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小说
-
呼兰河传蔡晓峰 著《呼兰河传》是萧红的一部自传体长篇小说。这部作品在思想上,继承了鲁迅对国民性的剖析与批判,在体裁上,开创了介于散文、诗歌与小说之间的一种体裁样式,在语言上,文字娓娓道来,朴实清新,沉郁感伤。呼兰河城不是安详宁静的天堂,那里充满着无知和愚昧,荒凉的土地上弥漫着痛苦和绝望,但萧红还是用淡泊的语气和包容的心叙说了家乡的种种。她用女性特有的书写方式给我们描绘出一个复杂的生活空间,从而折射出悲悯的深度人性,让我们以一种无限宽广的胸怀来召唤一份真情、一片温暖。萧红(1911-1942),原名张乃莹,民国时期著名女作家。她出生于呼兰河岸一个文明新风与封建习俗相互交织碰撞的小城里。父亲一辈都以诗书治家、家训严苛,紧跟时代维新潮流,而母姓一辈则是家中顽固封建迷信思想的代表。1930年,萧红在家中紧张氛围与新旧观念的冲撞下,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出走。1933年以后,萧红先后发表了《生死场》《海外的悲悼》《呼兰河传》等。
-
萧红小说经典萧红 著萧红的小说具有诗意的抒情,自然卓绝的语言,浓郁忧愁而又绝美的画面美感,似乎兼有诗歌艺术、电影蒙太奇、散文咏叹调的一些长处,新鲜质朴、清丽委婉、刚柔相见,,弥漫在悠长感伤的气氛中,令人不能自拔。女性的命运是萧红关注的主要内容,她愿意倾注自己一生的心血,去表现她们、关注她们,并呼唤她们的灵魂。她认为,作家不是属于某个阶级的,作家是属于人类的……这就是她的写作更注重人类普遍存在的问题——生殖与死亡、命运与抗争、愚昧与觉醒的原因。她自身的惨痛经历和生活体验,使她在塑造女性形象时,有着细致人微的刻画和描绘,以内在的拷问探索女性的命运、人生的悲凉、深沉的悲剧,传达出人类有关生存、空虚、寂寥、无望的大悲。萧红小说中的女性,大多有着悲惨的命运,即使偶尔有一点笑声,那也是格外新奇,却最终要被抛在阴暗的角落里,无声无息地灭亡。《手》中的王亚明,《牛车上》中的五云婶,《后花园》中的王寡妇,《呼兰河传》中的小团圆媳妇、王大姐,还有《小城三月》中那位美貌贤淑、敏感细腻,对爱情有着朦胧渴望的翠姨,都是那样的让人心疼、爱怜。人们是在萧红的《手》《小城三月》《后花园》《生死场》《呼兰河传》中认识了她们、记住了她们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也因为她们鲜活而深刻的存在熠熠生辉。
-
鲁迅小说经典鲁迅 著鲁迅对社会上的两类人抱着深恶痛绝的态度,即权势者和伪君子。《孔乙己》中的丁举人、《阿Q正传》中的赵太爷、《祝福》中的鲁四老爷、《长明灯》中的郭老娃、《离婚》中的七大人等,都是权势者的代表。他们有权有势,但对周围人的命运毫无真诚的关心,对社会的进步无丝毫热情,他们只关心自己的权势和地位。他们自私、虚伪、冷酷,阻碍社会的进步和改善。《肥皂》中的四铭、《高老夫子》中的高老夫子统统是一些假道学、伪君子,他们口口声声说关心社会的道德,实际上他们自己就是毫无道德之心的伪君子。鲁迅的小说中描绘的是平凡人,平凡人的生活,没有离奇的故事,没有引入入胜的情节,却充满了无穷的艺术魅力,随时都能让人有惊人的发现,注意到平时人们注意不到的特征。孔乙己是一个饱满的艺术典型,集中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思想特征,他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他悲惨的一生见证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对读书人的毒害。“狂人”是一个封建制度的叛逆者、批判者,他的感受和独白,在中国历史上首次明确而坚定地指出,封建社会的本质就是吃人。《阿Q正传》塑造了阿Q这个不朽的流浪雇农的典型形象,挖掘了以阿Q“精神胜利法”为代表的民族性格痼疾。对民族劣根性的发现、暴露和批判,几乎贯穿了鲁迅小说创作的始终,这也是中国现代文学重要的成就之一。在鲁迅的小说中,人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他对时代和社会人士的认识深度,也可以感受到他对民族命运和前景真知灼见的强烈的使命感。这种强大的艺术魅力源于他对人、对生活细致人微的描写,对人的内在心理入木三分的刻画,这种高超的艺术功力,在鲁迅的小说创作中无所不在。
-
郁达夫小说经典郁达夫 著郁达夫的小说具有浓烈的抒情风格和“自叙传”色彩,这与他自身的人生经历、精神世界的漂泊挣扎,对文学的独特理解有关。在创作中,他既书写了那个时代个体的情欲纠葛,也写出了知识分子的社会批判意识和人道主义情怀,表达了一个在外游子对祖国深厚的爱。在作品中,他不加掩饰地表露他的身世、思想、感情、癖好。他将自己的信仰、习惯、性格,甚至病态大白于天下,以自己的身世、感受、体验集中表现旧社会压迫下青年一代的精神苦闷。作品中所运用的大量内心独白式的抒情、描写、记叙,错落有致、感情真挚,这是感伤的弱者的情调,浪漫的青年觉醒者的理想,也是反压迫的民主主义者的倾向,形成了郁达夫独树一帜的风格,大大拓展了现代小说的样式和表现力。郁达夫的小说中,弥漫着的颓废、憎恨的伤感,绝不是与时代思潮格格不入的情调,而是在病态地发泄从封建礼教羁绊中觉醒了,却又找不到出路的青年的悲怆与苦闷。当郁达夫慨叹自己的生不逢时,他将他的所有不幸、所有烦恼、所有悲苦,一齐指向黑暗的军阀混战时代;他针对不人道的社会制度发出的强烈的哀鸣和控诉,反映出的是他鲜明的态度、强烈的情绪,引起了众多年轻知识分子的共鸣。然而,郁达夫作品中这种无以复加的伤感。并未让他放弃对理想、幸福的追求。无论是伤感压迫得他喘不过气来,还是无奈逼得他几乎坠入颓唐境地,他的心中总有一个诱惑着他的理想——爱的真挚美好。郁达夫对女性的痴想,一方面是“自我”理想的表现;另一方面也映射出“五四”新人追求自由、正义的光芒。周作人在《人的文学》中曾说过,女人和儿童的发现,是欧洲近代文明的产物。而对五四时期的中国来说,对女性的赞美和痴爱,不仅仅是一种现代意识的表现,更是对封建礼教*直接无情的批判。
-
老舍小说经典老舍 著老舍是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老舍的创作,持续了鲁迅关于“国民性”问题的思考、民族复兴之思想。老舍的中短篇小说,一类是写实与象征相结合的抒情性小说,如《月牙儿》《微神》等,一类是讽刺与夸张相结合的贫民化的幽默小说,如《马裤先生》《开市大吉》《抱孙》《离婚》《不说谎的人》等,它们都是在用对比的方式处理文本中观念对立的人物形象,在体貌、特征、言谈、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性描述中勾描人物、涂抹风景,无论笔墨或浓或淡,均力透纸背、观点明晰。细节平凡,语言朴素,不故作雕饰,也不板面孔,更不云里雾里地说空话,全凭思想牵着笔头,化技巧于无形,让文字从心底流淌出来。
-
柔石小说经典柔石 著在人们心中,柔石是一位英雄、一位革命者。但同时,柔石也是一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享有盛名的作家,其小说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特别是对话式的,如绘画般写意式的描写语言,简洁凝练、别具一格,不仅充分展示了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独特性格,还使得人物形象生动易感、微妙传神,给读者留下无穷的想象空间。1902年,柔石出生于浙江宁海,原名赵平复,化名少雄。受“五四”运动和“一师学潮”的深刻影响,柔石参加浙江省立师范学校进步文学团体“晨光社”,走上文学之路。1914年,柔石自费出版短篇小说集《疯人》。1928年5月,柔石辗转到了上海,埋头读书作文,历时两个月修改并写完长篇小说《旧时代之死》。入秋,经王方仁介绍,柔石结识了鲁迅,鲁迅热情地为他校阅《旧时代之死》的书稿,并推荐给北新书局出版,还选了一些外国作品让他翻译,帮助他摆脱经济困难。为了使柔石节约开支,鲁迅把自己原景云里23号的房子让给柔石等青年居住,并请柔石与自己一起搭伙用膳。柔石视鲁迅如严师和慈父,而鲁迅也像父亲般地关爱着柔石。在鲁迅的帮助下,柔石和崔真吾等人一起组织了旨在介绍东欧、北欧文学,输入外国版画,提倡刚健质朴文艺的“朝花社”。10月,柔石在鲁迅的推荐下负责编辑《语丝》。12月与鲁迅等人合办“朝花社”,先后出版《朝花周刊》《朝花旬刊》等刊物。
-
伊犁有一条汉人街觉罗康林 著本书是作家觉罗康林以新疆伊犁真实存在的一个多民族聚居地“汉人街”为舞台而创作的长篇小说。通过两个新疆少数民族青年的动人爱情故事,讲述了汉人街的各民族人民百年交融的历史故事,给读者呈现了一幅生动、有趣、和谐、感人的历史与现实结合的画卷。
-
逆旅陈卫 著现在不再有“人”,只剩下了职业。(荷尔德林) 这是两百年前荷尔德林对德国的警示。今天,网络的全面普及已经深刻影响了我们的时代,它与商业紧密融合,借助“方便人类生活”的神力,使得它的扩张润物无声,然而甘之如饴接受这一全新生活工具影响的中国人,是一个在美和文化的传承上都有所断裂的族群,同时又是一个被商业刺激得无止境地追求生存欲念、以及延续深化中国人特有的“人情世故”禀性的族群,几相结合,当代中国人的生存处境呈现出全新而广泛的困惑。 《逆旅》即是作家陈卫面对这一时代背景的产物。全书开启了三段旅程,每一段旅程,都有着与它的本质——孤独——截然相反的热闹表象。组成这三段旅程的三篇小说,像一个长篇中三个音强递增的乐章。 在新的时代困惑下,作者暂时卸下思绪的远方,而以自身的腿足走进实地的远方,抛弃概念化的“底层”和“区域”意识,走进当代生活的涓涓细流。以非凡的细腻,刻画商业和人情社会的众生群像,关注着当今中国的精神特质和精神困惑,以唤起人们对当代中国“对美的缺失”和商业驱使下的麻木平庸的警醒,激起读者反思:人是否连慰藉孤独的机会都被喧嚣的时代剥夺了?人是否还能感受到孤独中那份高贵的甘美? 《逆旅》深入这个时代中令人习焉不察的角落,但它不是一部批判社会的小说,而是一本关于人和生活之“美”的小说,作者在书中已然揭示出“美”的起源,它来自于人的羞耻感。美,唤起人们从当下的卑琐中解脱出来的渴望,同时使人思考,什么才是与人的高贵性相匹配的生活和文化。
-
蜕变与守望赵树勤,龙其林,李永东 著本书在漫长的中外文学史中,找寻和精选出《喧哗与骚动》、《根》、《百年孤独》、《战争与和平》、《卢贡·马加尔家族》、《红楼梦》、《金瓶梅》等十余部经典家族小说,系统梳理和深入阐释了经典家族文本对中国现代家族小说创作的影响与流变,以及异质文化背景下家族小说创作的异同。全书分为八章: 第一章 《喧哗与骚动》与中国现代家族小说的故乡叙事 第二章 《百年孤独》与中国现代家族史书写 第三章 《根》与中国现代家族小说的文化契合 第四章 《金瓶梅》:中国现代家族小说的一种文化资源 第五章 《红楼梦》与中国现代家族小说 第六章 巴金《家》和岛崎藤村《家》的文化比较第七章 茅盾《子夜》与左拉《卢贡·马加尔家族》之比较第八章 路翎《财主底儿女们》与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的比较
-
科尔沁旗草原端木蕻良 著《科尔沁旗草原》是著名作家端木蕻良的长篇代表作,收入张福贵主编的《东北流亡文学史料与研究丛书》作品卷中。全书共十九章,以科尔沁旗草原为背景,讲述了鴜鹭湖村丁氏家族几代人的命运变迁。小说中的主人公丁宁在风云剧变的时代走出乡里,接受前所未*的科学文化教育洗礼后,怀着一腔热血回到家乡,立志进行改造,在与旧时代传统思想的冲突中,丁宁很快便陷入不能自拔的矛盾中。与此同时,他还看到草原上的家乡蕴藏深厚的生命力,但是解开这个结的阻力恰恰来自于自己的家族。历经种种考验,丁宁获得了深刻而真实的感悟,也有了从内而外更新的成长。作品揭开了社会底层人民几千年来精神奴役的创伤,将各色人物的幽微心理揭示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