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2008年中国税制概览(第12版)

2008年中国税制概览(第12版)

作者:刘佐 著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03-01

ISBN:9787505869325

定价:¥2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2008年中国税制概览(第12版)》就中国各种税的纳税人、税目、税率、计税依据、计税方法、减免税规定、纳税期限和纳税地点、税收征收管理制度税务机构等做了全面概述,并配有适当的计算举例和图表。2008年版《中国税制概览》,就企业所得税,个人收入所得税的高速内容做了较大篇幅的修订。与此同时,对相关的税收优惠,税收征收管理等内容也做出最新的阐述。《2008年中国税制概览(第12版)》简明扼要,通俗易懂,查阅方便。愿它能够有助于读者便捷地了解中国税制的概况。
作者简介
  刘佐,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的税收专家,现任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科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财政学会、中国税务学会常务理事,并在我国多所著名大学担任客座教授。1958年生于北京。1976年高中毕业后投笔从戎。1984年从中国人民大学财政系财政专业毕业后一直在税务部门工作。曾为财政部税务总局局长、国家税务局局长担任秘书。从1988年起,历任财政部税务总局办公室副主任、国家税务局办公室副主任、国家税务总局办公室副主任;国家税务总局办公厅副主任,税收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对中国税制有较为全面、深入的研究,曾参与许多税收法规和其他重要税收文件的起草、编辑及多部税收专著的编写工作;主持多项部级税收科研课题;多项税收研究成果得到党中央、国务院和财税部门领导的肯定,获得部级奖励。代表作:《中国税制50年(1949年—1999年)》、《中国税制概览》(以中、英、日三种文字四种版本在国内外出版)、《简明税收知识问答》。
目录
一、中国税制的发展
(一)改革开放以前的税制状况(1949-1978年)
(二)改革开放初期的税制改革(1978-1993年)
(三)1994年的税制改革(1994年以后)
二、中国现行税制体系
 (一)税种设置
 (二)税收立法
 (三)涉外税收
三、增值税
 (一)纳税人
 (二)税目和税率
(三)计税方法
(四)免税和减税
(五)出口退税
(六)纳税期限和纳税地点
四、消费税
(一)纳税人
(二)税目和税率(税额标准)
(三)计税方法
(四)免税、减税和退税
(五)纳税期限和纳税地点
五、车辆购置税
(一)纳税人
(二)计税依据、税率和计税方法
(三)免税和减税
(四)纳税期限和纳税地点
六、关税
(一)纳税人
(二)税率
(三)计税方法
(四)特殊进出口货物的规定
(五)免税、减税和退税
(六)纳税期限
(七)反倾销税、反补贴税和保障措施关税
(八)进境物品进口税
七、营业税
(一)纳税人
(二)税目和税率
(三)计税方法
(四)免税和减税
(五)纳税期限和纳税地点
八、企业所得税
(一)纳税人
(二)计税依据和税率
(三)资产的税务处理
(四)特别纳税调整
(五)计税方法
(六)税收优惠
(七)纳税期限和纳税地点
九、个人所得税
(一)纳税人
(二)征税项目、税率和计税方法
(三)免税和减税
(四)纳税方式、纳税期限和纳税地点
十、土地增值税
(一)纳税人
(二)计税依据、税率和计税方法
(三)免税和减税
(四)纳税期限和纳税地点
十一、房产税
(一)纳税人
(二)计税依据、税率和计税方法
(三)免税和减税
(四)纳税期限和纳税地点
十二、城市房地产税
(一)纳税人
(二)计税依据、税率和计税方法
(三)免税和减税
(四)纳税期限和纳税地点
十三、城镇土地使用税
(一)纳税人
(二)计税依据、税额标准和计税方法
(三)免税和减税
(四)纳税期限和纳税地点
十四、耕地占用税
(一)纳税人
(二)计税依据、税额标准和计税方法
(三)免税和减税
(四)纳税期限和纳税地点
十五、契税
(一)纳税人
(二)计税依据、税率和计税方法
(三)免税和减税.
(四)纳税期限和纳税地点
十六、资源税
(一)纳税人
(二)税目和税额标准
(三)计税方法
(四)免税和减税
(五)纳税期限和纳税地点
十七、车船税
(一)纳税人
(二)税目和税额标准
(三)计税方法
(四)免税和减税
(五)纳税期限和纳税地点
十八、船舶吨税
(一)纳税人和计税依据
(二)税额标准和计税方法
(三)免税
(四)纳税期限和纳税地点
十九、印花税
 (一)纳税人
 (二)税目和税率(税额标准)
 (三)计税方法
 (四)免税
 (五)纳税方式
二十、城市维护建设税
 (一)纳税人
 (二)计税依据、税率和计税方法
 (三)免税和减税
二十一、烟叶税
二十二、其他税收
 (一)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
(二)燃油税
二十三、主要税收优惠
(一)农业、林业、牧业、渔业、水利业
(二)能源、交通、通信
(三)科技、教育、文化、宣传、卫生、体育
(四)社会保障、民政、民族
(五)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
(六)第三产业
(七)金融、保险、证券
(八)房地产
(九)规定区域
(十)进出口
(十一)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非居民企业)
 和外国人
(十二)外交税收豁免
二十四、税务部门征收的非税财政收入项目
(一)教育费附加
(二)矿区使用费
(三)文化事业建设费
(四)社会保险费
二十五、税收征收管理制度
(一)税收执法依据、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
(二)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
(三)税务登记
(四)账簿和凭证管理
(五)发票管理
(六)纳税申报
(七)税款征收
(八)免税和减税
(九)税务检查
(十)税务稽查
(十一)法律责任
二十六、税务行政复议
 (一)复议范围
 (二)复议管辖
 (三)复议申请
 (四)复议受理
 (五)复议证据
 (六)复议决定
 (七)海关行政复议
二十七、税务行政诉讼
 (一)诉讼范围
 (二)诉讼管辖
(三)诉讼参加人
(四)原告和被告的权利与义务
(五)审理与判决
(六)侵权赔偿
二十八、财政、税务、海关组织机构和税收征收管理范围划分
(一)财政部
(二)国家税务总局
(三)省以下税务机构
(四)海关总署
(五)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
(六)税收征收管理范围划分
(七)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税收收入划分
附录
附录1 中国税制体系图(分税种类别)
附录2 中国税制体系图(分收入级次)
附录3 部分年份中国经济、财政、税收主要指标统计表
附录4 2006年中国分税种收入统计表
附录5 中国税务系统组织机构图
附录6 中国国家税务总局组织机构图
主要资料来源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