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控辩平等论
作者:冀祥德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07-01
ISBN:9787503685200
定价:¥42.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控辩平等论》作为国内外研究控辩平等的第一部学术专著,填补了世界刑事诉讼法学研究领域的一项空白,不仅突破了诉讼法学界控辩平等主要是“平等武装”传统学说,提出了“平等保护”和“平等合作”的新的学说,对于控辩平等基础理论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而且提出了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语境之下,世界刑事诉讼发展中关于控辩平等的内涵已经有了崭新的内容,平等武装、平等保护、平等对抗、平等合作之间,相辅相成,共生共长,密切联系,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了控辩平等理论的现代内涵:以消解国家和个人的纠纷为总目标,以控制犯罪和保障人权为基本目的,控辩双方在平等武装与平等保护的前提之下,在平等的对抗与合作之中,和谐发展。
作者简介
冀祥德,男,汉族,山东青州市人。法学博士。曾获北京大学研究生“学术十杰”称号。现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任法学系常务副主任、教授。著作有《建立中国控辩协商制度研究》、《婚内强奸问题研究》、《司法制度》、《中国法学教育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等,另主编、合著、参编著作、教材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 主要研究方向为刑事法学、证据法学及司法制度。
目录
第一章 绪言
一、 问题之提出
二、 选题之意旨
(一) 推动中国法变革之价值
(二) 笔者学术经历与旨趣之蓄势
三、 主要研究方法
(一) 历史之方法
(二) 比较之方法
(三) 实证之方法
(四) 分析之方法
(五) 系统论之方法
四、 主要研究内容
(一) 控辩平等之本体意义
(二) 控辩平等之理论基础
(三) 控辩平等在域外之考察
(四) 控辩平等在中国之现状
(五) 控辩平等在中国之思考
五、 小结
第二章 控辩平等原则之产生与演进
一、 平等权之产生与发展
二、 美国宪法第十四修正案平等保护条款解读
三、 控辩平等原则之产生与演进
(一) 弹劾式诉讼模式下之控辩关系
(二) 纠问式诉讼模式下之控辩关系
(三) 控辩平等原则之产生与演进
四、 小结
第三章 控辩平等之现代内涵
一、 引子:两个判例之启示
判例一
判例二
二、 平等武装
(一) 平等武装之根据
(二) 平等武装之内容
三、 平等保护
(一) 平等保护之根据
(二) 平等保护之内容
四、 平等对抗
(一) 平等对抗之根据
(二) 平等对抗之内容
五、 平等合作
(一) 平等合作之根据
(二) 平等合作之内容
六、 小结
第四章 控辩平等之理论基础
一、 控辩平等之哲学基础
(一) 权力制衡理论
(二) 程序主体性理论
二、 控辩平等之价值基础
(一) 个人本位主义
(二) 实体公正原则
(三) 程序正义原则
三、 控辩平等之社会制度基础l
(一) 人权思想入宪
(二) 人民主权制度
四、 控辩平等之诉讼制度基础
(一) 现代诉讼模式
(二) 无罪推定原则
(三) 沉默权制度
(四) 辩护制度
(五) 公正审判制度
五、 小结
第五章 比较法中之控辩平等
一、 联合国文件和有关国际公约中关于控辩平等之规定
(一) 获得公正和公开审判之权利
(二) 获得有效辩护之权利
(三) 获得救济之权利
(四) 体现控辩平等之若干原则
二、 英美国家关于控辩平等之规定
(一) 美国关于控辩平等之规定
(二) 英国关于控辩平等之规定
三、 法德国家关于控辩平等之规定
(一) 法国关于控辩平等之规定
(二) 德国关于控辩平等之规定
(三) 波兰关于控辩平等之规定
四、 意日国家关于控辩平等之规定
(一) 意大利关于控辩平等之规定
(二) 日本关于控辩平等之规定
五、 小结
第六章 控辩平等在中国之考察
一、 控辩平等之肯定
(一) 无罪推定原则初见端倪
(二) 扩张了被追诉人获得律师帮助权
(三) 明确规定了辩护律师之调查取证权
(四) 控方在审前对法官之影响受到规制
(五) 引入了控辩对抗制庭审模式
(六) 刑事裁判文书之改革体现控辩平等之要求
二、 控辩平等之否定
(一) 并未确立本原意义之无罪推定原则
(二) 控辩双方诉讼地位不平等
(三) 控辩双方诉讼权力(利) 不平等
(四) 被追诉人基本诉讼权利缺失
(五) 辩护律师执业权利缺乏保障
(六) 对强制措施缺乏监督与制约
(七) 没有规定违反刑事诉讼程序之法律后果
三、 小结
第七章 控辩平等原则下之辩护制度
一、 问题之提出
二、 刑事辩护之基本属性
(一) 刑事辩护之历史嬗变
(二) 刑事辩护之基本属性
三、 刑事辩护定位理论反思
(一) 刑事辩护功能定位
(二) 辩护律师角色定位
(三) 达马斯卡理论之启示
(四) 对我国刑事辩护功能与辩护律师角色之重新定位
四、 控辩平等与有效辩护
(一) 有效辩护概念之提出
(二) 无效辩护制度之启示
(三) 我国律师辩护之现状调查
(四) 辩护低效之原因分析
(五) 有效辩护之制度保障
五、 小结
第八章 控辩平等原则下之讯问制度
一、 口供特性与控辩平等之逻辑关联
(一) 口供特性
(二) 口供特性对人权保护之需求
二、 讯问制度中之控辩平等规则
(一) “不得自证其罪”原则与“沉默权”规则
(二) 权利告知原则
(三) 获得律师帮助原则
(四) 禁止刑讯原则
(五) 证据排除规则
(六) 口供补强规则
三、 控辩平等原则下讯问制度之程序性保障
(一) 关于讯问之时间
(二) 关于讯问过程中之录音录像
(三) 关于讯问过程中之笔录
四、 口供获取与平等合作、 平等保护
(一) 口供获取与平等合作
(二) 口供获取与平等保护
五、 小结
第九章 控辩平等原则下之羁押制度
一、 几个主要法治国家之羁押制度
二、 控辩平等原则下的羁押制度之特点
(一) 羁押目的之双重性
(二) 羁押措施之独立性
(三) 羁柙方司法宙杏件
(四) 羁押适用之比例性
(五) 羁押场所设置之中立性
(六) 羁押救济之现实性
三、 中国现行羁押制度检讨
(一) 羁押适用目的之偏颇
(二) 羁押是一种常态
(三) 羁押之适用没有比例性原则
(四) 羁押期限之不确定性
(五) 超期羁押现象严重
(六) 羁押措施之滥用
(七) 羁押场所之设置违背中立性原则
(八) 羁押制度救济功能之缺失
(九) 羁押权力之失控
(十) 羁押措施不独立
四、 中国控辩平等原则构建下之羁押制度
(一) 构建中国未决羁押制度之基本原则
(二) 中国未决羁押制度之构建模式
五、 小结
第十章 侦查程序中之控辩平等
一、 侦查程序中控辩平等之功能
(一) 权力抑制功能
(二) 审判基础功能
(三) 正当解纷功能
二、 国外侦查程序中控辩平等之考察
(一) 证据取得权平等
(二) 违法性后果平等
(三) 侦查权之控制
(四) 侦查权之监督
(五) 侦查机关义务承担
(六) 被追诉人权利保护
三、 中国侦查程序中控辩平等之构建
(一) 现状检视:控辩严重失衡
(二) 立法瞻望:构建控辩平衡
四、 小结
第十一章 起诉程序中之控辩平等
一、 起诉程序中控辩平等之功能
(一) 强化控辩职能功能
(二) 保障权力(利) 平衡功能
(三) 提高诉讼效率功能
二、 起诉程序中控方权力之规制
(一) 审查起诉权之规制
(二) 不起诉权之扩张与制约
(三) 量刑建议权之赋予
(四) 控辩平等下公诉方式之选择
三、 起诉程序中辩方权利之武装
(一) 防御性权利之武装
(二) 救济性权利之武装
四、 起诉程序中控辩双方关系之重构
(一) 建立良性之控辩沟通制度
(二) 建立完善之证据开示制度
(三) 建立我国之控辩协商制度
五、 小结
第十二章 审判程序中之控辩平等
一、 审判程序中控辩平等之功能
(一) 诉讼结构优化功能
(二) 实体正义保障功能
(三) 程序正义保障功能
(四) 权力制衡功能
(五) 人权保障功能
二、 审判程序中之控辩平等
(一) 公正之法院
(二) 公平之审判
(三) 平等之对抗
三、 我国审判程序之改造
(一) 我国审判程序之检视
(二) 我国审判程序之改造
四、 小结
第十三章 救济程序中之控辩平等
一、 控辩平等在救济程序中之功能
(一) 控辩平等在普通救济程序中之功能
(二) 控辩平等在非常救济程序中之功能
二、 救济程序中之控辩平等
(一) 普通救济程序中之控辩平等
(二) 非常救济程序中之控辩平等
三、 控辩平等下救济程序之改造
(一) 我国救济程序中之控辩关系检视
(二) 控辩平等下救济程序之改造
四、 小结
第十四章 死刑复核程序中之控辩平等
一、 引言
二、 控辩平等在死刑复核程序中之功能
(一) 死刑复核程序之定位
(二) 控辩平等在死刑复核程序中之功能
三、 死刑复核程序中之控辩平等
(一) 死刑复核程序中之被告人
(二) 死刑复核程序中之辩护人
(三) 死刑复核程序中之被害人
(四) 死刑复核程序中之检察官
(五) 死刑复核程序中之法官
四、 控辩平等下死刑复核程序之改造
(一) 死刑复核程序检讨
(二) 死刑复核程序改造
五、 小结
参考文献
一、 问题之提出
二、 选题之意旨
(一) 推动中国法变革之价值
(二) 笔者学术经历与旨趣之蓄势
三、 主要研究方法
(一) 历史之方法
(二) 比较之方法
(三) 实证之方法
(四) 分析之方法
(五) 系统论之方法
四、 主要研究内容
(一) 控辩平等之本体意义
(二) 控辩平等之理论基础
(三) 控辩平等在域外之考察
(四) 控辩平等在中国之现状
(五) 控辩平等在中国之思考
五、 小结
第二章 控辩平等原则之产生与演进
一、 平等权之产生与发展
二、 美国宪法第十四修正案平等保护条款解读
三、 控辩平等原则之产生与演进
(一) 弹劾式诉讼模式下之控辩关系
(二) 纠问式诉讼模式下之控辩关系
(三) 控辩平等原则之产生与演进
四、 小结
第三章 控辩平等之现代内涵
一、 引子:两个判例之启示
判例一
判例二
二、 平等武装
(一) 平等武装之根据
(二) 平等武装之内容
三、 平等保护
(一) 平等保护之根据
(二) 平等保护之内容
四、 平等对抗
(一) 平等对抗之根据
(二) 平等对抗之内容
五、 平等合作
(一) 平等合作之根据
(二) 平等合作之内容
六、 小结
第四章 控辩平等之理论基础
一、 控辩平等之哲学基础
(一) 权力制衡理论
(二) 程序主体性理论
二、 控辩平等之价值基础
(一) 个人本位主义
(二) 实体公正原则
(三) 程序正义原则
三、 控辩平等之社会制度基础l
(一) 人权思想入宪
(二) 人民主权制度
四、 控辩平等之诉讼制度基础
(一) 现代诉讼模式
(二) 无罪推定原则
(三) 沉默权制度
(四) 辩护制度
(五) 公正审判制度
五、 小结
第五章 比较法中之控辩平等
一、 联合国文件和有关国际公约中关于控辩平等之规定
(一) 获得公正和公开审判之权利
(二) 获得有效辩护之权利
(三) 获得救济之权利
(四) 体现控辩平等之若干原则
二、 英美国家关于控辩平等之规定
(一) 美国关于控辩平等之规定
(二) 英国关于控辩平等之规定
三、 法德国家关于控辩平等之规定
(一) 法国关于控辩平等之规定
(二) 德国关于控辩平等之规定
(三) 波兰关于控辩平等之规定
四、 意日国家关于控辩平等之规定
(一) 意大利关于控辩平等之规定
(二) 日本关于控辩平等之规定
五、 小结
第六章 控辩平等在中国之考察
一、 控辩平等之肯定
(一) 无罪推定原则初见端倪
(二) 扩张了被追诉人获得律师帮助权
(三) 明确规定了辩护律师之调查取证权
(四) 控方在审前对法官之影响受到规制
(五) 引入了控辩对抗制庭审模式
(六) 刑事裁判文书之改革体现控辩平等之要求
二、 控辩平等之否定
(一) 并未确立本原意义之无罪推定原则
(二) 控辩双方诉讼地位不平等
(三) 控辩双方诉讼权力(利) 不平等
(四) 被追诉人基本诉讼权利缺失
(五) 辩护律师执业权利缺乏保障
(六) 对强制措施缺乏监督与制约
(七) 没有规定违反刑事诉讼程序之法律后果
三、 小结
第七章 控辩平等原则下之辩护制度
一、 问题之提出
二、 刑事辩护之基本属性
(一) 刑事辩护之历史嬗变
(二) 刑事辩护之基本属性
三、 刑事辩护定位理论反思
(一) 刑事辩护功能定位
(二) 辩护律师角色定位
(三) 达马斯卡理论之启示
(四) 对我国刑事辩护功能与辩护律师角色之重新定位
四、 控辩平等与有效辩护
(一) 有效辩护概念之提出
(二) 无效辩护制度之启示
(三) 我国律师辩护之现状调查
(四) 辩护低效之原因分析
(五) 有效辩护之制度保障
五、 小结
第八章 控辩平等原则下之讯问制度
一、 口供特性与控辩平等之逻辑关联
(一) 口供特性
(二) 口供特性对人权保护之需求
二、 讯问制度中之控辩平等规则
(一) “不得自证其罪”原则与“沉默权”规则
(二) 权利告知原则
(三) 获得律师帮助原则
(四) 禁止刑讯原则
(五) 证据排除规则
(六) 口供补强规则
三、 控辩平等原则下讯问制度之程序性保障
(一) 关于讯问之时间
(二) 关于讯问过程中之录音录像
(三) 关于讯问过程中之笔录
四、 口供获取与平等合作、 平等保护
(一) 口供获取与平等合作
(二) 口供获取与平等保护
五、 小结
第九章 控辩平等原则下之羁押制度
一、 几个主要法治国家之羁押制度
二、 控辩平等原则下的羁押制度之特点
(一) 羁押目的之双重性
(二) 羁押措施之独立性
(三) 羁柙方司法宙杏件
(四) 羁押适用之比例性
(五) 羁押场所设置之中立性
(六) 羁押救济之现实性
三、 中国现行羁押制度检讨
(一) 羁押适用目的之偏颇
(二) 羁押是一种常态
(三) 羁押之适用没有比例性原则
(四) 羁押期限之不确定性
(五) 超期羁押现象严重
(六) 羁押措施之滥用
(七) 羁押场所之设置违背中立性原则
(八) 羁押制度救济功能之缺失
(九) 羁押权力之失控
(十) 羁押措施不独立
四、 中国控辩平等原则构建下之羁押制度
(一) 构建中国未决羁押制度之基本原则
(二) 中国未决羁押制度之构建模式
五、 小结
第十章 侦查程序中之控辩平等
一、 侦查程序中控辩平等之功能
(一) 权力抑制功能
(二) 审判基础功能
(三) 正当解纷功能
二、 国外侦查程序中控辩平等之考察
(一) 证据取得权平等
(二) 违法性后果平等
(三) 侦查权之控制
(四) 侦查权之监督
(五) 侦查机关义务承担
(六) 被追诉人权利保护
三、 中国侦查程序中控辩平等之构建
(一) 现状检视:控辩严重失衡
(二) 立法瞻望:构建控辩平衡
四、 小结
第十一章 起诉程序中之控辩平等
一、 起诉程序中控辩平等之功能
(一) 强化控辩职能功能
(二) 保障权力(利) 平衡功能
(三) 提高诉讼效率功能
二、 起诉程序中控方权力之规制
(一) 审查起诉权之规制
(二) 不起诉权之扩张与制约
(三) 量刑建议权之赋予
(四) 控辩平等下公诉方式之选择
三、 起诉程序中辩方权利之武装
(一) 防御性权利之武装
(二) 救济性权利之武装
四、 起诉程序中控辩双方关系之重构
(一) 建立良性之控辩沟通制度
(二) 建立完善之证据开示制度
(三) 建立我国之控辩协商制度
五、 小结
第十二章 审判程序中之控辩平等
一、 审判程序中控辩平等之功能
(一) 诉讼结构优化功能
(二) 实体正义保障功能
(三) 程序正义保障功能
(四) 权力制衡功能
(五) 人权保障功能
二、 审判程序中之控辩平等
(一) 公正之法院
(二) 公平之审判
(三) 平等之对抗
三、 我国审判程序之改造
(一) 我国审判程序之检视
(二) 我国审判程序之改造
四、 小结
第十三章 救济程序中之控辩平等
一、 控辩平等在救济程序中之功能
(一) 控辩平等在普通救济程序中之功能
(二) 控辩平等在非常救济程序中之功能
二、 救济程序中之控辩平等
(一) 普通救济程序中之控辩平等
(二) 非常救济程序中之控辩平等
三、 控辩平等下救济程序之改造
(一) 我国救济程序中之控辩关系检视
(二) 控辩平等下救济程序之改造
四、 小结
第十四章 死刑复核程序中之控辩平等
一、 引言
二、 控辩平等在死刑复核程序中之功能
(一) 死刑复核程序之定位
(二) 控辩平等在死刑复核程序中之功能
三、 死刑复核程序中之控辩平等
(一) 死刑复核程序中之被告人
(二) 死刑复核程序中之辩护人
(三) 死刑复核程序中之被害人
(四) 死刑复核程序中之检察官
(五) 死刑复核程序中之法官
四、 控辩平等下死刑复核程序之改造
(一) 死刑复核程序检讨
(二) 死刑复核程序改造
五、 小结
参考文献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