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袖/政治人物
-
伟大的历险李剑鸣著罗斯福的经历所包含的艰苦奋发、自强不息的精神,对于任何一国的人民都可资借鉴,研究罗斯福就等于研究一个时代,他代表着美国历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时代,他的一生经历曲折有趣,相信读者对此也有兴趣。
-
白凡逸志(韩国)金九著;宣德五,张明惠译本书是大韩民国开国元勋金九(1876-1949)的自叙传。白凡是金九的号,《白凡逸志》本意是“凡人的自传”。但他的生极不平凡,在国内入狱三次,受尽酷刑,度过近10年铁窗生涯;在中国亡命26年,策划了狙击日皇和上海虹口公园的爆炸事件日寇曾以60万元大洋赏格通缉他……。《白凡逸志》既是大韩开国血史的实录,也是金九为反抗日本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斗争的见证。书中既有波澜壮阔的韩国近现代史场景,也有感情丰富、情节曲折、细腻动人的描写,是一部可读性很强的不朽之作。
-
博览群书的毛泽东侯俊智著本书是“毛泽东的世界丛书”之一。毛泽东毕生热爱读书,奉行“活到老,学到老”。读起书来总是孜孜不倦,反复推敲,废寝忘食,可谓如痴如醉。在日理万机的情况下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读书佳话和美谈。《博览群书的毛泽东》以独特的视角,深刻解读了毛主席与书的不解之缘,以及书对他人生轨迹的影响,并通过大量发人深省的阅读故事,真实再现了毛泽东从普通读者到开国领袖的人格升华,突出了书籍对他的激励作用和借鉴价值,从侧面彰显了阅读在人生历程中的重要意义。从本书中我们不但可以学到领袖阅读的技巧和方法,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还能学到为人处世的态度和崇高的精神追求。
-
毛泽东的读书生活龚育之毛泽东并非出生于书香门第,对读书的酷爱,也并非从书斋式的学问研究出发,而是基于一种朴素的社会理想、人生目标。早年的毛泽东,承继了中国知识分子读书为了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传统品德。当他真正走上了革命道路,便自然而然地将读书运用到救国、治国,治理天下的革命实践当中。读书,可以说是毛泽东一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毛泽东的读书生活,有很多故事流传。青年时期,为了锻炼毅力,在街头读书,以求闹中取静;战争时期,生活在最艰苦、最紧张的环境中依然没有放弃读书,书籍是他最宝贵的财富,他对书籍爱护有加。因形势所迫,有时不得不放弃所有书籍,每逢此时,他都十分伤心。他的大部分藏书,特别是他有过批注的书,几经辗转,历尽艰辛,最终搬到了北京。解放后,他将卧床一半的位置留给了书,为的是能够更便利地取书、读书,真正是以书为伴。
-
毛泽东和他的一些亲人唐春元著毛泽东,湖南湘潭人。诗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毛泽东和他的一些亲人》集生动性、真实性和完整性于一体,全面翔实描写了毛泽东的家族。深度呈现了毛泽东作为一个儿子、兄长、丈夫、父亲不同角色的方方面面,印证了他是人而不是神,他的伟大和平凡展露无遗。
-
将军—总统王泰平 编套书《将军-总统》是畅销书《二次大战三元凶》和《二次大战三巨头》的姊妹篇。该套书仍以读者喜闻乐见的章回体形式,生动地描述了二次大战时是将军、战后都成为总统的戴高乐、艾森豪威尔和铁托的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
-
三十岁以前的毛泽东李锐著辽宁人民出版社今年出版了作者的两本书:一是旧著《毛泽东的早期革命活动》修订三版,内容有所增补,书名改为《早年毛泽东》;二是《毛泽东早年读书生活》,为1990年春辽宁人民出版社为作者出的题目,这大概同近年社会上出现的所谓“毛泽东热”有关。此书“后记”中说:“我有自知之明,平生是个做工作的干部,不是做学问的人,不过比不读书的人喜欢读点书,顶多是个‘剽学家’,对许多东西尤其国学一知半解而已。”
-
风雨四十年童小鹏著本书中着重反映的是,从30年代初童小鹏第一次与周恩来相见,到新中国成立这段时间内周恩来的活动,内容相当丰富。由于这些内容是童小鹏亲历亲闻的,所以许多情节生动感人,鲜为人知,读起来真实可信。比如,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共中央的决策及周恩来促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情况,已经有专著进行描述,但是作为知情人来回忆这段历史的却不多见。童小鹏讲述的情况,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又如,1938年春天,周恩来在武汉处理张国焘叛逃事件,童小鹏亲自参与这项工作,他对当时情况的描写令人信服,引人入胜,使人可以充分感受到周恩来在复杂的政治情况下,处理特殊事件时高人一筹的本领。
-
我在蒋介石父子身边的日子翁元口述;王丰笔录本书口述者翁元,从1946年至1988年间,先后充任蒋介石和蒋经国的贴身随侍蒋介石父子身边的大量目睹和亲身经历,记述了蒋介石和蒋经国及其家庭的日常起居,饮食习惯,养身之道,娱乐情趣,宗教信仰,性格特征,政务活动,待人接物,子女恩怨,婚姻亲情,权势传裔,家族荣枯,以及蒋介石和蒋经国病死详况等,内容丰富的回忆口述。口述者翁元:1930年出生于浙江寿昌县。1946年中学肄业,报考卫士录取,先后充当将介石内勤侍卫、贴身侍从副官。1975年蒋介石病死后,转任蒋经国的贴身侍从副官,直至蒋经国死后退休。后任台北某公司顾问。随侍蒋氏父子身边四十余年,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内幕秘事繁多具体。笔录者王丰:1956年出生于台湾南投。大学研究所毕业从事新闻工作十余年。现任台湾《中国时报》系《时报周刊》主笔负责人物专辑,长于人物写作。翁元口述经其笔录润色,秘事更显突出,文字流畅可读。长期以来,国人习惯以两种扭曲的观点,去看蒋家这个纷繁复杂的政治家族,一是因循国民党传统的个人崇拜,一是随著蒋介石敌人的指挥棒起舞,对蒋氏父子作体无完肤的谩骂和攻讦。然而,不管是何种政治立场的人,都必须承认两位蒋总统对近代中国和现代台湾无远弗届的影响。基于这种的宏观历史现实,透过翁元这位贴身侍从副官的全面告白,我们得以平实地深入蒋家核心,把蒋氏父子从历史神坛上,或从历史的刑台,挪移到历史巨轮发轫的原点,将这个政治家族,还原以本来的面貌。
-
胡汉民周聿峨,陈红民著;岭南文库编辑委员会,广东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编广泛地收集和认真地审订有关资料,择取翔实的、典型的素材,展示历史的实貌,乃是本书的优点之一。准确的史实是研究的出发点,臆测和空言是历史科学的大忌。对史实的尊重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学风和文风,空疏的概念游戏有悖于科学的本性。做到这点并非易事,特别是对于青年学者——因为要付出大量的劳动和时间,而其过程则常是默默无闻的。应当指出,本书的又一个优点是不局限于知人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