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马克思主义哲学新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新论

作者:高惠珠、黄福寿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1900-01-01

ISBN:9787208048270

定价:¥16.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大学教材,对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发展作了比较全面的论述。分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世界”、“人类的实践活动与世界的物质性”、“世界的存在状况与规律”、“认识与真理”、“人类社会的实践本质和基本结构”、“社会发展的动力和规律”、“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等7章。对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本质多所阐发和创新,并对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作者简介
暂缺《马克思主义哲学新论》作者简介
目录
序 言 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世界 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 一、哲学与哲学的功能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 三、哲学形态的历史发展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及其特征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世界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代主题的转换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历史过程 四、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与方法 第二章 人类的实践活动与世界的物质性 节 科学的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 一、人类社会历史的个基本事实 二、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三、实践的主体与客体“ 第二节 自然的物质性与社会的物质性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及其意义 二、运动、时间和空间 三、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第三节 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一、意识的起源 二、意识的本质 三、意识的能动作用 四、意识与人工智能 第四节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一、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第三章 世界的存在状态及其规律 节 世界在联系和发展中存在 一、世界的普遍联系 二、世界的运动发展 第二节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与环节 一、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与规律 二、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三、中国传统哲学的矛盾观 第三节 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在实践中达到统一 一、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的关系 二、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 第四章 认识与真理 节 认识的本质及其实践基础 一、认识的发生及其本质 二、认识的主体与认识的客体 三、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第二节 认识在实践基础上的辩证运动 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二、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三、实践与认识的相互作用 四、非理性因素对认识的作用 第三节 认识的真理性 一、真理及其客观性 二、真理的性和相对性 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四、真理与价值 五、认识论与思想路线 第五章 人类社会的实践本质和基本结构 节 社会的物质基础和实践本质 一、社会的物质前提和基础 二、社会的实践本质 三、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 第二节 社会的经济结构 一、生产力是经济结构的物质基础 二、经济结构的内容和类型 三、经济制度、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 四、阶级是特定经济结构中的人群共同体 第三节 社会的政治结构 一、政治结构的要素及其特征 二、国家政权是政治结构的核心 第四节 社会的观念结构 一、社会意识的构成 二、社会意识的观念形态及精神生产 第六章 社会发展的动力和规律 节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三、生产力的终决定作用与生产力标准 第二节 革命和改革是社会变革的两种基本形式 一、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二、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第三节 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加速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科学的本质和特征 二、新技术革命的性质和特征 三、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四、科技革命与“科教兴国”战略 第四节 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力量 一、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三、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第七章 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节 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 一、社会形态的划分 二、“社会进步”及其曲折性和复杂性 三、社会评价及其尺度 第二节 人的价值 一、人的本质的科学揭示 二、人的价值的内涵 三、人的价值的二重性 四、人的价值的实现 五、共产主义和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六、人的解放和共产主义的实现 附录 西方马克思主义简介 后记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