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欧美电影与中国早期电影(1920-1930)

欧美电影与中国早期电影(1920-1930)

作者:秦喜清

出版社:中国电影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04-01

ISBN:9787106029357

定价:¥1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欧美电影与中国早期电影(1920-1930)》突破了以往对中国早期电影的孤立考察,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探索了欧美电影与中国早期电影的影响关系。在史料的挖掘与整理上做出了可贵的努力。比较系统地梳理了欧美电影在这一时期在华的放映情况,从美国侦探长片到喜剧片、爱情片、童星片,阐述了这些片种与中国早期犯罪题材影片、喜剧片、新式爱情片和儿童题材影片的关系。同时,还整理了格里菲斯、卓别林和刘别谦等美国导演对郑正秋、张石川、洪深、史东山、顾肯夫、朱瘦菊等电影人的影响,包括平行蒙太奇、特写镜头的使用,省略的表现手法和含蓄内敛的风格,字幕的简省以及都市情感题材的探索。
作者简介
  秦喜清,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副研究员、电影学博士,一直从事西方美学、西方女性电影、中国电影研究。1999年赴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妇女和性别研究中心做访问研究。2006年赴多伦多大学伊丽斯学院电影专业做访问研究。出版的专著有:1、《让-弗朗索瓦·利奥塔:独树一帜的后现代理论》获文化部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2、高教版《中国电影史》的撰稿人之一。3、即将出版专著《西方女性主义电影:理论、批评、实践》。4、目前参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主持的《女性电影先驱研究资料汇编》(第二卷)的条目撰写。
目录
序=
绪论 对象与方法
第一章 欧美电影的放映与中国观众民族认同焦虑
一、欧美电影的放映
二、认同焦虑:美国影片中的华人形象
三、国体观念与电影的中国身份
第二章 初始的模仿与选择
一、侦探-爱情-喜剧:三个片种的试制
1.侦探片
2.爱情片
3.喜剧片
二、 “商务”、“上海影戏”与“明星”:鼎足之势与中西选择
1.“商务”早期影片的风格
2.“上海影戏”的“童星”影片
3.“明星”的“华式”风格
第三章 “明星”个案:民族意识与融冶中西文化
一、郑正秋--平民立场与民族意识的自觉
二、包天笑--通俗小说与外国文学的本土化
三、洪 深--隽永的风格与中西交融的审美趣味
第四章 “欧化”:民族认同的缺失
一、“问题剧”与知识分子电影
二、“拿来主义”:备受诟病的“大中华百合”
第五章 古装-神怪-武侠片:传统叙事与民族认同
一、古装-神怪片
二、武侠-神怪片
结语 全球化语境与中国电影的民族认同
参考文献
附录 在中西文化比较视野下--《一串珍珠》解读
后记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