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环境监测
作者:陈玲,赵建夫 主编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08-01
ISBN:9787122030986
定价:¥35.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将环境监测的对象进行了明确的分类,详细讲述了各种监测技术的基础理论和手段。内容包括环境和环境污染概述、水质监测和分析、环境空气及气体污染源监测、土壤污染监测、固体废物监测、生物污染监测、环境监测新技术以及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本书在书后附加了12个实验。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环境工程和环境科学专业的本科生教材使用,同时可供环境监测站、科研院所相关工作人员参考阅读。
作者简介
暂缺《环境监测》作者简介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环境和环境污染
1.2 污染物来源和性质
1.2.1 污染物的化学类别
1.2.2 污染物的性质
1.2.3 优先控制污染物
1.2.4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1.3 污染源及其监测
1.3.1 污染源类别及其监测(或普查)
1.3.2 污染源监测的法律依据
1.3.3 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
1.4 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
1.4.1 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
1.4.2 环境监测的内涵
1.4.3 环境监测的特点
1.4.4 环境监测的技术路线
1.5 环境标准
1.5.1 环境标准的作用
1.5.2 环境标准的分类和分级
1.5.3 制订环境标准的原则
1.5.4 环境标准的实施
1.5.5 水环境标准
1.5.6 大气环境标准
1.5.7 土壤和固体废物控制标准
1.5.8 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1.6 环境监测的特点与学习目的
习题与思考题
第2章 水质监测和分析
2.1 水资源和水污染
2.1.1 水资源
2.1.2 水污染
2.1.3 水质监测与分析的目的
2.1.4 监测项目的选择
2.1.5 水质监测分析方法
2.1.6 排污总量监测项目与监测方法
2.2 水质监测方案制订
2.2.1 地表水水质监测
2.2.2 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
2.2.3 水污染源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
2.2.4 水生生物监测
2.2.5 底质(沉积物)监测
2.2.6 供水系统水质监测
2.2.7 流量监测
2.3 水样采集和保存
2.3.1 水样类型
2.3.2 水样及其相关样品采集
2.3.3 水样的运输和保存
2.4 水样的预处理
2.4.1 样品的消解
2.4.2 样品分离与富集
2.5 适合现场监测的水质指标
2.5.1 温度
2.5.2 浊度与透明度
2.5.3 电导率
2.5.4 pH值
2.5.5 溶解氧
2.6 感官物理性质
2.6.1 颜色
2.6.2 固体物质
2.6.3 硬度
2.7 酸碱性质
2.7.1 水的酸度
2.7.2 水的碱度
2.8 主要阴离子
2.8.1 氯化物和余氯
2.8.2 硫酸盐与硫化物
2.8.3 氟化物
2.8.4 主要阴离子的离子色谱法测定
2.9 有机物综合指标
2.9.1 化学需氧量
2.9.2 生化需氧量
2.9.3 总有机碳
2.9.4 有机物综合测试方法比较
2.9.5 矿物油和动植物油
2.10 痕量有机污染物的分离与测定
2.10.1 气相色谱法
2.10.2 高效液相色谱法
2.11 营养性物质
2.11.1 含氮化合物
2.11.2 含磷化合物
2.12 痕量金属和非金属物质
2.12.1 痕量金属
2.12.2 痕量非金属
习题与思考题
第3章 环境空气及气体污染源监测
第4章 土壤污染监测
第5章 固体废物监测
第6章 生物污染监测
第7章 环境监测新技术发展
第8章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
实验
参考文献
1.1 环境和环境污染
1.2 污染物来源和性质
1.2.1 污染物的化学类别
1.2.2 污染物的性质
1.2.3 优先控制污染物
1.2.4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1.3 污染源及其监测
1.3.1 污染源类别及其监测(或普查)
1.3.2 污染源监测的法律依据
1.3.3 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
1.4 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
1.4.1 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
1.4.2 环境监测的内涵
1.4.3 环境监测的特点
1.4.4 环境监测的技术路线
1.5 环境标准
1.5.1 环境标准的作用
1.5.2 环境标准的分类和分级
1.5.3 制订环境标准的原则
1.5.4 环境标准的实施
1.5.5 水环境标准
1.5.6 大气环境标准
1.5.7 土壤和固体废物控制标准
1.5.8 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1.6 环境监测的特点与学习目的
习题与思考题
第2章 水质监测和分析
2.1 水资源和水污染
2.1.1 水资源
2.1.2 水污染
2.1.3 水质监测与分析的目的
2.1.4 监测项目的选择
2.1.5 水质监测分析方法
2.1.6 排污总量监测项目与监测方法
2.2 水质监测方案制订
2.2.1 地表水水质监测
2.2.2 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
2.2.3 水污染源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
2.2.4 水生生物监测
2.2.5 底质(沉积物)监测
2.2.6 供水系统水质监测
2.2.7 流量监测
2.3 水样采集和保存
2.3.1 水样类型
2.3.2 水样及其相关样品采集
2.3.3 水样的运输和保存
2.4 水样的预处理
2.4.1 样品的消解
2.4.2 样品分离与富集
2.5 适合现场监测的水质指标
2.5.1 温度
2.5.2 浊度与透明度
2.5.3 电导率
2.5.4 pH值
2.5.5 溶解氧
2.6 感官物理性质
2.6.1 颜色
2.6.2 固体物质
2.6.3 硬度
2.7 酸碱性质
2.7.1 水的酸度
2.7.2 水的碱度
2.8 主要阴离子
2.8.1 氯化物和余氯
2.8.2 硫酸盐与硫化物
2.8.3 氟化物
2.8.4 主要阴离子的离子色谱法测定
2.9 有机物综合指标
2.9.1 化学需氧量
2.9.2 生化需氧量
2.9.3 总有机碳
2.9.4 有机物综合测试方法比较
2.9.5 矿物油和动植物油
2.10 痕量有机污染物的分离与测定
2.10.1 气相色谱法
2.10.2 高效液相色谱法
2.11 营养性物质
2.11.1 含氮化合物
2.11.2 含磷化合物
2.12 痕量金属和非金属物质
2.12.1 痕量金属
2.12.2 痕量非金属
习题与思考题
第3章 环境空气及气体污染源监测
第4章 土壤污染监测
第5章 固体废物监测
第6章 生物污染监测
第7章 环境监测新技术发展
第8章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
实验
参考文献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