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小说
-
那一片热土郑志玲 著小说主人翁田福根,天资聪明,却从神童变成打架斗殴、偷吃混喝、惹是生非的“问题少年”。在共产党员田富贵的影响下,田福根立下“军令状”,与乡亲们一道开垦荒地,将祖传编织工艺制作手法传授给乡亲们。改革开放后,他带着乡亲们闯荡上海,做码头工、建筑工,历尽艰辛。又因家族恩怨,遭到一次又一次的迫害,无奈远走他乡,流落街头。他不甘命运摆布,勤奋学习,努力工作,成功后不忘家乡父老,于事业巅峰之时,毅然回乡投资。在这片养育他的热土上,田福根终于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继续为家乡的建设贡献力量。
-
爱不落下雪漠本书是著名作家雪漠创作的书信体长篇小说。故事的主角是一位罹患舌癌的女子,通过书信和日记的方式,向雪漠倾诉自己与绝症斗争的艰难历程。雪漠则以知心人、没有血缘关系的“亲人”身份,与女主角进行真诚的心与心的交流,在人生的层面,畅谈活着的意义,超脱了死亡,战胜了恐惧。故事凄美地落幕——女主角走了。但她超然地面对了死亡,生命落幕,但爱不落幕。作品沉郁中饱含昂扬,催人向上,教人向善、利众,是一首真善美的赞歌。
-
四世同堂老舍 著《四世同堂》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四世同堂(布面精装 彩图珍藏版 美绘国学系列)》通过描写“小羊圈”胡同里以祁家祖孙四代为中心的十几户人家、一百多人的心理和遭遇,反映了抗战时期北平沦陷区普通人的惶惑与挣扎、觉醒与反抗,展示了大时代背景下个人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反思和批判了束缚着人的精神的封建文化。这是一部伟大的作品,它里面包含着不可磨灭的民族记忆。
-
子夜矛盾 著《子夜》以开丝厂的吴荪甫带乡下的父亲吴老太爷避战乱来到上海为开始,扑朔迷离的都市景观使足不出户的老朽——吴老太爷深受刺激而猝死。吴府办丧事时,上海滩有头有脸的人都前来吊唁。他们聚集在客厅,打听战况、谈生意、搞社交。这时,买办金融资本家赵伯韬欲拉拢吴荪甫进行公债投机,而吴荪甫又联合其他资本家组成信托公司,想大力发展民族工业,因而与赵伯韬产生了矛盾。赵伯韬依仗外国的金融资本做后台,处处与吴荪甫作对,加上军阀混战、农村破产、工厂的工人怠工、罢工,尽管吴荪甫和同伴竭尽全力、拼命挣扎,最后也没有改变全盘失败的悲剧命运。这部小说生动地说明,在帝国主义的侵略、控制、压迫下,中国的民族工业是永远得不到发展的。小说《子夜》结构宏大,人物众多,线索纷繁,矛盾复杂,场面广阔,情节紧凑,时间跨度虽仅有三个月,字数不足50万字,几乎囊括了所有复杂的生活内容,情节波澜起伏而叙述有条不紊,堪称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高峰之作,它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瞿秋白曾对该小说有过评价:《子夜》是中国文坛上一部反映社会的小说,是中国文坛新的收获,它是“中国一部写实主义的成功的长篇小说”。吴宓对该小说也大加赞赏,称《子夜》“笔势具如火如荼之美,酣姿喷薄,不可控搏。而其细微处复能婉委多姿,殊为难能可贵”。
-
白色的刺槐花张鹰 著“二战”期间,中俄边境小城绥芬河,不只居住着中俄民众,作为伪满洲国的占领区域,还住了许多日本侨民,中俄混血女孩嘎丽娅就生活在这个多元文化的环境里。1945年8月,战争进入尾声,苏联红军攻克了绥芬河,一群负隅顽抗的日军却挟持自己的同胞作垂死挣扎。为了不伤害普通民众,红军决定与日军进行和谈,并寻找一个懂日语的翻译去敌营劝降。通晓中、日、俄三国语言的嘎丽娅主动请缨,只身传达和平的声音,最后却被残忍杀害。从此之后,嘎丽娅被誉为“友谊和平天使”,成为中俄两国友谊、和平的象征。俄罗斯总统普京为她题词:“俄中友谊就是相互理解、信任,共同的价值观和利益。我们将铭记过去,展望未来。”《白色的刺槐花》就是以嘎丽娅作为原型,以温婉、细腻的笔触还原了她的成长历程,以文学的方式揭开了她的生死之谜,表现了她英勇无畏的精神以及人们对和平的向往。
-
林家铺子矛盾 著,慕津锋 编《林家铺子》以1932年“一二八”上海战争前后的江浙农村为背景,描写了一个小镇上的林家百货小商店由苦苦挣扎想生存下去到最终无奈倒闭的故事。在小说中,茅盾描写了中国当时乡镇小商贩、小企业主在外资入侵、政治腐败、战乱不断的社会里,苦苦挣扎却屡遭厄运的经历,这群苦苦与社会现实作斗争的人,最终还是没能逃脱商店倒闭、工厂停工的厄运。小说《林家铺子》不仅展示了当时的社会生活画面,还生动地描绘了民族资产阶级在殖民地化日益加深的社会中命运多舛的画面。
-
余秋雨文学十卷余秋雨 著余秋雨先生以文化散文和艺术文论著称,《余之诗》为第一部诗集。全书不拘一格,现代诗中有古韵,古体诗词更守格律,抒情、言志、叙事、议论,自由穿梭于古今、往来于中外,体现了作者一贯的大视野和大胸怀,其中的沧桑阅历、人生体悟和心灵境界,更可以给读者诸多启示。全书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写身边滋味,第二部分写天边思绪,第三部分流年回顾,第四部分是古体诗词。
-
鲁迅代表作鲁迅,周令飞 著本书由鲁迅长孙周令飞亲自选编。他从鲁迅毕生作品中精选239篇能代表鲁迅文学水平与思想深度的作品,分为四辑。辑收小说,取名“呐喊到彷徨”。这既是以鲁迅的两本小说集命名,客观上也反映了鲁迅的心路历程。第二辑收散文,取名“朝花与故人”。“朝花”出自《朝花夕拾》,是鲁迅早年生活的记忆,“故人”则是鲁迅的怀人散文。第三辑收散文诗和诗,取名“野草与惊雷”。“野草”指散文诗集,野草有大地苍茫的意象。在大地之上,“于无声处听惊雷”,有苍穹的意象,用鲁迅名句代表他的诗歌。第四辑收杂文,取名“中国与国人”,因为鲁迅杂文的关切是中国和中国人。鲁迅是中国杂文写作登峰造极之人,是独一无二的,可以说前不见古人,后难见来者。因此本辑从鲁迅每本杂文集中各选几篇,按出书的时间前后排序。《鲁迅代表作》底本精良、精编精校,体量适中、图文并茂,可读宜藏。
-
小城好汉之英特迈往韩东 著1975年,“我”随父母到共水县城生活,认识了朱红军、丁小海等玩伴,由此展开了数十年的友谊。随着时代的变迁,因为各自的性格,三位也各自走上了不同的命运之路。英特迈往:英俊威武,超逸非凡。出自宋·陆九渊《荆国王文公祠堂记》:“英特迈往,不屑于流俗。”
-
石头沟刘云霞 著探索隐藏在乡村故事里的自信自立、纯朴善良、自卑孤独、自私自利、挣扎迷茫等矛盾而现实的人性。呼吁全社会关注民生,关注乡村教育,关注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灵。让那些远离孩子的父母,让只注重纸面成绩的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能从这些文字中更细微地了解孩子的生存境况,能倾听到他们从心底里发出的一丝呼喊,听到他们在孤寂的黑夜里那无声的啜泣,从而为这些孩子创造一个更加健康的成长环境!从留守儿童到失亲少女,从孙女、女儿和姐姐的角色,到那个准备用一生来反哺故乡的小学老师,她用自己的故事代孩子们发出呼喊,动人心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