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古典文献学基础

古典文献学基础

作者:董洪利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01-01

ISBN:9787301129807

定价:¥36.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中国文化作为狭义的观念形态,显然无法单独存在,而是需要借助实物制作、规章制度、风俗习惯,语言文字诸类文化载体,方能成为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的广义文化现实。其间以语言文字作为表现符号的文献堪称是中国文化的主要载体,而主要以书籍形式表现的古典文献更是凝聚中华民族智慧与经验的结晶。
作者简介
  董洪利,1948年生,文学博士,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文献教研室主任,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副主任。开设课程有“训诂学”、“论语讲读”、“孟子研究”、“古籍注释综合研究”等,代表著作有《古籍的阐释》、《孟子研究》、《亚圣的理想》(合著)、《屈原集校注》(合著)、《楚辞集解》等。
目录
封面
扉页
版权页
目录
《普通高校中文学科基础教材》总序 温儒敏
第一章 总论——辨章学术 考镜源流
    第一节 文献与文献学
        一 文献释义
        二 文献学的内涵与外延
    第二节 古典文献学的知识架构
        一 核心层面
            1.校雠与曰录学
            2.版本学
            3.校勘学
            4.古籍编纂学
            5.辨伪与辑佚学
            6.经典诠释学
        二 一般层面
            1.载体与形制
            2.刊刻印刷
            3.古籍典藏
        三 专题层面
            1.简帛文献
            2.敦煌文献
            3.域外汉籍
            4.石刻文献
            5.方志与族谱
    第三节 古典文献学的价值体现
第二章 古籍版本学
    第一节 古籍版本学的定义
        一 “古籍”
        二 “版本”
        三 “古籍版本学”
    第二节 何谓“善本”
    第三节 版本学有关名词术语
        一 单页古书的版式结构
        二 古书的外形结构
        三 其他名称
        四 古书版本的类别
            1.以刻印时间分
            2.按刻印地区分
            3.以刻印单位区分
            4.以工艺区分
            5.以内容区分
    第四节 书册制度
        一 图书简史
            1.甲骨文
            2.金文届
            3.简策
            4.帛书
            5.石经
        二 纸的发明
        三 纸书装帧形式的演变
            1.卷轴装
            2.旋风装
            3.经折装
            4.梵夹装
            5.蝴蝶装
            6.包背装
            7.线装
    第五节 雕版印刷与活字印刷
        一 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1.有关诸说
            2.几点认识
        二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
            1.毕昇与泥活字
            2.各种活字印刷的发展
    第六节 历代刻书状况及特点
        一 宋代刻书
            1.监本
            2.公使库本
            3.家刻
            4.坊刻
            5.刻书特点
        二 辽、金、元刻书
            1.辽国刻书
            2.金国刻书
            3.元代刻书
        三 明代刻书
            1.经厂本
            2.南北监本
            3.藩刻本
            4.书帕本
            5.毛晋刻本
            6.坊刻本
            7.刻书特点
        四 清代刻书
            1.武英殿本
            2.监本
            3.官书局本
            4.家刻
            5.坊刻
            6.刻书特点
    第七节 古籍版本学基本技能
        一 版本鉴定
            1.基本方法举例
            2.活字印本的鉴别
            3.写本的鉴别
        二 版本考订
            1.意义
            2.怎样分析版本源流、归纳版本系统
            3.版本考订成果的几种表达形式
        三 版本鉴定与版本考订的辩证关系
            1.目的不同
            2.方法不同
            3.二者之间又有机联系
第三章 古籍目录学
    第一节 目录与目录学
        一 “目录”名称的由来
        二 目录学的形成及意义
    第二节 古籍目录的功用
        一 指点读书治学的门径
        二 考察学术源流的演变
        三 了解书籍的内容,查找所需图书
        四 考察书籍的源流,辨别书籍的真伪
    第三节 古籍目录分类及演变
        一 《七略》与六分法
        二 四部分类法的产生
        三 “四分”、“五分”、“七分”法并行
        四 四分法正统地位的确立
    第四节 古籍目录编制简况
        一 《汉书·艺文志》
        二 《隋书·经籍志》
        三 《旧唐书·经籍志》与《新唐书·艺文志》
        四 宋代的几部重要目录
            1.《崇文总目》
            2.《中兴馆阁书目》及《中兴馆阁续书目》
            3.《宋书·艺文志》
            4.《郡斋读书志》
            5.《直斋书录解题》
            6.《通志·艺文略》
            7.《文献通考·经籍考》
        五 明代的几部目录
            1.《文渊阁书目》
            2.《新定内阁藏书目录》
            3.《围史经籍志》
            4.《干顷堂书目》
            5.《明史·艺文志》
        六 《四库全书》与《四库全书总目》
    第五节 古籍目录的主要类型
        一 从编制目的、功用上区分
            1.国家书目
            2.史志目录
            3.私藏目录
        二 从内容、性质上区分
            1.综合目录
            2.专科目录
            3.特殊目录
第四章 校勘学
    第一节 校勘与校勘学
        一 什么是校勘?为什么古籍需要校勘?
            1.什么是校勘
            2.“校勘”的基本含义及历史演变
            3.校勘的根本原则
            4.占籍校勘的重要性
        二 校勘与校勘学
        三 与校勘相关的几个概念
            1.校勘与校对
            2.校勘与校读
            3.校勘与校雠
    第二节 校勘的历史发展与校勘学的形成建立
    第三节 校勘的方法和依据
        一 古籍的基本构成
        二 校勘的方法
            1.对校
            2.本校
            3.他校
            4.理校
        三 校勘的依据
            1.理论依据
            2.材料依据
    第四节 致误原因和校勘通例
        一 讹误现象
        二 误字通例
            1.字形致误
            2.语音致误
            3.文义致误
        三 脱文通例
        四 衍文通例
        五 倒文通例
        六 错简通例
    第五节 校勘的具体步骤与校记的撰写
        一 校勘的准备工作
        二 校勘考证
        三 校记的撰写
            1.出校原则
            2.校改方式
            3.校记的撰写
            4.叙例
第五章 训诂学
    第一节 概说
        一 训诂释义
        二 训诂的起因与发展
            1.先秦时期的训诂学
            2.汉代的训诂学
            3.魏晋隋唐时期的训诂学
            4.宋元叫时期的训诂学
            5.清代的训诂学
    第二节 训诂的内容与方法——解释语言文字
        一 解释词义
            1.形训
            2.声训
            3.义训
        二 解释语法
            1.解释虚词
            2.解释句法结构
    第三节 常用的训诂术语
        一 某,某也;某者,某也;某也者,某也
        二 谓
        三 言
        四 犹
        五 曰
        六 当为、当作
        七 读为、读曰
        八 读如、读若
        九 之言(之为言)
        十 谓之
    第四节 分析句读
        一 什么是句读
        二 分析句读的重要性
        三 如何分析句读
第六章 辑佚与辨伪
    第一节 辑佚
        一 什么是散佚文献以及散佚文献的类型
            1.散佚之书
            2.散佚之篇
            3.脱佚之文
        二 什么是辑佚以及辑佚工作的意义
            1.恢复旧典
            2.完备资料
            3.保存文献
            4.存目备考
            5.合力作用
        三 古书散佚的原因
            1.书厄说
            2.文献传播的技术手段造成的散佚
            3.文献自身学术水平造成的散佚
            4.由于观念落后引起的散佚
            5.集大成性质的书籍出现造成早期文献散佚
        四 辑佚的方法
            1.郑樵的观点
            2.辑佚的文献资源
            3.散佚文献的认定
            4.散佚文献的检索与搜集届
            5.辑本文献的编排与考校
        五 辑佚工作应当注意的问题
            1.辑佚时可能遇到的问题
            2.辑佚时应该具备的知识
    第二节 辨伪
        一 什么是伪书、辨伪以及辨伪工作的重要性
            1.伪书
            2.辨伪
            3.辨伪的重要性
        二 古人作伪的原因
            1.古人作伪的主观原因
            2.古人作伪的客观条件
        三 辨伪的方法
            1.古人对辨伪方法的总结
            2.近代以来对辨伪方法的总结
            3.辨伪方法
        四 辨伪工作应当注意的问题
            1.以正确的观念为指导
            2.综合运用多种方法
            3.关注考古发现
        五 正确认识伪书的价值
            1.保存古代的佚书
            2.保存古代的神话
            3.保存古代的制度
            4.保存古代的思想
            5.保存古代的科技
            6.保存古代的语言
后记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