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资源型城市竞争力的重塑与提升
作者:吴奇修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05-01
ISBN:9787301136874
定价:¥30.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资源型城市竞争力的重塑与提升》针对资源型城市转型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理论研究,在理论和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理论模式;同时,对典型资源型城市进行了城市竞争力评价及实证,建立了评价资源型城市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该指标体系证实了《资源型城市竞争力的重塑与提升》提出的资源型城市转型理论模型;此外,《资源型城市竞争力的重塑与提升》对冷水江市从横向、纵向分别进行了深入的个案分析,通过个案城市的研究,为城市竞争力转型提供了较详细的方案,使其与理论研究能够有效结合。长期以来,在大规模推进工业化的进程中,以本地区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的资源型城市,为国民经济和国家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但这些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累积了许多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结构单一、缺乏发展后劲,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严重,失业和贫困人口多。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根据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的自身规模、特色和优势,在推动资源型城市经济、文化和环境改造的同时重塑与提升其竞争力,对实现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简介
吴奇修,男,1966年6月出生,湖南涟源人,高级经济师,管理学博士,2001年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999年被评为第十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 198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系,放弃留在中央机关工作的机会,主动申请下基层农村,一干就是十三年,特别是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七年,把偏僻闭塞的特困村变为全省闻名的富裕村和“全国文明村”。 1987年以来,先后担任湖南省涟源市计委副主任,涟源市茅塘镇党委副书记,涟源市茅塘镇石门村党支部书记,涟源市石门工业区党总支书记,涟源市石门农村改革试验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涟源市人民政府市长助理,娄底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娄底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共青团娄底市委书记,中共冷水江市委副书记、冷水江市人民政府代市长,共青团湖南省委书记,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主席团成员,中共第八届湖南省委委员,共青团十五届中央委员。现任中共湖南省第九届省委委员,湖南省粮食局党组书记、局长。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资源型城市转型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国内外资源型城市的发展现状
一、资源型城市的界定
二、国内资源型城市的特点
三、国内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必然性
四、国内资源型城市转型面临的困难
五、国外资源型城市的发展现状与启示
第二章 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国内外相关研究
第一节 国外的相关研究
一、国外对资源型城市的研究
二、国外矿业城市转型模式比较研究
三、资源型城市转型完成后对城市的研究
四、关于城市竞争力的主要研究成果
第二节 国内的相关研究
一、资源型城市的概念
二、资源型城市的确定
三、资源型城市的数量
四、资源型城市面临的主要问题
五、我国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转型的思路与对策
第三章 资源型城市竞争力重塑与提升的模式探究
第一节 重塑与提升的模式构建
一、国内外城市竞争力理论模型
二、模式构建
第二节 重塑与提升的三大支柱
一、产业转型
二、社会转型
三、环境改造
第三节 重塑与提升的系统工程
一、三大支柱的内部关系
二、无形的力:开放与文化
三、有形的手:政府
四、三大支柱与三因素的互动关系
第四节 重塑与提升的基本理念
第四章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
第一节 衰退产业的识别
一、衰退产业的识别因素
二、衰退产业的分类识别
第二节 新兴主导产业的选择
一、现有主导产业选择原则的偏差
二、资源型城市新兴主导产业“3+4”选择原则
第三节 产业转型模式选择
一、产业转型的三种可行模式
二、基于条件的模式选择
第五章 资源型城市社会转型
第一节 社会转型系统的构建
第二节 社会转型的原因子系统
一、城市体制约束的因素识别
二、文化发展滞后的因素识别
第三节 社会转型的支持子系统
一、“ADIC”政府职能转型模式的系统构建
二、通过“3T”培训模式促进观念转变
第六章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博弈分析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
一、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背景
二、循环经济
三、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的关系
第二节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矛盾和问题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的博弈分析
一、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二、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代际公平)
三、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四、博弈结果分析
第四节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途径
一、开展清洁生产
二、建设生态产业园
三、以公众为主体倡导绿色消费
四、制订循环经济发展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
第七章 资源型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第一节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二、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方法
三、资源型城市竞争力指标体系的功能
第二节 评价指标体系的总体框架设计
一、确定性指标
二、影响性指标
第三节 评价指标体系的具体解释
一、确定性指标
二、影响性指标
第八章 基于DEA的资源型城市竞争力评价模型建立
第一节 数据包络分析(DEA)概述
一、DEA的涵义
二、数据包络分析研究的发展
三、DEA方法特点
第二节 基于DEA的资源型城市竞争力指标体系构建
第三节 基于DEA资源型城市竞争力指数模型的实证研究
一、样本选择
二、资源型城市竞争力结果和分析
第九章 冷水江市城市竞争力重塑实证分析
第一节 冷水江市城市竞争力重塑阶段分析
一、冷水江市市情概要
二、冷水江市竞争力指标样本数据聚类分析
三、冷水江市竞争力重塑阶段分析
第二节 冷水江市城市竞争力重塑因素分析
一、冷水江市城市竞争力指数计算
二、冷水江市城市竞争力重塑因素研究方法及数据说明
三、冷水江市城市竞争力重塑各因素计量结果和分析
四、冷水江市竞争力重塑因素分析
第三节 冷水江市竞争力重塑中长期规划设计
一、中长期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二、总体目标
三、竞争力重塑方向和重塑重点
四、冷水江市竞争力重塑重点项目安排与重大平衡
五、冷水江市竞争力重塑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第十章 资源型城市竞争力重塑与提升的对策
第一节 资源型城市竞争力提升的对策
第二节 资源型城市竞争力提升的内部对策
一、根据城市自身特点选择针对性的对策
二、资源型城市竞争力提升的普适性对策
第三节 资源型城市竞争力提升的外部对策
一、国家应把矿业作为第一产业和基础产业来对待,完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
二、制订科学的全国矿业发展战略
三、以促进矿业发展为基调调整和制订相关政策措施
四、促进矿山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五、应将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转型纳入国家区域政策体系
六、确定一定时期内重点扶持的资源型城市名单
七、设立资源型城市结构转型专项资金
八、设立“接续产业或替代产业开发区”
九、指导资源型城市制订经济结构转型的总体规划
十、对于新开矿山应选择适当的“矿城模式”
十一、建立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衰退产业援助机制
第十一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不足及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第一节 资源型城市转型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国内外资源型城市的发展现状
一、资源型城市的界定
二、国内资源型城市的特点
三、国内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必然性
四、国内资源型城市转型面临的困难
五、国外资源型城市的发展现状与启示
第二章 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国内外相关研究
第一节 国外的相关研究
一、国外对资源型城市的研究
二、国外矿业城市转型模式比较研究
三、资源型城市转型完成后对城市的研究
四、关于城市竞争力的主要研究成果
第二节 国内的相关研究
一、资源型城市的概念
二、资源型城市的确定
三、资源型城市的数量
四、资源型城市面临的主要问题
五、我国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转型的思路与对策
第三章 资源型城市竞争力重塑与提升的模式探究
第一节 重塑与提升的模式构建
一、国内外城市竞争力理论模型
二、模式构建
第二节 重塑与提升的三大支柱
一、产业转型
二、社会转型
三、环境改造
第三节 重塑与提升的系统工程
一、三大支柱的内部关系
二、无形的力:开放与文化
三、有形的手:政府
四、三大支柱与三因素的互动关系
第四节 重塑与提升的基本理念
第四章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
第一节 衰退产业的识别
一、衰退产业的识别因素
二、衰退产业的分类识别
第二节 新兴主导产业的选择
一、现有主导产业选择原则的偏差
二、资源型城市新兴主导产业“3+4”选择原则
第三节 产业转型模式选择
一、产业转型的三种可行模式
二、基于条件的模式选择
第五章 资源型城市社会转型
第一节 社会转型系统的构建
第二节 社会转型的原因子系统
一、城市体制约束的因素识别
二、文化发展滞后的因素识别
第三节 社会转型的支持子系统
一、“ADIC”政府职能转型模式的系统构建
二、通过“3T”培训模式促进观念转变
第六章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博弈分析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
一、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背景
二、循环经济
三、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的关系
第二节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矛盾和问题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的博弈分析
一、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二、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代际公平)
三、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四、博弈结果分析
第四节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途径
一、开展清洁生产
二、建设生态产业园
三、以公众为主体倡导绿色消费
四、制订循环经济发展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
第七章 资源型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第一节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二、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方法
三、资源型城市竞争力指标体系的功能
第二节 评价指标体系的总体框架设计
一、确定性指标
二、影响性指标
第三节 评价指标体系的具体解释
一、确定性指标
二、影响性指标
第八章 基于DEA的资源型城市竞争力评价模型建立
第一节 数据包络分析(DEA)概述
一、DEA的涵义
二、数据包络分析研究的发展
三、DEA方法特点
第二节 基于DEA的资源型城市竞争力指标体系构建
第三节 基于DEA资源型城市竞争力指数模型的实证研究
一、样本选择
二、资源型城市竞争力结果和分析
第九章 冷水江市城市竞争力重塑实证分析
第一节 冷水江市城市竞争力重塑阶段分析
一、冷水江市市情概要
二、冷水江市竞争力指标样本数据聚类分析
三、冷水江市竞争力重塑阶段分析
第二节 冷水江市城市竞争力重塑因素分析
一、冷水江市城市竞争力指数计算
二、冷水江市城市竞争力重塑因素研究方法及数据说明
三、冷水江市城市竞争力重塑各因素计量结果和分析
四、冷水江市竞争力重塑因素分析
第三节 冷水江市竞争力重塑中长期规划设计
一、中长期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二、总体目标
三、竞争力重塑方向和重塑重点
四、冷水江市竞争力重塑重点项目安排与重大平衡
五、冷水江市竞争力重塑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第十章 资源型城市竞争力重塑与提升的对策
第一节 资源型城市竞争力提升的对策
第二节 资源型城市竞争力提升的内部对策
一、根据城市自身特点选择针对性的对策
二、资源型城市竞争力提升的普适性对策
第三节 资源型城市竞争力提升的外部对策
一、国家应把矿业作为第一产业和基础产业来对待,完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
二、制订科学的全国矿业发展战略
三、以促进矿业发展为基调调整和制订相关政策措施
四、促进矿山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五、应将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转型纳入国家区域政策体系
六、确定一定时期内重点扶持的资源型城市名单
七、设立资源型城市结构转型专项资金
八、设立“接续产业或替代产业开发区”
九、指导资源型城市制订经济结构转型的总体规划
十、对于新开矿山应选择适当的“矿城模式”
十一、建立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衰退产业援助机制
第十一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不足及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