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艾特玛托夫在中国
作者:史锦秀
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09-01
ISBN:9787202046500
定价:¥27.8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艾特玛托夫在中国》是一本跨文化文学研究的专著,是作者勇攀学术高峰的成果。她依靠自己较好的中文和俄文功底,选择了这样一个对文献资料要求很高的选题。她辨析了大量的资料,从中国和吉尔吉斯斯坦源远流长的文化交流入手,将艾特玛托夫与中国的文学关系放在宽广而深远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去考察,对国内的艾特玛托夫研究进行了系统评述,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探讨了中国对他的民族接受和作家对他的个人接受,既有开拓性,又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尤其是在对艾特马托夫与中国当代作家张承志、张炜、路遥、高建群、意西泽仁等的比较研究中,合理地选取了“民间立场与人民形象”、“大地——母亲情结”、“追求理想的人道主义”、“执着于信仰与宗教精神”等角度,准确地勾勒出了艾特马托夫在中国被接受的历史脉络以及他对中国文学的重大影响。
作者简介
史锦秀,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文学博士。主要从事比较文学与俄苏文学的研究。合作出版专著《河北解放区作家论》,作为主编出版《外国文学阅读与欣赏》、《世界文学》(上、下册)、《外国名著提要》等4部教材,作为副主编出版《世界文学历程》(上、下册)等4部教材。在《外国文学研究》、《俄罗斯文艺》、《文艺理论与批评》等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
目录
序
绪论 比较文学研究的跨文化视域
第一节 进入跨文化视域
第二节 艾特玛托夫——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第一章 艾特玛托夫在中国的译介与传播
第一节 文化交流的历史渊源与背景
一、中吉交往源远流长
二、中吉文化的亲缘关系
三、中国与俄苏文学的互识与互补关系
第二节 艾特玛托夫在中国的译介与传播
一、“文革”前和“文革”期间的译介情况
二、“文革”后至苏联解体前的译介情况
三、苏联解体后的译介情况
第三节 译介与传播的特点
第二章 艾特玛托夫在中国的研究
第一节 艾特玛托夫生平思想研究
一、对艾特玛托夫的评价
二、艾特玛托夫思想研究
三、艾特玛托夫生平思想研究的特点
第二节 艾特玛托夫创作研究
一、对艾特玛托夫文学理论的研究
二、对艾特玛托夫艺术成就的研究
三、艾特玛托夫创作研究的特点
第三节 艾特玛托夫与中国当代作家的比较研究
第三章 艾特玛托夫的影响与中国作家的创作
第一节 在对自然与社会的关注中凸现“人”的价值
一、民间立场与人民形象
二、“大地——母亲”情结
第二节 在对理想的追求中展示崇高的精神价值
一、追求理想的人类人道主义
二、执著于信仰与宗教精神
第三节 严峻而朴实的现实主义与理想色彩
一、多维立体空间的对立与对照艺术
二、现实主义中的假定性艺术
第四章 艾特玛托夫——“期待视野”中的有效选择
第一节 对艾特玛托夫的民族接受
第二节 对艾特玛托夫的个人接受
结论 文学的灵魂是共通的、永恒的
参考文献
后记
绪论 比较文学研究的跨文化视域
第一节 进入跨文化视域
第二节 艾特玛托夫——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第一章 艾特玛托夫在中国的译介与传播
第一节 文化交流的历史渊源与背景
一、中吉交往源远流长
二、中吉文化的亲缘关系
三、中国与俄苏文学的互识与互补关系
第二节 艾特玛托夫在中国的译介与传播
一、“文革”前和“文革”期间的译介情况
二、“文革”后至苏联解体前的译介情况
三、苏联解体后的译介情况
第三节 译介与传播的特点
第二章 艾特玛托夫在中国的研究
第一节 艾特玛托夫生平思想研究
一、对艾特玛托夫的评价
二、艾特玛托夫思想研究
三、艾特玛托夫生平思想研究的特点
第二节 艾特玛托夫创作研究
一、对艾特玛托夫文学理论的研究
二、对艾特玛托夫艺术成就的研究
三、艾特玛托夫创作研究的特点
第三节 艾特玛托夫与中国当代作家的比较研究
第三章 艾特玛托夫的影响与中国作家的创作
第一节 在对自然与社会的关注中凸现“人”的价值
一、民间立场与人民形象
二、“大地——母亲”情结
第二节 在对理想的追求中展示崇高的精神价值
一、追求理想的人类人道主义
二、执著于信仰与宗教精神
第三节 严峻而朴实的现实主义与理想色彩
一、多维立体空间的对立与对照艺术
二、现实主义中的假定性艺术
第四章 艾特玛托夫——“期待视野”中的有效选择
第一节 对艾特玛托夫的民族接受
第二节 对艾特玛托夫的个人接受
结论 文学的灵魂是共通的、永恒的
参考文献
后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