宿——生活世界与先验自我
参考文献
后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