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震撼·战地手记
作者:梁晓涛
出版社: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06-01
ISBN:9787802194342
定价:¥69.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在遭遇了5·12大地震的第32天。本书记录了近百位前线记者带回的记忆,镜头中所没有记录的,镜头后无法用镜头记录的,细节、感怀、思绪……记录了32天来央视新闻中心所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情,在中央电视台方楼二楼的办公室,在播出线,在七楼,在南院……动静、波澜、争吵和冥想,这里也是前线,这里也是战场。记录了40多位关注灾情、舆情和民情的业界学者写下的理性文字:有80多岁高龄的新闻界前辈方汉奇方老先生,有5年来一直注视和观察新闻频道成长的专家学人,在他们冷静的思考之中,也涌动着按捺不住的激情。对于新闻媒体在这场灾难中的作为,我们只有首先不忘记,才能在今后的路途中更加坚定地不抛弃、不放弃,对于媒体的责任与职守如此,对于整个社会的推动与建设也是如此。让我们一起来阅读这段历史!
作者简介
暂缺《震撼·战地手记》作者简介
目录
序一 尊重新闻规律 完善应急机制
牢牢把握重大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的主动权
序二 当电视遭遇灾难
为大震流泪
有一种表情叫做坚强
爱如潮水爱不退潮!
众志成城信自己
不让失去的更多
那一刻,我不是主持人
汶川时日
我会记住这些日子
在直播中坚强
长歌当哭
年轻战士救起十七岁学生
在都江堰“大本营”的日子
穿越死亡谷
三进汶川
爬进北川
坚挺向峨乡
“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路
生死24小时
我与死神擦肩而过
九小时急行军走进漩口
都江堰:志愿者排起了队
震区13天日记
航拍汶川
寻找乐刘会
北川大救援
彭州一夜
日本搜救队救援全跟踪
浩劫南坝
宝成铁路抢险记
我没打算能活着从这条路出来
震区日记
穿拖鞋的记者
封城后的北川
睡着死还是站着活
大营救:178小时废墟生还
单骑千里走卧龙
“私奔”来的李阿姨
孤岛水观
目击堰塞湖爆破
亲历青川6.4级余震
米-26来了!
北川,和洪水赛跑
什邡不眠夜
文县自救
笑脸,四川
寻亲纸条的故事
一座县城的谢幕
“不怕,有当兵的!”
我懂得了生命的意义
山河破碎伤壮美
一次心灵的洗礼
地震?家人
岂是坚强与爱情所能言说?
我的镜头为你说话
老林哭了……
公安局长不停地说:“我也死了”
给女儿的10个电话
坚守文县20天
看童话的孩子
三首诗——给红白小学的孩子们
小烨子的故事
余震6至7级
你们太小!回家上课吧
亲情接力棒
两只“义犬”
先救孩子!
“56”哭了整整一夜
任木匠的故事
回家……
我家在灾区——记者的一封E-mail
《新闻调查》留守的女人们
好好地活着吧
消防许三多?野人检察长
281个联系人
小崔落泪了
茶坪的孩子
放心去飞
等我回来
我要把倒塌的大山掀起来
把生活碎片再拼起来
张小凤
用二十年读懂的那首诗
老邱
中国力量
孩子们叫我“凤爪”叔叔
为了温总理1分18秒的发言
二十二个日夜
就让眼泪不白流
“3分钟”背后的故事
因为尊重所以感动
为了368名前线报道人员
牢牢把握重大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的主动权
序二 当电视遭遇灾难
为大震流泪
有一种表情叫做坚强
爱如潮水爱不退潮!
众志成城信自己
不让失去的更多
那一刻,我不是主持人
汶川时日
我会记住这些日子
在直播中坚强
长歌当哭
年轻战士救起十七岁学生
在都江堰“大本营”的日子
穿越死亡谷
三进汶川
爬进北川
坚挺向峨乡
“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路
生死24小时
我与死神擦肩而过
九小时急行军走进漩口
都江堰:志愿者排起了队
震区13天日记
航拍汶川
寻找乐刘会
北川大救援
彭州一夜
日本搜救队救援全跟踪
浩劫南坝
宝成铁路抢险记
我没打算能活着从这条路出来
震区日记
穿拖鞋的记者
封城后的北川
睡着死还是站着活
大营救:178小时废墟生还
单骑千里走卧龙
“私奔”来的李阿姨
孤岛水观
目击堰塞湖爆破
亲历青川6.4级余震
米-26来了!
北川,和洪水赛跑
什邡不眠夜
文县自救
笑脸,四川
寻亲纸条的故事
一座县城的谢幕
“不怕,有当兵的!”
我懂得了生命的意义
山河破碎伤壮美
一次心灵的洗礼
地震?家人
岂是坚强与爱情所能言说?
我的镜头为你说话
老林哭了……
公安局长不停地说:“我也死了”
给女儿的10个电话
坚守文县20天
看童话的孩子
三首诗——给红白小学的孩子们
小烨子的故事
余震6至7级
你们太小!回家上课吧
亲情接力棒
两只“义犬”
先救孩子!
“56”哭了整整一夜
任木匠的故事
回家……
我家在灾区——记者的一封E-mail
《新闻调查》留守的女人们
好好地活着吧
消防许三多?野人检察长
281个联系人
小崔落泪了
茶坪的孩子
放心去飞
等我回来
我要把倒塌的大山掀起来
把生活碎片再拼起来
张小凤
用二十年读懂的那首诗
老邱
中国力量
孩子们叫我“凤爪”叔叔
为了温总理1分18秒的发言
二十二个日夜
就让眼泪不白流
“3分钟”背后的故事
因为尊重所以感动
为了368名前线报道人员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