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小说
-
搜神记[东晋]干宝 著干宝《搜神记》是中国第一部志怪小说集,书中记述了许多神灵怪异之事,其中不乏古代神话、民间传说,后世许多奇谭怪谈都能在本书中找到源头。书中故事篇幅短小,想象奇谲,反映了两汉、魏晋流行的时代风尚,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影响深远。是书久佚,此前的注译本多以明代胡应麟辑录的二十卷本为底本。而著名学者李剑国所辑校的三十卷本,去伪存真,内容比较准确完备,代表了《搜神记》研究的最新成果。本书即以李辑三十卷本为底本,进行注释、翻译及简评。注释力求精准,个别生僻字给予注音;译文通顺流畅,文字优美;简评扼要,或补充故事背景信息,或以富有时代精神的见解抛砖引玉,给予读者以启发。同时本书附赠电子版《〈搜神记〉衍生文学作品集》,帮助读者进一步了解《搜神记》故事的文学脉络。
-
阅微草堂笔记[明]董说 著 赵红娟、朱睿达 校注《阅微草堂笔记》原名《阅微笔记》,是清朝纪昀担任《四库全书》总纂官期间以笔记形式所编写成的文言短篇志怪小说,自乾隆五十四年(1789)至嘉庆三年(1798)陆续写成。全书由“滦阳消夏录”“如是我闻”“槐西杂志”“姑妄听之”“滦阳续录”五个部分组成,共二十四卷,将近 1200则。内容丰富,医卜星相,三教九流,无不涉及。有不少篇章,尖锐地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揭穿了道学家的虚伪面目,对人民的悲惨遭遇寄予同情,对人民的勤劳智慧予以赞美,对当时社会上习以为常的一些不情之论,亦大胆地发表了看法和主张,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和学术价值。
-
西游补[明]董说 著 赵红娟、朱睿达 校注《西游补》是《西游记》的续书,全书故事承接在唐僧师徒四人过火焰山之后,写孙行者化斋,为鲭鱼精所迷,撞入了自称为小月王的妖怪幻造的“青青世界”。孙行者为了找寻秦始皇借驱山铎子,也为了找寻师父唐僧的下落,往返奔走,上下探索,却跌到了“万镜楼台”。他通过楼台上的镜子进入“古人世界”,后来又进入“未来世界”。他忽化为虞美人,与楚霸王周旋,想探明秦始皇的住处;忽又当了阎罗王,坐堂把秦桧审判、行刑,并拜岳飞为第三个师父。接着,他从镜子里跳出来,又在小月王的王宫和“青青世界”有了许多经历。最后,孙行者得到虚空主人的呼唤,才醒悟了;及至他从“青青世界”这个假天地出来,走回到旧时山路上,恰好见到想吃唐僧的鲭鱼精已变作一个小和尚,正在哄弄唐僧。于是,行者一棒对小和尚打了下去,鲭鱼现出尸首。整个故事描写极尽奇幻曲折之能事。
-
儒林外史 名利的炙烤张国风 著《儒林外史》是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小说以写实主义的手法描绘了人们在面对“功名富贵”时的不同表现,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社会现象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同时热情地歌颂了那些不慕荣利、不随流俗、讲求文行出处的人生选择。《儒林外史:名利的炙烤》是一部古典文学名著普及著作,解读经典,富有趣味性。作者张国风先生,在中国古典小说领域有着深入的研究,见解独到。本书从江南人文、家世生平、儒林写真、讽刺艺术等多个方面,对《儒林外史》这部小说进行解读,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发人深思。
-
罗刹海市蒲松龄暂缺简介...
-
世说新语[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主要记述了汉末、魏、晋士大夫的言谈风尚和逸闻轶事。书中内容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学、思想、品德等诸多方面,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也是今人研究这一历史时期的重要资料。在政治、文学等多方面具备研究价值,更是诸多成语出处,值得我们每一个人阅读。它写人之风姿:“萧萧肃肃,爽朗清举。”写自然之壮美:“千岩竞秀,万壑争流。”其文笔精炼,隽永深刻,令人回味无穷。
-
聊斋志异[清]蒲松龄 著《聊斋志异》是小说家蒲松龄创作文言短篇小说集,亦是中国古代志怪小说经典。其思想内含或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或抨击科举制度的腐朽,或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作品通过讲述花妖狐魅精怪和人的恋爱,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爱情的向往。 全书描写爱情主题的作品占据篇幅最多,它们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礼教的精神,更有单篇作品被改编成影视剧被大众所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藏。
-
三国演义[明]罗贯中暂缺简介...
-
西游记(明)吴承恩 著《西游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也是魔幻主义的开创作品。它讲述了一颗由女娲补天剩下的吸收日月之精华的石头孕育出的石猴拜菩提祖师学艺,因犯错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后被前往西天求取真经的和尚唐三藏收为大徒弟,又与猪八戒、沙悟净成为师兄弟,师徒四人一同经历九九八十一难,一路降妖除魔,最后求得真经的故事。作者以浪漫主义的写作手法,开启了长篇神魔章回小说的新门类。
-
红楼梦中事付曼一部好的文学作品不仅能够反映成书年代的时代背景,也能帮我们观察一个民族在某一时期的社会风貌。在中国,没有哪一部小说像《红楼梦》一样具有如此广博而深厚的文化内涵。《红楼梦》可以称之为研究康乾社会生活的最好脚本,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有着重要的意义。本书着力于研究《红楼梦》中具有典范意义的传统文化元素、文化现象,并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提炼、解读,用幽默、风趣的语言从细节处品读原著,使这部经典与现实生活对接,帮助读者跨越岁月长河,读懂、读透并体悟其中的生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