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袖/政治人物
-
放眼世界的孙中山段云章本书结合孙中山的生平与思想,在对孙中山与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关系进行深刻了解的基础上,有侧重地研究孙中山追逐世界潮流,注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尤其是对孙中山与日本和海外华侨的关系有较为全面和系统的论述。本书对孙中山与世界的关系用新的眼光,提出自己的新见解,是一部具有学术价值的论著。
-
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习仲勋张爱生《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习仲勋(西北岁月)》一书近日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面向全国发行。该书是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习仲勋光辉革命一生系列丛书的*部(1913年至1952年)。由序言、目录、12大章和57小节,以及结语、参考书目组成,共载入36.8万字和185张图片,有的照片是*次公开发表。 习仲勋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卓越的政治工作领导人,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重要开拓者。同其他老一辈革命家一样,习仲勋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位置,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对人民群众饱含深情,一生热爱群众、贴近群众、关心群众,模范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在人民群众中留下了永远的心碑,传诵至今,成为佳话,被*赞誉为“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 习仲勋是践行群众路线的楷模。1942 年,在西北局高干会期间组织上曾给习仲勋作了一份鉴定,其中有一段近五百字的内容,专门讲他同人民群众的密切关系:“他很懂得群众的情绪、习惯和需要。他是站在群众观点和群众立场来解决群众的问题,总是把群众的事情看做是自己的事情,而又设身处地地替他们设想,设想怎样才是对的,尤其设想怎样对群众有好处,而没有丝毫的主观主义气味。因之,群众信任他,把他看做是自己人,当群众有疑难时,就说:找仲勋去。”鉴定中还列举了若干习仲勋同人民群众亲密关系的例子,并得出结论:“由于这一切,使得习仲勋同志成为党的宝贵的群众领袖。”这是对习仲勋真心帮助群众,从而得到群众爱戴、信任的真实记录。 本书始终突出了一条主线——再现习仲勋同志西北岁月的亮点,比如:20出头的苏维埃“娃娃主席”;*赞誉习仲勋“党的利益在*位”、“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对习仲勋的赏识,以及习仲勋与*的特殊感情,等等。 本书亮点还有,“硕果仅存”的西北根据地对中国革命的重要性——由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群众领袖创建的西北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十多块根据地*完整保存下来的一块根据地,成为中共中央和各路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和八路军奔赴抗日前线的出发点。党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们的历史功勋。1945年4月21日,*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工作方针》中指出:“有人说,陕北这地方不好,地瘠民贫。但是我说,没有陕北那就不得下地。我说陕北是两点,一个落脚点,一个出发点。七大在陕北召开,这是陕北人的光荣。陕北已成为我们一切工作的试验区,我们的一切工作在这里先行实验,在这里开七大,在这里解决历史问题。”,这是对西北根据地历史作用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 2017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它迎来了中国共产党成立96周年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的大喜日子。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即将召开之际,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习仲勋(西北岁月)》一书有着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它是党的领袖实践群众路线的真情实录,更是党员领导干部学习实践群众路线的生动教材,它教会我们怎么看待群众、怎么联系群众、怎么听取群众意见、怎么把群众团结在党的周围,怎么践行“四个意识。每一位读者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都会从这本书中得到启发,受到教益。
-
张之洞唐浩明 著《张之洞》在晚清“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宏阔历史背景上,叙写了张之洞精彩的人生。他以治学起家,享誉文坛;参加科举,高中探花;历任学政,奖掖人才;出任总督,整顿吏治。抗击法军,镇南关大捷震惊中外;兴办洋务,汉阳钢铁厂亚洲称雄;参与变法,《劝学篇》倡导“中体西用”。在中西方文化的激烈冲突中,探索东西方文明融合发展的新路……
-
曾国藩唐浩明 著《曾国藩》在变幻莫测的晚清政治风云中展开,讲述了宗圣曾子七十世孙曾国藩的宦海沉浮。少有壮志的曾国藩,审时度势,在太平天国席卷半壁江山时,创建湘军,欲一展雄才。不曾想屡战屡败,两度投江,数立遗嘱。在困窘不堪中,他信奉“好汉打脱牙和血吞”,以知人善任的见识、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圆融活络的策略绝地反击,最终击溃太平军。位极人臣时,却又自请裁军,主办洋务,兴学堂,建工厂,力图中兴,书写了传奇的一生……
-
切·格瓦拉故乡行匡松 著《切·格瓦拉故乡行:蓝色阿根廷》作者匡松远赴阿根廷,访问切·格瓦拉就读过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医学院,寻访格瓦拉的诞生地——罗萨里奥、格瓦拉度过童年和少年时代的上格拉西亚与科尔多瓦以及孕育格瓦拉生命的卡拉瓜泰。亲历一个个历史现场,从格瓦拉的孕育、诞生、童年到少年的成长以及大学时代构建起了清晰和完整的轮廓,得以逐渐地接近一个理想主义者心灵成长的如歌岁月。从阿根廷的中部到西部,再从西部到东北部,直到南美洲的*南端、世界的尽头——乌斯怀亚,一路欣赏高耸的雪山、深蓝的湖泊、茂密的森林和辽阔的原野,伊瓜苏瀑布和卡拉法特的莫雷诺冰川令人惊叹,遍地的风景充满了色彩。在这片富有音乐和诗意的大地上,各地的色彩、光影、温度、声音和气息迥然不同,无不令人啧啧称奇,是一个能够给灵魂带来惊喜的国度。
-
亚伯拉罕·林肯传[美] 詹姆斯·鲍德温 著《亚伯拉罕·林肯传:真实的一生》是美国著名传记作家詹姆斯·鲍德温为美国普通大众所写的关于林肯的传记作品。本书围绕林肯的出生、成长、经历,从美利坚合众国成立之始的政治理念,疆域扩张时的纷争,一直写到长达四年的内战结束。全文语言简练,措辞精当,不偏不倚,平和真实。相比其他同类作品,它还有一个亮点,该书对林肯人格魅力的描写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我们知道,平等、博爱等思想是人类几千年历史中结出的璀璨的智慧之果,它吸引着无数仁人志士为之献身,它同时也让每一次牺牲充满荣光和价值。
-
曾国藩唐浩明 著“不做圣贤,便为禽兽”。曾国藩的一生,成功显赫到了顶点极处,争议复杂也是千古未有。 晚清湖南人才济济,曾国藩木讷愚拙并不显眼,反因杀人之狠被时人称为“曾剃头”。然而,凭借知人之明的眼力、审时度势的远见、临事不乱的定力、熬过绝境的坚忍,乃至关键时候的心黑手狠,曾国藩在腥风血雨的时代中脱颖而出,成了拯救大清的“中兴名臣”。自湖南起兵后,曾国藩的湘军屡战屡败,两次投江自尽,数度立下遗嘱,更曾在困境绝望中弃官回乡,论挫折打击,当时无人能与曾国藩相比。然而,信奉“好汉打脱牙和血吞”的曾国藩,认准了一个“挺”字,凭借极度的自省和坚忍,硬是挺到了太平军内讧的战局转折点。攻下南京后,曾氏家族手握重兵。当此之时,曾国藩显赫至极又危险至极,仍是凭借极度的自省和克制,曾国藩成功后反而与一直在暗中支持他的京中权贵肃顺断绝了交往,在肃顺政变失败后没有留下一点把柄;而攻灭太平天国的次月,曾国藩便主动上折提出裁撤湘军,并且果断实行,这一“英雄自剪羽翼”之举,使得曾国藩成为史上既功高盖主又保全自己的极少数人物之一。
-
中国岁月(英)玛丽·蒂芬(Mary Tiffen)《中国岁月:赫德爵士和他的红颜知己》是发掘出大量新史料的赫德新传。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作者母亲的家族有三代女性曾经侨居中国,由于一些特殊的机缘成为大清帝国海关总税务司赫德的挚友。本书通过大量书信和日记等*手材料,考证家族历史,讲述赫德与这些女性朋友长达半个世纪的交往故事,从女性的视角描述赫德复杂的情感世界,展示了赫德极富个性的一面。透过生动的叙事和史实考证,一个由商人、外交人员、海关洋员和学者组成的在华外国人网络凸显出来,并且从侧面反映出近代中国,尤其是沿海通商口岸的政治变迁和社会面貌。
-
《宋史》宰辅列传补正刘云军 著本书选取了三十二位宋代宰辅列传进行补正。
-
细品蒋介石陈红民 等著蒋介石是中国现代史、中华民国史上重要的历史人物,海内外对他的研究著作可以说汗牛充栋,无所不包,对蒋本人及其相关历史的评价也有天壤之别。本书拟以斯坦福大学的蒋介石日记为基础,参考台湾公布的“蒋中正总统档案”相关内容、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公布的蒋介石档案与其他珍贵资料为骨干构架,主要依据蒋自己的记录(日记摘录、函电等)叙述蒋介石在重大历史事件(如陈炯明叛变、中山舰事件、北伐、四一二、编遣会议、济南惨案、九一八等)发生时的心理与情感、判断与应对;蒋介石在不同历史阶段对重要人物(如宋美龄、蒋经国、陈诚、胡汉民、白崇禧、胡适等)的评价及他的自我评价与内省。同时结合作者及学术界的全新的研究进行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