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总传
-
穆青传张严平 著一部反映中国新闻界代表人物穆青的纪实性传记作品。 穆青是“喝延河水”成长起来的新闻工作者。从硝烟弥漫的战争岁月到热浪奔腾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从拨乱反正的艰难历程到大潮澎湃的改革开放时代,穆青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使自己成为新闻战线上德高望重的领导人,在广大读者中享有崇高声誉的名记者。在20世纪的新闻史上,许多新闻名篇是与他的名字连在一起的,焦裕禄、吴吉昌、潘从正……这一个又一个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正是通过穆青和他战友的笔,传播到一代乃至几代中国人的心灵深处。 这部29万字的《穆青传》,以大量翔实的史料、口述和日记,真实地再现了穆青不平凡的一生,准确地刻画了他崇高的精神世界及性格特征,生动地展示了他对共产主义信念的坚定不移,对人民群众发自灵魂深处的挚爱,对党的新闻事业的忠诚。使读者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穆青。
-
六朝门阀(日)守屋美都雄《六朝门阀——太原王氏家系考》是已故日本著名魏晋南北朝史学家守屋美都雄先生的代表作。守屋美都雄以六朝时期著名的门阀家族——太原王氏的家族谱系考证为切入点,在勾绎此家族世代人物政治命运发展的基础上,对六朝时期门阀政治的特点进行了画龙点睛似的提炼和概括。《六朝门阀——太原王氏家系考》是六朝门阀个案研究的一部相当优秀的学术著作。
-
方以智黎川四年萧鸿鸣方以智(1611-1671),字密之,安徽桐城人。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与顾炎武、黄宗羲齐名。他的一生正当明清交替之际,时局动荡,个人际遇十分坎坷。清兵入粤后,在梧州出家,法名弘智,发愤著述同时,秘密组织反清复明活动。顺治十五年,方以智来到江西黎川,在此生活了四年,后在吉安青原山养老。康熙十年,因抗清“粤难”被捕,于押解途中自沉于江西万安惶恐滩。他与江西渊源深厚。《方以智黎川四年》集中研究了方以智在黎川四年的流离生活,对方以智黎川四年间的学术、交往作了细致的考订。在黎川期间方以智潜心学术,写出了大量学术著作,讲学弘道,高朋满座,形成了黎川四年独特的文化现象,黎川的历史文化对方以智的学术思想和艺术创作也产生了深刻影响,突显黎川四年在方以智政治、人生、学术、艺术和交游历程中的独特地位,是一部有分量的文史学术专著,具有很高思想价值、学术价值。
-
朱光潜年谱长编宛小平 著《朱光潜年谱长编》计1卷(册),549千字,收录图片290幅。本书以“信”为要义,以朱光潜的生平行止,尤其是和美学思想形成相关的文艺思潮、理论批评、社团流派、文人交往、家庭温情线索为核心,从社会背景及重大文化事件、朱光潜美学自身理论和观点的转换、家庭及文人之间交往事况三个方面展开,以年月为经纬,编述其生平活动、言论、著作及影响等。全书分十一卷逐条纪事,并辅之于美学专题的分析,纪事和专题相结合,遵循科学的方法收集史实、说明因果,演绎出谱主的美学理论和人事、社会历史关系的来龙去脉,勾勒出朱光潜一生的全貌。
-
永恒的记忆李志华《永恒的记忆:长征中的12名川籍少数民族红军(藏汉双语)/红军长征系列丛书》主要记述了中央红军巧渡金沙江进入凉山以及红四方面军从四川通江、南江、巴中出发到达甘孜、阿坝,藏、彝、羌等少数民族踊跃参加红军的故事,以及这些人物一生的光辉历程。谨以此书,献给伟大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献给参加红军长征的先辈们,献给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英勇奋斗的人们!
-
感动八桂李启瑞暂缺简介...
-
复旦名师剪影复旦大学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等以“人”为本,叙说复旦——序《复旦名师剪影》杨玉良《复旦名师剪影》编辑出版了,真是可喜可贺!复旦大学创始人马相伯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诸君皆系学生,所谓大学者,非校舍之大之谓,非学生年龄之大之谓,亦非教员薪水之大之谓,系道德高尚、学问渊深之谓也。”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先生也曾说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先贤们的叙述道出了大学的本质属性,即,道德、学问、大师和学生;同时,也使我们思考究竟应该如何来言说大学。遗憾的是,近年来,有这样一种让人既恨又难以摆脱的倾向,即,各个学校均在各种场合列出了对本校有利的各类数据来叙说自己的学校。我也十分清楚,这样的定量叙述对有关部门还是很有效的,通常可以为自己学校换取诸多的实际利益。但是,我们常常忘记大学里的“人”,即,教师和学生。或许,这是当今对大学的叙说存在的一大问题。这种见“物”或是见“数”而不见“人”的大学叙说方式是极具危害性的:它使得大学不如以前那样得到推崇,因为就“物”而言,大学确实没有太多值得羡慕的;它使得学校精神衰落,学术与利益结盟,使得其中的“人”也滋长物欲,一旦物欲未能得到满足,就大呼小叫地抱怨;它也使得学生的求学目的变得更加功利,而“物”化了的大学本身也对学生施加了功利性的暗示;它更使得作为大学里的“人”的教师和学生的尊严受到严重的伤害,使得大家对大学教授、学生乃至校长的批评变得粗鲁、野蛮,有时甚至毫无理性可言;……恰如北京大学陈平原教授所言,“现在对大学的论述并不理想,导致我们拼命在上面涂鸦,导致我们没有精神家园。所以我想,要用什么方法让大家觉得现在的大学仍然值得期待。”当然,大学的叙述方法可以是多样化的,但我认为,对大学里的“人”展开充分的叙说应该是其中十分重要的方法之一。就复旦大学而言,是复旦人创造了复旦的历史,也创造了复旦的精神和传统;尊重历史、尊重传统,并使之发扬光大,使复旦的未来更加辉煌,是我们后辈义不容辞的职责。为此,我提议编写《复旦名师剪影》,向复旦的教师尤其是学生讲述复旦名师的故事,并以此培养我们新一代的复旦学人。这里用“故事”二字有我的考虑:一是因为“故事”要比“校史展览”更加细致、具体,更加鲜活,也更贴近我们的日常的生活、学习和学术活动;二是因为我相信“大学需要故事,有故事的大学才有魅力!” 我深感欣慰,我的提议得到了学校的“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老教授协会”和“党委宣传部”等单位的积极响应,他们组成了编委会,汇聚了一批老同志开展辛苦的编写工作。读着这些书稿,这些老师的金色的名字一个个在我眼前闪过,所写的复旦名师的生动事迹深深地感动了我。我由衷地向他们表示深深的敬意!复旦所以有今天的辉煌,根本的原因之一就是名师良师辈出,数以千百计。他们有的是杰出的教育家,有的是杰出的医学教学家,有的是科学家、学问渊博造诣精深的学者和文林的俊杰。他们忠诚于教育事业,在教学科研和医学教育的岗位上,燃烧自己,鞠育英才;他们在各自的科学和学术领域中开拓进取,领风骚!他们的名字像一颗颗亮丽的星星闪耀在复旦的天幕上,镶嵌在共和国的科学、医学和学术史册中。这些闪光的名字是马相伯、颜福庆……他们一个个名字就是一座座学术的丰碑!我们要感谢复旦和上医的先贤,他们筚路蓝缕,艰苦创业,使复旦有了今天!我们这些名师良师,不仅创造了卓越业绩,还给我们留下了足以传世的风范。编委会将书名取为《复旦名师剪影》,我觉得非常恰当。既然称谓《剪影》,表明我们并不企图去勾画一个人的全貌,而只是对真实的人和事从某个视角进行投影;因为是《剪影》,其“投影”的视角完全由作者来选定,所以其不能被看作是一个人的传记;由于选取的投影的视角不同,故事的叙述也多彩纷呈,同一个人在不同视角下也显现出不同的风采。或许有人会担心作者的叙述可能会因其主观看法而产生一定的“扭曲”或“夸大”。我想告诉大家的是,独特的视角确实会产生对人和事的独特的叙述,但这也反映了作者对复旦学者应有形象的一种期待和“塑造”。同时,每一位作者均有自己独特的文风和叙事风格,对此也没有必要强求统一。或许,这样的方式叙述的故事才更易被大家所乐于传诵,并形成对复旦人的独特的记忆。既然称谓《剪影》,我们也并非企图去对一个人作一个“鉴定”。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完人”不是确定编写对象的要素。人处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对人的评价也会因人而异,所以“舆论一律”也不是选择的依据;编委会看重的是编写对象所创造的业绩和浸渍在业绩中的精神。本着这个原则,编委们既不回避编写对象的独特个性,也不故意“拔高”或“贬低”对象的某些方面,而更注重将一个真实的、有个性的、活生生的名师形象呈现给大家。现在,《剪影》已经编写完成而即将出版,我表示衷心的祝贺!我相信它将成为我们复旦人的教材。我相信我们复旦的青年教师和莘莘学子,在细读这本书后将会发现,复旦人是什么样的?怎样才能成为真正的复旦人?复旦人应该追求怎样的人生价值,建立怎样的人生坐标?我希望复旦的青年朋友们深思之、慎抉之,践行之。让我们沿着前辈的足迹,把复旦发展得更好。我深知,编委会成员为《剪影》的编辑出版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在此,我要代表学校对本书的主编、编委、老同志们和作者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复旦将牢记你们的贡献,并将此项事业不断地延续下去。感谢复旦大学出版社编辑提供的支持!是为序。
-
做就业先锋,当创业楷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就业是安国之策。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各地区、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共同努力下,我国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就业结构不断优化,成功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对就业的挑战,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在这一过程中,涌现出一大批勇于创新、开拓进取、无私奉献的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涌现出一大批积极吸纳就业、稳定就业岗位、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就业先进企业,涌现出一大批自强自立、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就业创业优秀个人,涌现出一大批创业工作好、创业环境优、创业带动就业成效突出的创业先进城市。2012年7月,国务院举行全国就业创业工作表彰大会,对就业创业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了隆重表彰。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为大力宣传全国就业创业工作先进典型的光辉事迹,充分发挥先进楷模的示范带动作用,激发和引导社会各方热情参与和大力支持就业创业工作,我们将全国就业创业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事迹简介汇编成册,以飨读者。希望各地相互学习借鉴,并在实践中创造更多新经验、新业绩,为扩大就业、保障改善民生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
眉山市人物志眉山市地方志办公室《眉山市人物志》的资料搜集整理和编纂,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凸显人民创造历史,凸显眉山《千载诗书城》“孕奇蓄秀”的轨迹,凸显当代改造世界使眉山“换了人间”的领军人物,讴歌民族精神,讴歌眉山人杰地灵,讴歌“三个代表”,激励令人,教化后世。
-
南京市志11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一、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实事求是,全面、准确、科学、系统地记载南京地区自然、社会各方面历史和现状,突出时代特点和地方特色,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服务。二、本志记述以1999年南京市行政区划为地域范围,以市区为主。与事业相关延伸至外地的部分则作略记。对于历史上行政区划,如丹阳郡、应天府、江宁府等,难以析出今市域范围内的各类统计数字,择其要如实记载,以完整反映历史概貌。行政区划范围内的国家、部、省属部门和单位主要记述其在南京的要事。三、本志贯通古今,详今明古。年代断限,上限力求追溯事物发端,下限止于1999年年底。立足当代,突出近代,重视明清,上通周、秦、六朝。着重记述近现代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南京在各个方面的发展和变化。四、本志采用大编结构,依照南京的城市定位、主要特点和当前社会分工的实际设12册(编),编下平列设卷,卷下设章、节以明层次,节下记事用条目体。为加强宏观综述和整体性,编首设综述,卷首设概述,章下设无题序,节下序视情况而定。五、本志专设《大事专记》,记述发生在南京的重大历史事件;设《杂记》,记述各卷难以完整记载而又不能遗漏的发生在南京的重要史实。六、本志以志为主,并用述、记、传、图、表诸体。大事年表以编年体为主,辅以纪事本末体。七、本志所指“全市”含括行政区划所属区、县,“市区”不含所辖五县,“城区”指玄武、白下、建邺、鼓楼、秦淮、下关六区。八、本志人物遵循“生不立传”原则,收录在南京有重要业绩、对南京有较大贡献或影响的人物。在世人物的重要业绩采用以事系人方法进行记述。立传人物按卒年顺序排列。九、本志除引文和特殊情况(古人名、古地名)使用繁体字外,一律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1986年10月10日重新发布的《简化字总表》为准,使用标准的简化字。十、本志中标点符号、数字和计量单位(除引文外),均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要求书写。为尊重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的计量单位,沿用当时的计量单位。一些地方仍使用“亩”为计量单位(1亩一666.67平方米,1公顷=15亩)。1955年3月1日前使用的旧人民币,已折算成现人民币币值。十一、本志历史纪年,1949年以前在朝代(国号)年号后加注公元纪年;1949年后采用公元纪年。表中时间不用朝代年号,只用公元纪年。志中年代前未加“世纪”,如“30年代”、“50年代”等均指20世纪。十二、本志资料主要来源于各级档案、史载文献和访问材料,均经核实后载人,一般不注明资料出处。统计数据原则上以统计部门的数据为准;统计部门没有的,以主管单位的统计数据为准。十三、本志对频繁使用的名称,首次用全称,括注简称后可用简称。如“中华民国”简称为“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为“新中国”,“中国共产党”简称为“中共”。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前后,简写为解放前、解放后。十四、本志引用文献资料一般不注明出处,对确需注明的引文、辅文和需说明的专用名词、特定事物,采取页下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