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小说
-
结婚互助组乔叶本书是备受国内读者喜爱、以散文随笔著称的新锐女作家乔叶的又一小说力作。宁家三姐妹宁子秋、子冬、子夏在感情和婚姻问题上各有各的命运,各有各的选择。围墙内外,她们踟蹰于世俗压力和内心真实情感交织的种种矛盾之中,一路坎坷,有坚持也有妥协。为了安抚内心世界的波澜,求得暂时表面世界的平静,她们做出了不一样的选择。而最为特别的就是子夏,她选择了和一位和她同样需要应付家长的压力的男人进行结婚互助,组成一个表面上的家庭,为彼此的爱情理想争取更为宽松的环境和更多的时间。 宁家三女各自面临着情感困境:长女子秋婚前便深恋着有妇之夫荆漫,离异后依然深陷其中。幼女子夏在一次值夜班时被强暴,却从此对这个强暴者的身体产生了奇异的眷恋。而次女子冬一直没有遇到所爱,迫于家庭压力而与处境相似的耿建伪装结婚,成立了自定义的“结婚互助组”……古典与现代兼存,浪漫与残酷同在,理智与本能纠缠,多种元素使这部小说缤纷如缎,别样精彩。
-
烟柳逝水汝河这是一本描写乡土传奇的小说。通过中原一个乡村百年往事的描述,挖掘出蕴涵在其中的旺盛生命力,刻画了人性的丰富,乡村血性的顽强。特别是小人物铁锁面对压迫和命运的捉弄所表现出来的顽强与奋争,特别的扣人心弦。是近年来值得关注的旧时代乡村生活长卷。
-
博情书鲁敏新锐女作家长篇小说处女作鲁敏的《博情书》,书写的乃是这个时代的博爱之情、浅薄之情。故事的干线是林永哲与央歌与时代风气格格不入的婚外情。看上去,他们的相遇如此平常,他们的结局也会不出所料,作为婚外情的两个主人公,他们却想要逆流而上,以纯粹“柏拉图”的模式延续他们对对方的渴求……然而,人们对于男女关系的思维已成定势,周遭的种种误解永远如影随形。他们不得寻求一个自我解嘲之道,只当彼此的交往是“婚外情行为艺术”……这样的婚外情,最后到底该如何收场? 博情,可为博爱之情,亦是浅薄之意。博情之书,谁解其味? 故事从“宛若处女”、“矜持者”的两个私人博客进入故事。“宛若处女”(林永哲之妹)是个色情片爱好者,整天在博客里大肆描写观碟感受以增加占击率,事实上,她生性羞怯,是个相对传统的姑娘,就算是“博客恋”也未偿越逾一步。未曾想到她一心守护因其盲,他成了林永哲与央歌婚外情的重要见证人。虽然最终,林永哲发现,这个朋友的“盲”,只是个迫于时势的弥天大谎。一切皆是虚妄,见者反盲,盲者却明。
-
从囚徒到省委书记白石、冯以平当省委书记徐子衡派车把他接到省委,通知他经中共中央批准,进省委领导班子,任省委书记时,他简直惊呆了,竟不敢相信,恐怕听错,又问了一句:“我,任省委书记?”徐书记回答后,证实是真的时,在那一刹那,他竟说不清这是好是坏,是高兴还是不高兴,只有一种心情,就是惊讶,是的,真真切切的惊讶,这是真的吗?我能干得了吗?官世通被“双规”以后,平哲曾心神不宁,彻夜不眠。但想来想去他相信官世通还不会那么傻,把许多十分隐秘的事情拌搂出来。他对官世通不薄,他还相信官世通的忠诚,可是扯出更多人来,是不是每个人的嘴都那么严?对自己都那么忠诚?那就难说了。扯出的人越多,这种危险性就越大。所以他必须尽快选一个自己完全掌握的人,代替白刚处理官世通的案件。一定要适可而止,不能再扩大范围了。这是一部有着深刻教育意义对现实和未来都仍然具有强烈警示意义的小说。作者以亲身经历凝结着斑斑血泪的细节,抒写出一部令人震撼、发人深省的历史画卷、勾勒出在新中国历史上造成重大逆转、产生严重损失的反右派斗争的真实图景。看了恍若重又回到那个使人胆战心惊的噩梦里。有的地方看了让人心痛欲裂,止不住热泪纵横,难以卒读。这部自传体长篇小说令人震撼的篇章,炼狱中的暗无天日,血泪斑斑,让人拍案而起,心潮澎湃。传奇式的人生沉浮,大起大落,以纪实手法呈出,勾勒出一个大动乱、大震荡时代真实生活图景之一隅。历史,不应该被遗忘。小说,以艺术形象记载一个民族的心灵史。反右派,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可以说是“文革”那场大劫难的先导,却很快淡出了人们的记忆,不仅年轻的一代,已无从回首,连当事人回想起来也仍然发蒙。白石同志因始终不承认任何“罪行”,被打成极右,在劳改单位改造二十年,又押送回老家“群众专政”。他们夫妻二人以亲身经历为背景,在耄耄之年写出这部长篇小说,把几乎打包存档、束之高阁的往事,从一个侧面活生生地又展现在我们面前。因系亲身经历,写的是那样真实,那么触目惊心。人们从中可以得到的启迪不仅是多方面的,也是刻骨铭心的。惨痛的浩劫不能重演,便是此书揭示的历史教训,这是深刻而具有巨大意义的。
-
红流苏许丽晴这是青年作家许丽晴的一部小说,作品格调高雅,生活气息浓郁,文笔清新优美,充满对生活的热爱与感情,是一本温馨感人的作品。
-
深陷螺旋孟宇 著20世纪80年代,一家由美国私人公司筹建的慈善机构,为了解决在非洲日益恶化的人道灾难,特别设立了一个名为“拯救非洲”的计划。在计划实施过程中组建了两个行动小组:AFD和SAF,前者负责在全世界各个国家筹集资金,后者负责在一线进行人道主义救助。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看似顺利的慈善活动背后,一个巨大的阴谋正在浮出水面。当矛盾激发到极限的时候,流血和牺牲成了不可避免的结果,随着行动组成员和知情人的不断死去,那些幸存者们不得不放弃了“拯救非洲”计划,带着不可告人的秘密离开了非洲。随着凶狠的竞争对手一个又一个的出现,安斯明发现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寻找秘密,而是一场生死搏斗。安斯明不仅要应付着各种正常的工作任务,还要与以他叔叔性命相要挟的律师针锋相对;躲避着神秘组织的追查;怀疑身边每一个人又不得不相信他们;这期间他最好的朋友也惨遭不幸,安斯明被无尽的矛盾折磨着。然而就当他要查出真相前,安斯明才发现这一切不过是刚刚开始……
-
提拉米酥须一瓜作为小说家的须一瓜是一个“好人”。“好人”的标志是,她在总体上能够与我们达成一致意见,这种一致意见涉及我们想象世界、认识生活的一系列基本范畴,比如:善、美、正义、忠诚、英勇、怜悯,等等。也就是说,须一瓜无意冒犯我们,善、美、正义、忠诚、英勇、怜悯等等,也许我们做不到,也许我们其实并不十分清楚它们究竟意味着什么,但是,对这些词以及它们所指涉的价值我们怀有天然的、先验的尊重,我们认为它们理应普照大地,就像我们知道有人逍遥法外,但我们的愤怒依然是出于对正义的信念。须一瓜和我们分享着这些共同的基本信念。她是个有信念的小说家,她和我们达成一致并非出于策略、习惯,不是因为她要讨好我们,而是她真的相信,实际上,她比我们更信,她几乎是天真地信着,她的热情感染着我们。这是须一瓜和她同时代的很多小说家的重要区别。对人类生活中正面的、肯定性价值的发自内心的信奉,这是一种此时极为稀缺的品质。小说家们乐于表现得桀骜不驯、玩世不恭或者老奸巨猾,他们认为,和读者一样对生活存有朴素的信念是一件令人羞惭的事,这几乎就等于愚蠢,而愚蠢不可饶恕,小说家们决心比我们更明察、更贼或者更无信念。但须一瓜恰好又是一个明察的小说家。她的信念从未使她在想象人类事务时失去现实感,她说过,在她看来,写小说如同操刀——她说的是手术刀,但我认为也是“庖丁解牛”的屠刀,坚定、冷静、流畅,哗然响然,奏刀霍然,准确抵达一切部位,分开筋肉牵连的含混夹缠,她对人的复杂的具体境遇,对那些透露着人的纷乱、难以言表的内在生活的细节有惊人的敏感,她无疑比我们更聪明、更知道事情的真相和人的秘密。这是须一瓜的令人困惑之处。我们以为我们终于碰到了一个小说家,她对人性中的光明抱有信念,但同时,我们发现,她目光锐利,她对死亡、对人的脆弱混乱有深入的兴趣,她睁大眼睛注视着她的人物困惑、彷徨、绝望、受苦,她绝对不天真,偶尔,她也可以像法医般超然无情。比如在《第三棵树是和平》中,一开始我们就遭遇了血淋淋的场面:分解的肢体、血污、扭曲的面容,人的肉体的崩灭、丑陋被冷酷地展示,这种时刻,我们不得不想,写下这些文字的那个人,她何以能够忍住呕吐?但是,当小说进展下去时,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事实:那个死者从未真正出现,他只是在他人之口中被转述,他从未站在这篇小说的叙述主体——那个女律师面前,实际上,我们也可以认为,他从未活在正写小说的须一瓜笔下。只有这样,须一瓜才能硬起心肠,作出判决,把他贬损为一堆丑陋的肉体,这在她的小说中是仅见的特例,而只要人物在她的笔下活着,她就决不肯这么写,她必要尊重他,这是一种小说家的“尊重”,这意味着小说家决不认为自己有权审判,决不轻率地封闭人的可能性,决不对人做粗暴的界定、简化和贬损,意味着深入地探究人,站到人的内部感受和表达他的困境、他的斗争、他的真理。所以,须一瓜的明察是慈悲体贴,而不是世故。“世故”,这是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通行的叙事态度,小说家们世事洞明,对人性不抱幻想。“世故”是有力量的,那是一种危险的、刀刃般的力量,在张爱玲那里,这种世故中贯彻着浩大的幻灭感,而我们后来看到的泛滥的张式世故却没有底子,只是不惮以最坏的动机去揣度人,这是“小人之心”的叙事,它的诀窍是,降低天花板,直到迫使人趴到地上,然后,小说家得意地说:怎么样,我早看出来了吧?“世故”对小说的叙事伦理——作者与人物、与他所书写的世界之间的关系——构成了重大损害,它使很多小说家把对人的恶意当成了智慧,当成光棍眼里不揉沙子,它自上而下地抹杀人的复杂性、抹杀生命的宽阔深邃,它是一个刀笔吏式的不公正的法官,用黑暗的眼睛去寻找黑暗。须一瓜曾以建筑为喻阐述她的艺术理念,她认为建筑的要义在于处理明与暗、光和影,小说同样如此。而建筑,就是一种寻求公正的技术和艺术,不公正,楼就会愚蠢,不合人居,甚至会塌,即使像新央视大楼那么歪,它也最终达成了一种内在的公正,也就是说,它必须体现明也体现暗、体现光也体现影、体现实也体现虚,它必是一个在空间的众多可能性中求证出的复杂而开放的结构;这样的建筑师,如果写小说就必定是个公正的小说家,对于人类生活中的善与恶、美与丑、坚韧与软弱、高贵与卑微,对各种价值之间的冲突、对人在“应然”与“实然”间的艰难选择,他必有一种宽阔综览的眼光。由于公正,那个天真、热情的小说家同时也是明察、锐利的小说家,须一瓜有信念,但正因为有信念,她才知道普照大地的光必被万物的实体所吸收折射,投下游移不定的阴影,而阴影的存在恰恰证明着阳光、月光、星光和灯光的存在,证明了我们正带着我们的肉体和灵魂活生生地行走,人的软弱、人的无奈,人的遍布矛盾、裂隙,充满孤独、哀伤和焦虑的生活在信念的照耀下获得了尊严,获得精神的光辉。因为热爱阳光,所以热爱阴影,须一瓜拒绝取消人的影子,也拒绝只采集人的影子,在这个意义上,她爱人,爱这世间,这是她和我们最根本的一致意见。
-
与枪无关2猎鹰一个曾经的特种兵,一个顶级狙击手的无间道生涯!中国版“007”之M系列军事小说第二部隆重推出!继《我的特种生涯》《与枪无关Ⅰ》之后,猎鹰再推新作!超值附赠猎鹰亲撰之实用手册《丛林生存指南》!军事爱好者、户外运动者,必备宝典!错综复杂的案情,复杂多变的人性,男人与男人之间的问题只能用血来解决?当一切真相大白于天下,男人与女人,一个向左走,一个向右走……在《与枪无关Ⅰ》的故事结束后,M离开了雇佣军,来到三江市。巧遇金刚、萨菲和小黄瓜。金刚夫妻俩开了一家酒吧,小日子过得很幸福,但是未知的危险却日益逼近,金刚在一天莫名被杀。为了查清金刚的真正死因、保护萨菲的安全,M深入犯罪集团,其间不仅要和老爷子及卢克等犯罪分子斗智斗勇,还要和警察周旋。他运用自己丰富的推理和罪犯心理知识,解开了一道又一道谜团,结果,真相是……
-
b小调旧时光石一枫这部小说与音乐、理想和爱情有关,其中的人与事亦真亦幻、荒诞而真实;构思很奇特,甚至很古怪;叙述上很沉着,还有点儿冷酷;主题是含混的,藏在文字的苍茫中,令人难以破解。 作者将根本不可能汇合与重叠的时间与空间,巧妙地组织在了一起:那些苏格拉底与老子式的思索,居然在灾个荒诞不经的世界得到了落实与揭示。 作品的第一个句子:永远无法摆脱感伤情绪的困扰,这可能是我们的致命伤。
-
北京,北京冯唐冯唐易老,所以要用文字打败时间。《北京北京》,是冯唐“万物生长三部曲”的第三部,情节与风格都一脉相承。由青春步入成熟,从萌动收获迷惘,浓重的男性荷尔蒙是冯唐作品一贯最大的特色。 这是冯唐作品中气势最猛烈,如草原野火般的一部。这位语言的魔术师,以汹涌澎湃、聪明灵动的语言,述说着自己的北京往事。他一边说笑着,一边使坏着,当你惊叹着渐渐沉迷时,却突然发现巨大的悲伤悄然而至,漫天火焰消失,然后,只有淡淡的缕缕清烟。 这是梦想中的书。嚣张,迅烈,胆大妄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