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钱学森科学思想研究
作者:钱学敏 著
出版社: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06-01
ISBN:9787560527512
定价:¥65.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钱学森的科学思想博大精深,反映了我们这个时代精神的精华,内容涉及人类知识体系的各个方面,有些科学领域他探索得很深,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提出了前瞻性的预见和设想。他的科学理论体现着辩证的哲学思维,他的哲学思想有着深厚的科学底蕴;他的科学思想来自实践、为了实践,常常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以及有关科学技术等多学科知识的综合集成;他的科学观与方法论不仅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和当代世界最先进的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革命的成果,而且凝聚着深厚的爱国热情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都是为了祖国的强大、世界的和平、人民的幸福。这本《钱学森科学思想研究》是在钱学森的督促、指导和帮助下,作者陆续写成并发表了文章的基础上,进行编选、修改、补充而成。由于成文前后相距近20年,因而各章间不免有些重复,也会有不少疏漏甚至理解不妥之处,作者不揣浅陋把这块还没有烧透的砖抛出来,意在恭请读者批评指教,并望引出大批精品美玉。有一段往事至今思之仍历历在目,那就是1936年夏天,钱学森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仅用一年时间就获得了硕士学位,这消息从太平洋彼岸乘着海风传到北京,令我们这个一向平静而安祥的书香之家立刻激动起来,祖父和父母非常高兴,扬着笑脸引以为荣,时常津津有味地给我们兄弟姐妹讲述我们的堂兄钱学森的故事,说他在家里时如何勤勉好学、如何聪明、有灵气等等。
作者简介
钱学敏,1933年出生,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兼职教授。1961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先后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担任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哲学史的教学与科学研究工作。1989年以来,参加钱学森亲自领导的学术研讨班子,研究和阐述钱学森的科学与哲学思想。 参与撰写的主要著作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史》(8卷本)、《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词典》、《马克思主义百科要览》、《不朽的青春》(青年恩格斯)、《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等。参与翻译的主要著作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德文版),《通往1991年以来撰写并发表有关钱学森科学思想研究的文、章30余篇,刊登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科技日报》、《中国科学报》、《中国文化报》、《社会科学报》、《北京日报》、《天津日报》等报刊上,以及《新华文摘》、《哲学研究》、《北京大学学报》、《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学报》、《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等刊物上,部分论文被国内外一些图书和报刊转载。 论文曾荣获:北京行为科学学会1993年度优秀论文一等奖、《中国科学报》1995年度读者最喜爱的文章、《中国文化报》1996年度理论类作品一等奖、《首都师范大学学报》首届优秀论文(2000~2005年)一等奖等。 1990年以来,曾应邀到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方交通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江苏工业大学、山东烟台大学、解放军总参工程兵某设计研究院等十几个单位讲授钱学森的科学与哲学思想。
目录
钱学森致钱学敏的部分信件
致读者
绪言
第1章 钱学森的科学观与方法论
1.1 钱学森的科学观
1.2 钱学森的方法论
第2章 钱学森的哲学探索
2.1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2.2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整体构想
2.3 揭示事物固有联系的科学分类方法
2.4 对世界本质的深入探讨
2.5 关于科技革命与社会革命的唯物史观
2.6 新的社会历史观——“世界社会形态”
2.7 整体观与大成智慧学
第3章 钱学森论科技革命与社会革命
3.1 当今世界发展的主流
3.2 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
3.3 产业革命和产业
3.4 政治革命和文化革命
3.5 社会主义建设总体设计部
第4章 钱学森关于建立科学技术业的构想
4.1 一项重大的战略决策
4.2 科学技术业的内容与组织管理
4.3 关键在于参与者的素质
第5章 钱学森关于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构想
5.1 科学与技术
5.2 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概貌
5.3 新的科学分类法
5.4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5.5 再谈现代科学技术体系
第6章 钱学森的“大成智慧学”
6.1 大成智慧学提出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
6.2 大成智慧学构成的科学基础和知识源泉
6.3 大成智慧学的理论基础与方法论
6.4 实行大成智慧教育 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
第7章 钱学森论开放的复杂巨系统
7.1 复杂巨系统是相当普遍的客观现实
7.2 要从整体上考虑并解决问题
7.3 认识和处理复杂巨系统的综合集成法
7.4 运用综合集成法的集体——总体设计部
7.5 解决复杂性问题需要大成智慧
第8章 钱学森的艺术情趣
8.1 良好的家庭和学校教育
8.2 “火箭小组”的艺术启迪
8.3 音乐家的艺术熏陶
8.4 艺术当随时代为人民
8.5 大成智慧与灵感思维
8.6 “艺术与科学技术相结合”
第9章 钱学森论科学艺术与创新思维
9.1 文学艺术与现代科学技术体系
9.2 科学思维方式与艺术思维方式
9.3 科学与艺术结合——群星之路
9.4 文学艺术发展的广阔天地
9.5 科学与艺术的社会功能
9.6 科学与艺术是不断丰富的一对范畴
9.7 科学与艺术相须而行共同发展
9.8 科学与艺术相辅相成、综合创新
第10章 钱学森论思维科学
10.1 思维科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10.2 思维科学的体系结构
10.3 思维科学的发展及其深远意义
第11章 钱学森关于教育事业的设想
11.1 教育与科技将成为影响国家发展的关键因素
11.2 关于大成智慧教育的设想
11.3 大成智慧教育与现代科学技术体系
11.4 大成智慧教育重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1.5 大成智慧教育要把哲学与科学技术结合起来
11.6 大成智慧教育必须加强情感和品德教育
11.7 大成智慧教育将是一场伟大的革命
第12章 钱学森的“社会论”
12.1 “社会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组成部分
12.2 “社会论”着重于个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12.3 “社会论”要观察社会调控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12.4 要害在于阐明道德与法的辩证统一
12.5 真正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是最高尚的人
第13章 钱学森论地理系统和社会系统
13.1 地理系统的演化与层次结构
13.2 地理系统的开放性与复杂性
13.3 地理科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
13.4 社会系统三侧面的结构与功能
13.5 社会系统发展的根本动因
13.6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系统结构
第14章 钱学森的“大农业”观
14.1 研究充分利用太阳能的科学技术
14.2 研究发展大农业的各种高科技
14.3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
14.4 迎接第六次产业革命
第15章 钱学森关于“建筑科学”的思考
15.1 “建筑科学”的层次结构
15.2 建设“山水城市”造福人民
第16章 钱学森——民族的骄傲
后记
致读者
绪言
第1章 钱学森的科学观与方法论
1.1 钱学森的科学观
1.2 钱学森的方法论
第2章 钱学森的哲学探索
2.1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2.2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整体构想
2.3 揭示事物固有联系的科学分类方法
2.4 对世界本质的深入探讨
2.5 关于科技革命与社会革命的唯物史观
2.6 新的社会历史观——“世界社会形态”
2.7 整体观与大成智慧学
第3章 钱学森论科技革命与社会革命
3.1 当今世界发展的主流
3.2 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
3.3 产业革命和产业
3.4 政治革命和文化革命
3.5 社会主义建设总体设计部
第4章 钱学森关于建立科学技术业的构想
4.1 一项重大的战略决策
4.2 科学技术业的内容与组织管理
4.3 关键在于参与者的素质
第5章 钱学森关于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构想
5.1 科学与技术
5.2 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概貌
5.3 新的科学分类法
5.4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5.5 再谈现代科学技术体系
第6章 钱学森的“大成智慧学”
6.1 大成智慧学提出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
6.2 大成智慧学构成的科学基础和知识源泉
6.3 大成智慧学的理论基础与方法论
6.4 实行大成智慧教育 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
第7章 钱学森论开放的复杂巨系统
7.1 复杂巨系统是相当普遍的客观现实
7.2 要从整体上考虑并解决问题
7.3 认识和处理复杂巨系统的综合集成法
7.4 运用综合集成法的集体——总体设计部
7.5 解决复杂性问题需要大成智慧
第8章 钱学森的艺术情趣
8.1 良好的家庭和学校教育
8.2 “火箭小组”的艺术启迪
8.3 音乐家的艺术熏陶
8.4 艺术当随时代为人民
8.5 大成智慧与灵感思维
8.6 “艺术与科学技术相结合”
第9章 钱学森论科学艺术与创新思维
9.1 文学艺术与现代科学技术体系
9.2 科学思维方式与艺术思维方式
9.3 科学与艺术结合——群星之路
9.4 文学艺术发展的广阔天地
9.5 科学与艺术的社会功能
9.6 科学与艺术是不断丰富的一对范畴
9.7 科学与艺术相须而行共同发展
9.8 科学与艺术相辅相成、综合创新
第10章 钱学森论思维科学
10.1 思维科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10.2 思维科学的体系结构
10.3 思维科学的发展及其深远意义
第11章 钱学森关于教育事业的设想
11.1 教育与科技将成为影响国家发展的关键因素
11.2 关于大成智慧教育的设想
11.3 大成智慧教育与现代科学技术体系
11.4 大成智慧教育重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1.5 大成智慧教育要把哲学与科学技术结合起来
11.6 大成智慧教育必须加强情感和品德教育
11.7 大成智慧教育将是一场伟大的革命
第12章 钱学森的“社会论”
12.1 “社会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组成部分
12.2 “社会论”着重于个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12.3 “社会论”要观察社会调控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12.4 要害在于阐明道德与法的辩证统一
12.5 真正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是最高尚的人
第13章 钱学森论地理系统和社会系统
13.1 地理系统的演化与层次结构
13.2 地理系统的开放性与复杂性
13.3 地理科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
13.4 社会系统三侧面的结构与功能
13.5 社会系统发展的根本动因
13.6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系统结构
第14章 钱学森的“大农业”观
14.1 研究充分利用太阳能的科学技术
14.2 研究发展大农业的各种高科技
14.3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
14.4 迎接第六次产业革命
第15章 钱学森关于“建筑科学”的思考
15.1 “建筑科学”的层次结构
15.2 建设“山水城市”造福人民
第16章 钱学森——民族的骄傲
后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