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小说
-
疯狂十八天石军著一个看似寻常单一的行动却蕴含着扑朔迷离的心态,一个听似淡然冷漠的故事却渗透着入骨髓的罪孽,一人眼自内心的颤抖却潜伏着随时喷发的欲望,一个出于表象的疯狂却埋藏着疲惫中的绝望。一个极不可能成为凶手的人,为何沦为罪犯?一颗看似平和的心,为何这般的脆弱?四百三十二小时,度日如年的胆战心惊。十八天里警匪之间不停息的心理角逐。阅读本收,您将知识这一切疑问的答案。石军,一九六三年出生,一九八零年投身狱警行列,八十年代中期开始文学创作,发表犯罪题材的纪实文学、纯文学、影视评伦、影视作品一百五十余万字。
-
中华中篇小说百年精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现代文学研究室选编这是一套二十世纪一百年间中外文学精品丛书,共11种,统一装帧,冠名为“百年典藏”。作品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二十世纪中外文学发展的概况和取得的成就,是供广大文学爱好者阅读和鉴赏、供文学工作者研究和借鉴的一套比较完整系统的作品精选本,有比较高的收藏价值。<
-
人间烟火倪学礼著《人间烟火》值得所以的都市男女去阅读,去欣赏、去分享那一群女人的生活。她辛酸中含机智,深沉中有幽默。写出了老百姓平平淡、奋争的生活,从里边读到了人间烟火。了解生活,了解中国平民的生活和性格,可以从这本书开始……怎么把一只萝卜做成一桌菜,还要让人从头到尾吃完了不腻,尚有回味。显然这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数量问题。情节变了,味道也变了,要我看,学礼做出的这个东西充满了人间烟火气。倪学礼,男,蒙古族,1967年生于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1987年9月考入内蒙古大?е形南担?1991年7月毕业分配至华北石油管理局呼和浩特炼油厂,当过宣传干事、车间书记。1995年9月考入北京广播学院攻读戏剧影视文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2002年9月考上本校博士研究生,师从蒲震元先生,攻读文艺美学博士学位。现任北京广播学院影视文学系主任、副教授。1993年开始小说和剧本创作,已月6部作品搬上荧屏,代表作有《山羊坡》、《风过泉沟子》、《有泪尽情流》。其中,《风过泉沟子》获2002年内蒙古广播电影电视政府奖特别奖,《山羊坡》获第19届中国电视金鹰奖短篇电视剧一等奖、第21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短篇电视剧一等奖。这是一个真正的世俗故事,一篇地道的城市小说。几个女人稀里糊涂的下岗,又没头没脑地找工作,接着又一起搀和开公司,然后又莫名其妙地把公司搅黄了……絮絮叨叨的酸甜苦辣,纷纷扰扰的人生坎坷,字里行间,你也许会感受到每天从身边掠过的人间烟人;掩卷而思,你或许会为你那种平淡生活洒一掬由衷的热泪……
-
大唐秘史孟肇咏,刘宽亮著《贪财害性命》:这是一件典型的贪官奇案、一部悲剧。57岁的中唐名臣窦参,被唐德宗授予宰相要职。这位颇有声誉的大唐重臣,却任人唯亲,贪心大炽。他利用侄儿窦申,暗中招权纳贿,营建豪华“别墅”,富埒皇室。不料,京兆少尹、给事中窦申因“喜鹊”之丑闻,被德宗获知。德宗告诫窦参不要因为“喜鹊”害了大好前程,窦参却狡辩抵赖,继续我行我素,执迷不悟,愈演愈烈。终于,在窦参六十寿筵上,德宗派出的御林军将窦参及同党,一网打尽。窦参罢相贬谪郴州,竟然继续收受贿赂。德宗大怒,赐其自尽……小说中的窦参,是一个颇为复杂的悲剧人物。作者用一红一黑两条线,勾勒出一个大唐官僚的一生,展示了一出“清官”变“贪官”、“直臣”变“佞臣”、“执法者”变为“枉法者”的演变史。窦参,曾经是个秉性刚直、政誉颇佳的正面人物──任京都万年尉时,窦参代人受过,被贬江南──他是侠义之士;任蒲圻县令时,窦参勤吏治,用奇才,助漕运,使穷县变富。离任时,万民相送,赠以“窦青天”──他是良吏;任京畿奉先尉时,窦参力排众议,严惩恶徒;任大理司直时,按狱江淮,面对傲慢的节度使,窦参义正辞严,维护天子圣威──他刚直不阿;婺州刺史邓珽,欲吞赃款,宰相庇佑,众臣随声附和。窦参坚持己见,秉公执法;湖南判官马彝,揭发上司贪赃,反被诬奏。窦参明察暗访,昭雪冤案──他是朝臣眼中的“愣头青”,是冤民心中的“窦青天”。然而,随着窦参官职的升迁,其贪婪、虚伪、自私的一面日益膨胀,终至不可收拾!身败名裂,遗臭千古!窦参本人也是遗恨于世,抱憾终身。他在贪泉自断右掌、自掘坟茔,令人悚目惊心。正是这一崭新叙事视角,使历史人物窦参在艺术中复活,形象丰满,栩栩如生。作者红黑双线交织勾勒,展示了一幕幕家庭变故、爱情悲剧、奇人轶事、侠客传奇……其背景乃是造成大唐由盛转衰的安史之乱、藩镇割据,横贯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个朝代。历史有其惊人相似的一幕。窦参的悲剧,在当今改革开放时代,仍有发人深省的借鉴意义。《甘露起悲歌》:唐朝,曾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曾成为世界华人的骄傲和自豪。至今国外许多地方仍习惯将华人称为“唐人”,把华人聚集的地方称为“唐人街”。唐朝,也在历史上写下了“安史之乱”这残破的一页。这非同小可的一页,竟使中国封建社会从鼎盛的高峰陷入低谷;也使唐王朝大伤元气,一蹶不振。肃宗后的代、德、顺、宪、文、武、宣宗等数位有志皇帝,都欲励精图治,中兴唐室。经他们努力,虽然出现了“永贞革新”和“元和中兴”的短暂复兴,也不过是腐朽的封建王朝的回光返照,最终未能挽救唐王朝的衰落与灭亡。具有典型意义的是,素有抱负、胸怀中兴大志的唐文宗在他登基后,曾立志革除旧弊,中兴唐室,轰轰烈烈干一番无愧先祖的大事业。虽然他在减宫女、裁冗员、减赋税、罢进献、戒奢倡俭、奖励农耕等方面做出了些功绩,但在削藩镇、遏朋党、消灭宦官势力这三大关系唐王朝命运的大事上,却收效甚微,或遭到惨败。作为一代有作为的帝王,文宗有一个致命弱点:他喜好读书,温文尔雅,性格恭俭,为人谦和,但遇事却优柔寡断,明强不足,缺乏一个大政治家所具备的驾驭时代风云的魄力和知人善任、运筹帷幄的策略。他同宰相商定的国家大事,往往经宦官一干预,第二天就变了卦;他首鼠两端,投鼠忌器,既想铲除宦官势力又惧怕、屈从宦官势力。他任用贤相宋申锡除宦,却又不信任宋申锡。结果宋申锡未能除掉宦官,反让宦官除掉了宋申锡。他密谋用“甘露事件”把以仇士良为首的宦官势力一网打尽,偏偏错用了心术不正、志大才疏的小人李训和郑注,致使谋事不周,密计泄露。不仅未能一网打尽宦官,反让宦官滥杀朝臣,血洗长安,予以报复,酿成唐史上一桩重大冤案。这一“失败的反击”,不仅未清除宦官势力,反而加速了宦官势力的膨胀;不仅赔了李训、舒元舆、王涯几位宰相的老命,还使文宗从此大权旁落,受制于家奴,成为连周赧王、汉献帝都不如的傀儡,整日在深宫以泪洗面……这泪,对文宗来说是悔恨,是教训。这泪,对今人来说是启迪,是古鉴。
-
爱不错过祝振强著报社记者龙边与初恋情人乔盼,死灰复燃。乔盼嫁给了一位外科医生,激情过后,她已是平静如初,与龙边的相逢,使她恍如再生。 二人陷入缠绵的同时,她还为龙边张罗女友。这让龙边置身于一种复杂的情感与体验中。 龙边在差旅中与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斯叶彤相识,他陷入单相思。 报社里,心怀各自小算盘的人的面目在遮掩中时隐时现,一向不屑于“斗法”也不会取宠的龙边陷入被动。乔盼给沮丧中的龙边莫大的安慰。 龙边在与斯叶彤交往的同时,也为乔盼而摇摇不定。乔盼给予龙边的安慰让龙边欲罢不能,终于有一天被外科医生抓了“现行”。乔盼夫妇的矛盾也终于爆发,而办理出国手续正进入攻坚阶段,外科医生约见龙边。 电视台的大腕胡导一直在纠缠斯叶彤,斯叶彤只得忍气吞声。龙边为搬倒胡导,四处寻找胡导的劣迹证据,并找到了“社会事务调查所”,雇佣私家侦探,其间的秘查、追踪、偷拍…… 斯叶彤答应与龙边结婚,乔盼忙里忙外为其操办,敏感的斯叶彤唇枪舌剑,不依不饶,乔盼隐忍不发,龙边左右为难。乔盼出国前夕,半夜,龙边接到乔盼急于见面的电话……<
-
谁是赢家徐莉著一部文学的期货手册帮助当代人破译期货之谜一本起初的期货年鉴揭开中国期货业的神秘面纱一曲热烈的期货颂歌吟唱期货人在商戏中的智慧之光徐莉,成都人,出生于军人家庭。现任国内某知名期货公司副总裁。13岁到西藏当兵,1978年复员。其间入北京经济学院和四川大学攻读经济学和文学,读书期间开始发表随笔和短篇小说。20世纪90年代中国期货兴起之初涉足期货业。因为有了与中国期货业一起成长的历程,亲身体验了中国期货风云中跌宕起伏的悲壮人生,经过数年的思考,写成了这部惊险而又精彩的长篇期货小说。《谁是赢家》是第一部反映中国期货人冲浪搏击生活的长篇小说。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世纪之交中国期货史上几场著名的战役。将当年曾让许多人期待、迷惆的场景全方位艺术地再现出来,揭开了期货最刺激、最具智慧、最富有挑战性的神秘的面纱,妮娓地道出了期货人独特的爱恨情仇。读后,不禁令人掩卷沉思,跃跃欲试。当然,这不仅仅是本书的魅力,也是日趋规范发展的中国期货市场的魅力。
-
高原大劫史杨志军著该作是华语世界一流精品。这是一场历史性的悲剧。作家笔下随处带着炽热的抒情和深邃的愤怒的思考。这是一部震撼人心的少见的杰作。汉语殿堂终于有了回归汉语天性、天赋和天良的自由叙述,浑融、恣肆、嶙峋、恢廓、精微,尽展自然荒原和精神荒原辉煌的黑暗。杨志军,青岛作家协会副主席;1955年生;1995年作为引进人才调进青岛。城市流放者。从1994年“荒原系列”七部作品出版,到2002年“大祈祷三部曲”出版,47岁的杨志军已经完成了15部长篇的写作,即使抛却那许多的中短篇与散文、评论,杨志军作为一名“多产作家”已毋庸置疑。能够写下这许多作品的杨志军除却了个人的才华与勤奋等方面的原因外,我觉得自我身份认同也是影响他写作的一个主要因素。在青海时,杨志军的写作是从记者开始的,青海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杨志军被分配到《青海日报》做记者,在副刊部做了一段短暂编辑后,杨志军强烈要求到农牧部去做记者,这时候的杨志军渴望了解的是,高原那种自由奔放的生活姿态,希望贴近于生命的真实。这个时期的杨志军处于素材的积累阶段,许多作品的写作是来源于采访的,1985年发表的《大湖断裂》就是从真实事件的采访中得来的,在《大祈祷》的序言中,他援引《京华时报》去年的一则消息来证明他当初“预言”的真实:经过专家的研究发现,青海湖已经断裂成两个子湖。汉语殿堂终于有了回归汉语天性、天赋和天良的自由叙述,浑融、恣肆、嶙峋、恢廓、精微,尽展自然荒原和精神荒原辉煌的黑暗。天不语,使人言之,此乃高蹈者继绝的事业。该作由《环湖崩溃》、《海昨天退去》两部长篇小说组成,虽穷形极境,气象万千,好看得令人慨叹,却不见小说常式而卓其态,以最是自由的大汉文学本有的多元、开放、灵变、博远的精义,以自然主义的凌厉,更以自由生命久蓄的感性和理性无限洞开的冲决力,颠覆着小说文体,直抵沉秘在青海湖周围野性而强大的生命原欲,动魄惊心;直抵横亘在泛灵世界之上的横强势态,天人为一;直抵男女情爱的深渊、迷宫与雷暴,晦明混茫;直抵奇谲莫测的密宗天地、色空境界,难穷其极;直抵介乎于政令和功利之间的荒原劫难,草颓人萎;直抵荒原大限中一个个古老民族最神秘的精神律动、最深邃的冲突、最蛮风野俗的婚恋、最令人神往的野史,出近入远;直抵暴戾、犷悍、雄阔、恐怖、酷厉、奇诡的原真荒原深处的苍凉野唱、群落仇杀、暴殄天物、原始诱惑、人?字刃蚰酥两倩姆蛳筢酷桑恢钡殖兰汀⒊赖隆⒊拿鞯母沟刈钜靶浴⒆钜厝从质亲钍ソ嗟睦寺幌⒍恢钡挚掌”〉纳锪槿獾拇蠼佟⒋筲⒋蟠砗痛竺兀凰浦粗降椎淖肺剩敝劣涝丁8米髅粲诙醇び诹槭樱掏麓蠡模性先绾纾哂芯⑾酥碌牧楦泻蜕钤兜牡Α⒅鞘丁⒂镅钥占洌跃醯亟肷冻龅陌蹴缧鹗觯褂邢薜奈淖至粝挛蘧〉纳竺雷杂桑缘贝难八奔墓愣群蜕疃冉馐兜降娜宋哪谌萦胩剿鞯降氖肥问较嗳诤稀W骷彝粼逶破湮耙蛔拚鸷橙诵牡暮奔茏鳌保啾惶ㄍ宓钠缆畚恼掠被锸澜缫涣骶贰薄?
-
商贾将军叶辛著本书笔涉清末到民国的几十年历史中民族资本的发展过程,笔墨较多地投入在滇东宣威、西双版纳、缅甸北部这条马帮路线的地域环境、风俗民情之上,和“上疆场彼此弯弓月”的马帮与土匪、滇军与土匪的激烈格斗之中。笔墨亦指向民国初年江浙沪一带的社会生活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前的广东。书中塑造了上至民国缔造者孙中山,讨袁护国雄蔡锷,以及形形色色的滇军、黔军高级将领,下至马帮里的马锅头、马脚子,布店老板,县衙师爷,土匪,妓女,还有纯情的少数民族妇女等妍媸善恶的人物万花筒,“复活”了一个已经消逝了半个多世纪乃至一个世纪的时代风貌。在它所描绘的这幅历史画卷上,一个少怀经商大志,白手起家,靠着执着、机智、勇敢,克服重重难以化解的困难,终于成为闻名中外的宣威火腿大王的实业家,一个好学深思、磊落平实、具有儒侠互动精神的优秀人才,始终是艺术描绘的聚焦之处。这就是在云南地域文化的土壤中成长起来的、有传奇经历和深广背景的浦在廷形象。<
-
月上昆仑王伶,褚远亮著20万军垦官兵和8000山东姑娘的青春,使昆仑巍峨,边塞生辉。青春悲剧所包含的动人力量可以震慑读者的心……王伶,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作协会员。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天堂河》、中篇小说《无怨无恨》、《亚瓦格、亚瓦格》、《记忆白驼》等,影视作品有电视连续剧《风雨西陲》。现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联专业作家,系鲁迅文学院“首届全国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学员。解放初期,和平解放新疆的二十万解放军和国民党起义部队,响应党的号召,就地屯垦戌边。茫茫沙漠,千里戈壁,艰苦的环境摧毁不了热血官兵,然而,爱情、婚姻问题却使二十万军队动摇了军心。为此,王震将军特从山东革命老区特招了八千女兵奔赴新疆,以解“老大难”问题。从此,组织安排、自由恋爱、乱点鸳鸯谱等故事就粉墨登场,上演了一场场悲喜交加的人间活剧……真可谓:二十万大军流血流汗流眼泪八千女兵献出青春献爱情。
-
朱门林语堂著;谢绮霞译自序本书人物纯属虚构,正如所有小说中的人物一样,多取材自真实生活,只不过他们是组合体。深信没有人会自以为是本书中的某个军阀、冒险家、骗子或浪子的原版。如果某位女士幻想自己认识书中的名媛或宠妾,甚至本身曾有过相同的经历,这倒无所谓。不过,新疆事变倒是真实的。历史背景中的名士也以真名方式出现,例如:首先率领汉军家眷移民新疆的大政治家左宗棠;一八六四—一八七八年领导回变的雅库布贝格;哈密废王的首相约耳巴司汗;日后被自己的白俄军逐出新疆,在南京受审枪毙的金树仁主席;继金之后成为传奇人物的满洲大将盛世才;曾想建立一个中亚回教帝国,后来于一九三四年尾随喀什噶尔的苏俄领事康士坦丁诺夫一同跨越苏俄边界的汉人回教名将马仲英等等。记载着一九三一——一九三四年间回变的第一年资料,例如,史文海丁的《大马奔驰》和吴艾金的《回乱》等书。本书只叙述这次叛乱在一九三三年的部分。作者简介:林语堂(1895.10.3-1976.3.26)福建龙溪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学文学系。192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转赴德国入莱比锡大学,专攻语言学。1923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1924年后为《语丝》主要撰稿人之一。1926年到厦门大学任文学院长。1927年任外交部秘书。1932年主编《论语》半月刊。1934年创办《人间世》,1935年创办《宇宙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凋”的小品文。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风声鹤唳》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1944年曾一度回国到重庆讲学。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1952年在美国与人创办《天风》杂志。1966年定居台湾。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举为国际笔会副会长。1976年在香港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