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小说
-
中国十大古典悲剧集王季思主编《中国十大古典悲剧集(上下)(重订增注)》收录了《窦娥冤》、《汉宫秋》、《赵氏孤儿》、《琵琶记》等十部中国古典悲剧作品。本书所收剧目齐全,每部戏前均有剧情简介及较为详尽的注释。本书内容全面,不仅可供专业人员阅读研究,同时亦有助于普通读者能对中国古典戏剧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在我国丰富多采的古典戏剧中,悲剧是其中最能扣人心弦、动人肺腑的剧目。它是我们民族创造的艺术珍品之一。这里评选的十大古典悲剧,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作品。这些作品几百年来一直活在舞台上。它们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几乎家喻户晓、归孺皆知。长期以来,我国人民群众,尤其是长被剥夺了学习文化权利的下层人民,利用它们来教育和娱乐自己,我国这份珍贵的戏曲遗产,对我们今天的读者和作家,也还有欣赏的价值和借鉴的作用。
-
元代文学史邓绍基主编;幺书仪等执笔元代文学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自宋代开始明显的俗文学和雅文学的分裂局面继续发展;二是雅文学即传统的诗文领域内出现新变现象。这两个基本特点又以前者最为重要,作为俗文学的元杂剧的产生、完备和盛行,不仅为我国古典戏曲的表演艺术奠定了基础,而且还在实际上争得了与传统的文学形式::诗词歌赋文相颉颃的地位,在很大的程度上代表着元代文学的成就。和元杂剧同时流行的散曲,其格式、体制一同杂剧中的剧曲,它很快便被文士们采用,被看作是“新乐府”,又由于宫廷朝会大合乐时采用散曲,并且由翰苑人物撰词,皇帝嘉赏,散曲地位越发提高。这一情况与词的发生、发展情况相类似。但它总的成就比不上杂剧。宋代产生的南戏,入元以后,继续流行,但就总体上看,元代南戏未能象杂剧那样,产生大量著名作家、作品并在文学领域中造成巨大的声势,因此它的成就不如杂剧。
-
昭明文选译注陈宏天等主编《昭明文选》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文学总集,共收录了周代至六朝梁代七八百年间一百三十位知名作者的七百余篇作品。这部总集内容宏富,风格多样,文体完备,辞采绚丽,自成体系。它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选萃,而且也是通过选篇体现编选者文学理论观点的批评著作。它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文学发展进入了一个自觉的时代,对后世文学的发展繁荣产生过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有唐以来,研读《文选》蔚然成风,家弦户诵,形成专门的文选学。至清代,《文选》研究达到高峰。校勘、笺证、评点、注释皆有新的发明。此后,除黄季刚、高步瀛、骆鸿凯等少数学者继续惨淡经营之外,“选学”则日趋冷落。最近几年,随着双百方针的贯彻执行,学术兴旺发达,“红学”、“龙学”勃然昌盛,而“选学”仍受冷落。很多古典名著都有现代的注本译本,为广大读者继承民族文化遗产提供方便;而《昭明文选》这部重要而难读的文学典籍,至今尚无一部今注今译本。我们撰写这部《昭明文选译注》就是想弥补这一空白,为振兴“选学”贡献绵薄之力。《昭明文选译注》共分四部分:题解、原文、注释、今译。题解简要介绍作者生平中与本文有关的事迹,重点评论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原文以胡克家本为底本加以整理,包括校勘、分段、标点、简化汉字、统一古今字和异体字等。注释以李善注为基础,以五臣注为参考,并尽力吸收清代和近代学者的研究成果。注文力求简明扼要,对各家之说不旁征博引,就我们的理解择善而从之。对那些众说纷纭或人所不云的疑难之点,我们不回避,就我们的体会做出解释。有的解释也可能是谬误的,但是能从谬误之中引来真理,也是一个进步。至于译文问题就更复杂些。首先是能不能译的问题。我们感到任何古文都可以译成今文。语言有它的可对换性。这是由语言的交际性质决定的。因此中文著作可以译成外文,外文著作可以译成中文。据我们所知,《昭明文选》已经译成日文、英文、德文。中外是这样,古今也是这样。古代文可以译成现代文,古代诗可以译成现代诗,古代赋也可以译成现代赋。当然,译文不能代替原作。这正如文物复制品不能代替原件一样,但是人们还是需要复制品,因为通过复制品也可以领略原件的奥妙。其次是要不要译的问题。《昭明文选》多数篇章是赋和骈文。一般古文有注解就可以通晓,而赋和骈文,只靠注解,普通读者仍然难以贯通文意,往往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能够理解个别词句,却难以贯通全篇。我们是要以译文作津梁,帮助读者全面地理解原作。译和注相比,更有它的难处。疑难之点,注释可以回避,译文却不可能越过。在今译过程中,不求古今文字上的机械对号,力求传达出原文的内蕴和风格,文类文,诗类诗,赋类赋。典故之类,朦胧之处无法直译,则囊括原意,另铸新辞。既要贴切原意,又要流利畅达。
-
三言(明)冯梦龙原著;门冀华,贾战江编译暂缺简介...
-
三国演义(明)罗贯中原著;郑吟韬,刘兴玉编译暂缺简介...
-
儒林外史(清)吴敬梓原著;史平编译暂缺简介...
-
水浒传(明)施耐庵原著;金栋编译暂缺简介...
-
三国演义(明)罗贯中著;王俊年校点;金宁芬注释暂缺简介...
-
红楼梦(清)曹雪芹原著;陶志芬,胡建英编译暂缺简介...
-
蟫史(清)磊砢山人著;张巨才校点《蟫史》二十卷,文言长篇小说。存世有庭梅朱氏藏板“磊砢山房原本”本,各大图书馆均有藏。作为文言小说,《蟫史》可称得上是最长的一部,但书写得并不好,诘屈拗口,难以卒读。所以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说它“虽华艳而乏天趣,徒奇崛而无深意”。 《蟫史》为“明清稀见小说坊”丛书之一,以清代少数民族(主要是苗民)起义为背景、描写了官军与起义军的多次交锋。最后以官军的胜利、义军的失败而告终。中国古代小说,作品似海如林。但在几大名著光芒的掩盖下,有很多作品几近被人遗忘。这使我们很难领略中国古代小说本身所具有的多样景色,以简单取代了丰富,令人深感遗憾。为此,我们编辑了这套《明清稀见小说坊》,力求在明清小说园林的姹紫嫣红中尽可能撷取不一样的芬芳,奉献给读者。入选的小说虽然都不是名著,但却在各自的时代广为流传,并因各自的与众不同而独秀一隅:或有迷幻的情节,或有奇巧的结构,或有漂亮的语言,或有婉丽的思致……所以,本丛书不分文言白话,没有篇幅的限制,也不对内容人为地分类,入选的原则只有一个——“稀见”。拂去岁月的尘埃,我们只是想让那些曾被忽略的美景,重新展现在您的面前。本书为清代乾、嘉年间的文人屠绅(号磊砢山人)所作。它以清代少数民族(主要是苗民)起义为背景、描写了官军与起义军的多次交锋。最后以官军的胜利、义军的失败而告终。在战争场面的描写中,作者吸收了神魔小说斗法斗宝的写法,虽文字古奥,却带有神奇的色彩。作者虽极力攻击义军领袖如何荒淫,但在客观上对清代吏制的黑暗腐败亦有所暴露。《蟫史》在小说史上可谓独具一格,所以鲁迅先生说:“惟以其文体为他人所未试,足称独步而已。”(《中国小说史略》)