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转型中国:社会公正观研究

转型中国:社会公正观研究

作者:张静 编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01-01

ISBN:9787300093314

定价:¥35.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转型中国:社会公正观研究》是教育部跨世纪人才支持计划(2003)“转型中国的社会公正观”之研究成果。运用2005年以来收集的问卷、访谈、历史文献、财产纠纷和资产处置案例等资料,研究采用定性经验分析,《转型中国:社会公正观研究》的观察主题是社会成员持有的公正观念。包括:当人们对是否“公正”作出评价时,通常使用什么根据,其中是否存在共识性的核心价值几原则,影响其“公正感”的因素是什么,在不同领域的事项上面,人们的评价标准是否存在差异,在社会变迁及转型过程中,人们有关公正评价的价值和尺度是否发生变化,是什么样的变化。
作者简介
  张静,香港中文大学博士,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高校社会学E研究院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政治社会学、法律社会学、中国社会变迁。主要出版物有:专著《基层政权:乡村制度诸问题》、《利益组织化单位》、《法团主义:及其与多元主义的分歧》、《现代公共规则与乡村社会》、《社会学论文写作:学生帮助手册》;主编《身份认同研究:观念、态度、理据》、《国家与社会:研究及批评文集》;随笔《哈佛笔记》、《香港读书四年》。
目录
前言社会公正观研究
访谈研究
公正观访谈:初步发现
问题与假定
样本描述
生活意愿选择
生活意愿选择和个人特征
基本趋势小结
“自身作为”与“公共利益”
问题提出
已有研究
三种能力类型
主要原则:自身作为
“自身作为”原则的运用
辅助原则:公共利益
两个原则的关系
两个原则一致
两个原则不一致
两个原则交互框架的解释力
公正原则:通用性与专用性变迁
问题提出
公正原则的种类
公正原则:领域模式与序列模式
公正原则何以变化?
资料来源和分析框架
土地改革之前的公正原则
改革开放以来的公正原则
修正的领域模式:通用性与专用性的混合
分领域的序列模式:正当性秩序
影响机制:国家的角色
其他资源:回到不平等
结论与讨论
案例研究
不同关系中的衡平原则
“中国人的公正观”
关系分析的框架
疏远关系
亲近关系
对比和讨论
基于“比较”的公正观
西方政治哲学中的公正原则
传统中国乡土社会的公正观
乡村资产分配中的公正观
村民的差序资格
基于“比较”的公正观
平均与平等:历史纬度的比较
平均与衡平:村民之间的比较
结论与讨论
社会言论:正当性理据的变化
问题
预设和方法
三个案件及社会言论
正当性理据变化
潜在趋向
公共、个体、公民性
致谢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