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新史学:概念·文本·方法(第二卷)
作者:孙江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2008-01-01
ISBN:9787101060850
定价:¥36.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在历经语言学的转变之后,近代知识的“非自明性”问题成为国际历史学界普遍关心的重要问题。与此相关联,围绕近代知识的建构而展开的概念史研究、文本比较研究,可谓最受注目的研究领域之一。《新史学(第二卷):概念·文本·方法》呼应历史学的这一新趋向,以概念·文本研究为中心,收录了以下四组论文:第一组题为“概念的空间”;第二组题为“文本政治学”;第三组题为“历史学的田野”;第四组题为“方法的尺度”。
作者简介
孙江,日本静冈文化艺术大学国际文化学科副教授,《近代中国の革命ヒ秘密结社——中国革命の社会史的研究、1895—19551)(汲古书院,2007年)等。
目录
序言:语言学转变之后的中国新史学
慨念的空间
孙江:“东洋”的变迁——近代中国语境里的“东洋”概念
小引
南北坐标轴上的东西洋——传统知识的轮廓
东西坐标轴上的东西洋——西方近代知识的导人
附会的“近代性”——大瀛海话语阅读
余语
黄东兰:“亚洲”的诞生——近代中国语境里的“亚洲”概念
引言
从“他称”概念到“自称”概念
“亚洲”概念的语义转换
清未、民国教科书里的亚洲叙述
结语
章清:“自由”的界限——“自由”作为学科术语在清末民初教
科书中的“呈现”
引言
政治学架构中的“自由”
西洋历史教科书:历史进程中的“自由”
国文、修身教科书:“自由”与个人
结语
川尻文彦:“民主”与democacy——中日之间的“概念”关联与中国近代思想
引言
新文化运动与“民主”(德先生)
democracy译语的“混乱”
“民主之国”“民主”“民权”
梁启超对“民权”的鼓吹
深山虎太郎《草茅危言》
“革命派”与“民主共和国”
文本政治学
王明珂:王崧的方志世界——明清时期云南方志的本文与情境
楔子
王崧及《道光云南志钞》
文本与情境
云南成为中国方志世界
王崧:在方志世界中写方志
结语
龚隽:译经中的政治——李提摩太与《大乘起信论》
引言
双重语境下的佛经翻译
“大乘”与“小乘”沦述中的修辞
《起信论》翻译中的“洋格义”
潘光哲:“革命理由”的“理论旅行”——美国《独立宣言》在晚清中国导语
《美理哥合省国志略》的引介和回响
《大美联邦志略》里的《自为主治之示》
《美国独立檄文》与“革命火种”
基督教他教士持续付出的“精神劳动”
孙中山争取外援的“革命理由”
《美利坚宣告独立文》宣示的“革命理由”
结沦:“革命理由”与“理论旅行”的多重曲折
陈卫力:让语言更革命——《共产党宣言》的翻译版本与译词的尖锐化
前言
由目文版列中义版
1908年民鸣译《共产党宣青》第一章
1920年陈强道译本
中文版《共产党宣言》的变迁
《共产党宣言》的中文译词趋向尖锐化
结语:语言力度和语词的阶级化
历史学的田野
杨念群:“残山剩水”之喻与清初士人的“出处”选择——一个心态与行为互动的情境分析
“残山剩水”之喻:“南宋晚明”
“残山”与“剩水”之间:“出”与“处”的两难
方法的尺度
杜赞奇:本真性的秩序:超时间、性别以及现代中国的民族史
民族和历史
时间的难题和本真的秩序
民族困家、本真和性别
肉体化本真的社会生活
结论
吴重庆:“后革命时代”的人、鬼、神——孙村:一个共时态社区
从“帝制时代”到”后革命时代”
同为天涯沦落客
“零落成泥辗作尘,唯有香如故”
阴阳共此时,人鬼情未了
结语:共时态社区
作者简介
慨念的空间
孙江:“东洋”的变迁——近代中国语境里的“东洋”概念
小引
南北坐标轴上的东西洋——传统知识的轮廓
东西坐标轴上的东西洋——西方近代知识的导人
附会的“近代性”——大瀛海话语阅读
余语
黄东兰:“亚洲”的诞生——近代中国语境里的“亚洲”概念
引言
从“他称”概念到“自称”概念
“亚洲”概念的语义转换
清未、民国教科书里的亚洲叙述
结语
章清:“自由”的界限——“自由”作为学科术语在清末民初教
科书中的“呈现”
引言
政治学架构中的“自由”
西洋历史教科书:历史进程中的“自由”
国文、修身教科书:“自由”与个人
结语
川尻文彦:“民主”与democacy——中日之间的“概念”关联与中国近代思想
引言
新文化运动与“民主”(德先生)
democracy译语的“混乱”
“民主之国”“民主”“民权”
梁启超对“民权”的鼓吹
深山虎太郎《草茅危言》
“革命派”与“民主共和国”
文本政治学
王明珂:王崧的方志世界——明清时期云南方志的本文与情境
楔子
王崧及《道光云南志钞》
文本与情境
云南成为中国方志世界
王崧:在方志世界中写方志
结语
龚隽:译经中的政治——李提摩太与《大乘起信论》
引言
双重语境下的佛经翻译
“大乘”与“小乘”沦述中的修辞
《起信论》翻译中的“洋格义”
潘光哲:“革命理由”的“理论旅行”——美国《独立宣言》在晚清中国导语
《美理哥合省国志略》的引介和回响
《大美联邦志略》里的《自为主治之示》
《美国独立檄文》与“革命火种”
基督教他教士持续付出的“精神劳动”
孙中山争取外援的“革命理由”
《美利坚宣告独立文》宣示的“革命理由”
结沦:“革命理由”与“理论旅行”的多重曲折
陈卫力:让语言更革命——《共产党宣言》的翻译版本与译词的尖锐化
前言
由目文版列中义版
1908年民鸣译《共产党宣青》第一章
1920年陈强道译本
中文版《共产党宣言》的变迁
《共产党宣言》的中文译词趋向尖锐化
结语:语言力度和语词的阶级化
历史学的田野
杨念群:“残山剩水”之喻与清初士人的“出处”选择——一个心态与行为互动的情境分析
“残山剩水”之喻:“南宋晚明”
“残山”与“剩水”之间:“出”与“处”的两难
方法的尺度
杜赞奇:本真性的秩序:超时间、性别以及现代中国的民族史
民族和历史
时间的难题和本真的秩序
民族困家、本真和性别
肉体化本真的社会生活
结论
吴重庆:“后革命时代”的人、鬼、神——孙村:一个共时态社区
从“帝制时代”到”后革命时代”
同为天涯沦落客
“零落成泥辗作尘,唯有香如故”
阴阳共此时,人鬼情未了
结语:共时态社区
作者简介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