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小说
-
钓人的孩子汪曾祺 著《钓人的孩子:青少年读本之汪曾祺小说》收录33篇汪曾祺经典小说,包括《异秉》《受戒》《大淖记事》《晚饭花》等名篇。 汪曾祺小说描写的多是风土人情和市井生活,读起来亲切而又舒缓,他笔下的人物也多是普通小民,他们任性率真而又隐忍戒律。汪曾祺打心眼里对假、丑、恶有着强烈的反感,他认为小说应该让人在生活中看到希望,所以他始终心怀悲悯与敬意,用书写告诉我们什么是真、善、美。 阅读汪曾祺的文字,如获一位良师益友。青少年朋友既可以从中了解民俗社会的全景,也可以领略汉语之美,学习干净明朗、自然纯美的写作与表达,更重要的是,它会让你成长为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
白洋淀纪事孙犁 著《白洋淀纪事(全新修订无删节版)》作品以抗日战争时期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农村为背景,生动再现了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战斗情景。作者以乐观、从容的态度描摹时代的风云变幻,以亲切、轻柔的笔调表现战争的严酷和生活的艰难,以丰富多彩的笔触描绘人物勤劳、善良、聪明、勇敢的美好品质和崇高的精神世界。内容包括《荷花淀》《芦花荡》《嘱咐》《采蒲台的苇》等。
-
呐喊鲁迅 著《呐喊(鲁迅小说集视音频版)/琥珀文丛》收录鲁迅三部作品集。《呐喊》收入鲁迅一九一八年至一九二二年所作小说十四篇。一九二三年八月北京新潮社出版时,收入十五篇,列为该社《文艺丛书》之一。一九二四年五月第三次印刷时,由北京北新书局出版,列为鲁迅所编《乌合丛书》之一。一九三○年一月第十三次印刷时,鲁迅抽去《不周山》。《呐喊》在鲁迅生前共印行二十二版次。《彷徨》收入鲁迅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五年所作小说十一篇。一九二六年八月由北京北新书局初版,列为鲁迅所编《乌合丛书》之一。《彷徨》在鲁迅生前共印行十五版次。《故事新编》收入鲁迅一九二二年至一九三五年所作小说八篇。一九三六年一月由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初版,列为巴金所编《文学丛刊》之一。《故事新编》在鲁迅生前共印行七版次。
-
天地风雅紫燕羽 著本书讲述了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21世纪初的20年时光里,几位年轻人从学校走向社会的成长历程,在翻天覆地的社会变化中生存发展,实现学生时代的理想,并追求着纯真的爱情。他们经历了高考、大学、自主择业、网络兴起、非典、雪灾、股市风云、大地震、中国奥运等一系列人生及时代大事件,体现了青年一代自信、奋发的时代精神,展现了多个大城市年轻一代工作与情感的真实写照。
-
呼兰河传萧红 著《呼兰河传(萧红作品精选视音频版)/琥珀文丛》集结了萧红的《呼兰河传》《小城三月》等重要的代表作,是阅读萧红的经典读本。在《呼兰河传》中,她以散文化的笔调描写了以家乡为原型的“呼兰河城”的传记。呼兰河城充满着无知和愚昧,荒凉的土地上弥漫着痛苦和绝望,但萧红还是用淡泊的语气和包容的心叙说了家乡的种种,回味那份独属于童年、独属于乡土的气息。这是她“回忆式”的作品。茅盾评价说:“它是一篇叙事诗,一片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名校名师视频导读。邀请了名校名师为学生作了精彩的视频解读名著。
-
生死场萧红 著“在乡村,人和动物一起忙着生,忙着死。” 《生死场》描写一个挣扎着生活的东北村庄,通过生产、生殖、人伦关系,写生命的卑贱:贫困、疾病和死亡;写人性的柔弱和蒙昧,直至无法生存不得不起而反抗。但是,他们的斗争能够争得主人的权利吗?能够改变生命的价值吗?国家对于个人意味着什么呢?男人对于女人意味着什么呢? 小说有着深厚的人本主义的内涵,带有启蒙的意义。
-
阿Q正传鲁迅 著,林贤治 编如果说鲁迅作品是民族寓言的话,那么《阿Q正传》便是寓言中的寓言。 小说以辛亥革命前后的农村小镇未庄为背景,塑造了一个以“精神胜利法”为主要特征的流浪汉阿Q的形象。从他悲惨的命运中,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社会现实,突出地暴露和批判了当时的国民劣根性。《阿Q正传》以深刻的思想意义和精湛的艺术技巧,成为近百年来中国中篇小说经典的经典。 本书除收入《阿Q正传》外,还编入鲁迅有代表性的短篇若干,是鲁迅作品的精选收藏本。附录多篇中外评论,见证了鲁迅作为一个文学思想者的博大与渊深。
-
丽莎的哀怨蒋光慈 著本书是“百年中篇典藏”丛书系列之一。选摘收入了蒋光慈代表作《丽莎的哀怨》《冲出云围的月亮》以及针对性评论文章两篇,后附蒋光慈年表。 蒋光慈的作品在发表初备受争议,但其“革命+恋爱”的创作模式,并不能遮盖其作品所揭示的人性图景的某种真实与深刻,在当时充斥教条政治话语的大环境下,蒋光慈执着于对“人”的描写,对人性与环境真实互动的描写,还原文学真实和人性真相,是其作品受到读者喜爱的原因。
-
绝代皇妃花蕊夫人白尔 著倾国倾城,倾倒两朝皇帝一首《亡国》,反千古“红颜祸水”黄鹤衔花,写尽情爱沧桑芙蓉不知伊人去,深秋仍飘十里香
-
经典译林萧红 著呼兰河畔有萧红儿时纯真的快乐和宏大苍凉的人生感悟。多年的漂泊之后,她在人生的末端回顾童年,写下《呼兰河传》这样一部充满童心、诗趣和灵感的“回忆式”长篇小说。她用绘画式的语言,在灰暗的日常生活背景前,呈现了粗线条的、大红大绿的带有原始性的色彩,勾勒出一幕幕充满童趣的影像。该作品以萧红自己童年生活为线索,把孤独的童年故事串起来,形象地反映出呼兰这座小城当年的社会风貌、人情百态,从而无情地揭露和鞭挞中国几千年的封建陋习在社会形成的毒瘤,以及这毒瘤溃烂漫浸所造成的瘟疫般的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