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劳动合同立法理论难点解析
作者:常凯
出版社:中国劳动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03-01
ISBN:9787504566973
定价:¥30.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简称《劳动合同法》)的制定和颁布,标志着我国有了一部较为完善的规范劳动合同关系的法律,《劳动合同法》也是我国劳动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合同法》内容体系完整,符合我国现阶段劳动关系发展变化的新形势,对规范劳动力市场、稳定用工市场秩序、促进和谐社会有重要意义。 建立适合中国特色的劳动合同法律制度,是由劳动合同关系中的一些重要因素决定的。例如:(1)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实质反映的是劳雇双方的经济利益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劳动者处于从属地位,在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中,劳动者先天地处于弱势地位。法律在协调、平衡利益关系中,注重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是必要的。(2)当代劳动合同关系已不同于大工业时期以前的劳雇双方自由契约关系。当时的契约自由实际上是雇主单方的自由。为稳定社会秩序,各国在劳动立法中,逐步强化了国家对劳动关系的干预。从我国的《劳动合同法》中,可以明显地看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要有强制性规定,也就是说,劳动合同的内容并不能完全由劳雇双方自由约定,需要有国家强制性的内容。(3)《劳动合同法》体现了劳动合同法律关系中的民主精神,职工民主参与权的加强应该成为我国劳动关系发展的趋势。《劳动合同法》中关于集体合同的各项规定就是明确的体现。(4)处理劳动关系的三方原则(即工会、雇主、政府)是国际上协商劳动问题的一个通用原则,《劳动合同法》也体现了这一原则。如规定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会同工会和企业方面代表,建立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共同研究解决有关劳动关系的重大问题”等等。 《劳动合同法》在制定过程中,体现了我国立法工作的民主精神,公开公布草案,广泛征求意见。在此需要特别提到的是,立法机关充分重视相关学术界和专业人员在《劳动合同法》起草中的作用,组织了专门课题组,进行多次深入研讨。专家们长期从事劳动法研究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在法律的制定过程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本书的出版,是专业人员在民主立法中所取得的成果。这些成果在今后《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中将发挥很好的作用。
作者简介
暂缺《劳动合同立法理论难点解析》作者简介
目录
第一章 劳动合同立法的社会背景和基本定位(1)
一、关于劳动合同法的立法背景(1)
二、规制从属性劳动:劳动合同立法的理论出发点(8)
三、我国劳动合同立法的基本定位(13)
第二章 劳动合同法框架结构(25)
一、研究现状评述(25)
二、国外立法比较(31)
三、地方立法评述(33)
四、立法建议(37)
第三章 劳动合同法的适用范围(38)
一、现行劳动法适用范围及引发的问题(38)
二、劳动合同立法承认“双轨制”的可行性研究(39)
三、变通适用“双轨” 原则,科学界定适用范围(46)
第四章 事实劳动关系(52)
上篇 事实劳动关系的学理研究(52)
一、事实劳动关系的内涵(52)
二、事实劳动关系评价及要素分析(62)
三、事实劳动关系的定位(66)
下篇 事实劳动关系的实证研究(68)
一、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和地区对劳动合同形式立法规定及其特点(68)
二、我国法律、法规、劳动行政规章、司法解释关于劳动合同形式、事实劳动关系立法及缺陷(70)
三、地方性立法关于劳动合同的形式、事实劳动关系保护的规定(72)
四、《劳动合同法》(草案)采取的基本态度及立法建议(75)
第五章 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77)
一、全面履行及其相关规则(78)
二、不利益变更及其法律规制(83)
三、承继规则的解释与检讨(84)
第六章 竞业限制制度(91)
上篇 劳动关系中竞业限制的法律研究(91)
一、竞业限制的“限制”(91)
二、竞业限制的“被限制”(93)
三、竞业限制:法定义务或合同义务(95)
四、竞业限制与商业秘密保护(97)
五、竞业限制的法律含义(99)
下篇 我国竞业限制制度的构建(100)
一、竞业限制的界定问题(101)
二、我国竞业限制制度之建构(108)
第七章 劳动合同期限制度(118)
一、我国劳动合同期限制度的法律基础与现状(118)
二、我国现行劳动合同期限制度的立法分析(121)
三、其他国家和地区关于劳动合同期限制度的立法与现状(127)
四、劳动合同期限制度改革的探讨(129)
第八章 劳动者派遣规制(139)
一、劳动者派遣的兴起和成因(140)
二、劳动者派遣造成的问题(143)
三、对我国劳动市场应严格规制的理由(148)
四、劳动者派遣规制中若干疑难问题研究(152)
第九章 劳动合同立法与工会作用(161)
一、劳动合同制度与工会(161)
二、劳动合同制度实施状况(165)
三、工会对《劳动合同法》立法的影响(169)
四、《劳动合同法》中的工会定位与职责(182)
第十章 非全日制劳动和灵活就业(201)
一、非全日制劳动的发展及现状(201)
二、国际劳工组织和国外有关非全日制劳动的立法(206)
三、我国有关非全日制劳动的立法和规定(211)
四、《劳动合同法》关于非全日制劳动的规定(218)
五、对非全日制用工立法的若干思考(224)
第十一章 劳动合同制度的政策基础(230)
一、问题的提出和分析视角(230)
二、中国劳动政策演进的历史进程和政策理性——劳动合同制度的政策基础(231)
三、劳动政策目标与劳动合同制度功能之间的张力(240)
四、中国政府劳动政策与劳动关系发展展望(243)
第十二章 劳动合同法律责任(245)
一、劳动合同法律责任概说(245)
二、我国劳动合同法律责任理论研究综述(248)
三、完善我国劳动合同法律责任立法的基本思路(253)
四、完善我国劳动合同法律责任立法的具体建议(255)
五、立法中仍需商榷的若干问题(258)
第十三章 《劳动合同法》若干争议问题分析(261)
一、关于《劳动合同法》的法律性质(261)
二、关于《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宗旨(265)
三、关于《劳动合同法》的立法指导原则(270)
四、关于《劳动合同法》的适用范围(275)
五、关于用人单位规章制度(278)
六、关于合同期限与终止补偿金(282)
七、关于竞业限制与商业秘密(286)
八、关于劳动者派遣(289)
九、关于劳动监察(295)
附录1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草案)(2006年3月征求意见稿)(301)
附录2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草案)(2006年12月第二次审议稿)(312)
附录3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草案)(2007年4月第三次审议稿)(325)
附录4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草案)(2007年6月第四次审议稿)(339)
附录5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07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353)
后记(367)
一、关于劳动合同法的立法背景(1)
二、规制从属性劳动:劳动合同立法的理论出发点(8)
三、我国劳动合同立法的基本定位(13)
第二章 劳动合同法框架结构(25)
一、研究现状评述(25)
二、国外立法比较(31)
三、地方立法评述(33)
四、立法建议(37)
第三章 劳动合同法的适用范围(38)
一、现行劳动法适用范围及引发的问题(38)
二、劳动合同立法承认“双轨制”的可行性研究(39)
三、变通适用“双轨” 原则,科学界定适用范围(46)
第四章 事实劳动关系(52)
上篇 事实劳动关系的学理研究(52)
一、事实劳动关系的内涵(52)
二、事实劳动关系评价及要素分析(62)
三、事实劳动关系的定位(66)
下篇 事实劳动关系的实证研究(68)
一、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和地区对劳动合同形式立法规定及其特点(68)
二、我国法律、法规、劳动行政规章、司法解释关于劳动合同形式、事实劳动关系立法及缺陷(70)
三、地方性立法关于劳动合同的形式、事实劳动关系保护的规定(72)
四、《劳动合同法》(草案)采取的基本态度及立法建议(75)
第五章 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77)
一、全面履行及其相关规则(78)
二、不利益变更及其法律规制(83)
三、承继规则的解释与检讨(84)
第六章 竞业限制制度(91)
上篇 劳动关系中竞业限制的法律研究(91)
一、竞业限制的“限制”(91)
二、竞业限制的“被限制”(93)
三、竞业限制:法定义务或合同义务(95)
四、竞业限制与商业秘密保护(97)
五、竞业限制的法律含义(99)
下篇 我国竞业限制制度的构建(100)
一、竞业限制的界定问题(101)
二、我国竞业限制制度之建构(108)
第七章 劳动合同期限制度(118)
一、我国劳动合同期限制度的法律基础与现状(118)
二、我国现行劳动合同期限制度的立法分析(121)
三、其他国家和地区关于劳动合同期限制度的立法与现状(127)
四、劳动合同期限制度改革的探讨(129)
第八章 劳动者派遣规制(139)
一、劳动者派遣的兴起和成因(140)
二、劳动者派遣造成的问题(143)
三、对我国劳动市场应严格规制的理由(148)
四、劳动者派遣规制中若干疑难问题研究(152)
第九章 劳动合同立法与工会作用(161)
一、劳动合同制度与工会(161)
二、劳动合同制度实施状况(165)
三、工会对《劳动合同法》立法的影响(169)
四、《劳动合同法》中的工会定位与职责(182)
第十章 非全日制劳动和灵活就业(201)
一、非全日制劳动的发展及现状(201)
二、国际劳工组织和国外有关非全日制劳动的立法(206)
三、我国有关非全日制劳动的立法和规定(211)
四、《劳动合同法》关于非全日制劳动的规定(218)
五、对非全日制用工立法的若干思考(224)
第十一章 劳动合同制度的政策基础(230)
一、问题的提出和分析视角(230)
二、中国劳动政策演进的历史进程和政策理性——劳动合同制度的政策基础(231)
三、劳动政策目标与劳动合同制度功能之间的张力(240)
四、中国政府劳动政策与劳动关系发展展望(243)
第十二章 劳动合同法律责任(245)
一、劳动合同法律责任概说(245)
二、我国劳动合同法律责任理论研究综述(248)
三、完善我国劳动合同法律责任立法的基本思路(253)
四、完善我国劳动合同法律责任立法的具体建议(255)
五、立法中仍需商榷的若干问题(258)
第十三章 《劳动合同法》若干争议问题分析(261)
一、关于《劳动合同法》的法律性质(261)
二、关于《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宗旨(265)
三、关于《劳动合同法》的立法指导原则(270)
四、关于《劳动合同法》的适用范围(275)
五、关于用人单位规章制度(278)
六、关于合同期限与终止补偿金(282)
七、关于竞业限制与商业秘密(286)
八、关于劳动者派遣(289)
九、关于劳动监察(295)
附录1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草案)(2006年3月征求意见稿)(301)
附录2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草案)(2006年12月第二次审议稿)(312)
附录3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草案)(2007年4月第三次审议稿)(325)
附录4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草案)(2007年6月第四次审议稿)(339)
附录5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07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353)
后记(367)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